省派第一书记在郯城|荆彦玮:发展特色产业 让蔬菜种植产业优起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宋晓豪 见习记者 张晨曦 临沂报道
2021年10月,青岛大学派驻荆彦玮到渠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后,将促进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确定为驻村帮扶的重点工作,通过不断走访调研,外出考察学习,带领百姓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八年驻村情 一颗为民心
自2015年2月至今,青岛大学省派驻村荆彦玮先后在临沭县玉山镇朱黄峪村、临沭县大兴镇涝枝新村、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小河村、郯城县红花镇大院子村连续担任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轮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八年来,荆彦玮共荣立省级三等功三次,先后获得“沂蒙最美第一书记”“齐鲁先锋”、山东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青岛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多个荣誉称号。2019年4月受到省委组织部表彰,2021年6月受到山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通报表彰。
改观念调结构 发展特色产业
“规模大不等于产业强”。多年来,渠沟村蔬菜大棚种植一直受限于技术、种植观念和种植结构的约束,蔬菜种植规模虽然大但产量低、品质不高、价格不稳定。荆彦玮深入走访调研,从探索破解传统种植制约发展的难题入手,经与镇党委政府、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多次商讨、反复论证,探索出一条“改善园区基础建设——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蔬菜产业”的新路子。为改变种植户传统种植观念,把专家“请进来”,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传授先进科学种植技术,带种植户“走出去”,组织种植户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科学育种和选购优良种子相结合,为大棚蔬菜种植赋能增效,积极宣传引导改变散户种植销售的经营模式,利用合作社形成规模经营,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同增收,逐步实现蔬菜种植结构调整。
办实事解民忧 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没有生产路,每逢大雨蔬菜就运不出来”,这是蔬菜大棚园区百姓的急难愁盼。刚入村,荆彦玮就听农户反映,村内蔬菜大棚园区生产道路坑洼不平,遇到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行,尤其是蔬菜成熟上市季节,好多蔬菜因无法及时运出来而烂在园内,大大影响蔬菜销售。荆彦玮把农户的“急难愁盼”一一记在心里,积极向红花镇党委汇报商讨帮扶措施。经过多方争取,筹集帮扶资金60多万元,在园区内修建了5条水泥生产路,总长度2820米,硬化面积达到5640平方米。以前的泥泞路消失了,眼前的生产路四通八达,不仅方便了群众下田劳动,更重要的是方便了群众田间收菜。生产路修好了,接下来就是园区电路老化改造。荆彦玮又积极争取国家电网郯城公司大力支持,逐步解决村民蔬菜园区用电难的问题。
荆彦玮在接受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下一步将积极开拓线上销售,争取蔬菜进入长三角等一线城市地区,最终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百姓致富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