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君:余村,由灿烂银杏包裹着的金山银山
文/忆君
图/忆君 忆然
来到安吉余村,纯属偶然。
在临安西天目山写生12000年古银杏后,我们即驱车前往安吉化家坞村寻访那的据称是浙江最美的千年老银杏,途中因大溪隧道施工禁行耽搁不少时间,待终于从天荒坪电厂厂区借道绕出山路,天已黑透。
就近住下后,因看见近前有几棵银杏,我们习惯性打听附近有无古银杏,店家告知不远处便有一棵千年的。我们不能相信,即驱车去寻,好不容易在一处完全没了灯火的偏僻小道旁发现了这棵赫然着硕大身影的银杏树,借车灯察看,其标牌显示的树龄为1050年,果真是我们手中资料所没有的意外发现。
回到住所,便打探这个地方所在,店家诧着神色问,竟不知这是余村?见我们也有诧,才重上口气道,这里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啊。
坦率说,之前还真没注意到这句话与这个村构成的关联,但这次意外闯入,无疑触发了我们一探究竟的兴致。而这个兴致,又因第二天见到主持村委会工作的俞小平而得知全村不仅有三棵千年古银杏,还有大量百年以上的银杏,并且村树就是银杏的一系列信息,愈发添上了格外浓度,难怪早上一路过来的村街道、村院落、村子山水间都绽着金灿灿的银杏,只觉整个村子仿佛金箔鎏过一般。
不由联想,莫非这无处不在的银杏,其金灿灿的样貌,其因白果而有的银杏之名,就是对这里的“金山银山”的一种诠释?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颇具时代意义的话语怎就出自了这里?
由此,我们观看了被银杏点缀的村党群中心的宣传橱窗,参观了由银杏衬托的村史馆,走访了一些闲适在古银杏树下的八九十岁村中老人和活跃在被银杏簇拥球场的夜赛年轻人,一切的一切便显出了不同寻常来。
天荒坪镇余村村名的来由,乃因地处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村民长久以来靠山吃山,尤其是凭着优质的石灰岩矿山资源,两百多户人家中有一半以上靠着开山采矿捧起响当当的“石饭碗”,一直享受着安吉县首富村的荣光。
然而,由此的负面问题却日益严重起来,不仅山体随之破坏、水质日益污染、灰尘弥漫天空,而且矿山的各种事故也时有发生,直到本世纪初,余村人已处于“石饭碗”沉重于心的境地。陷入生计和生态两难选择的余村人,其举步维艰中的犹豫徘徊,久久纠结在难以明晰的争论与迷茫之间。
终于在2003年,经过“阵痛”般思考而痛下的决心,使得余村人以决然的态度开始了一场打造绿色家园的攻坚战。他们先果断关闭了水泥厂,又咬牙关停了所有采矿场,以断绝反悔余地的姿态彻底与向“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发展方式诀别。
这种历史性的大转换举动,当然会面对极大的代价与困难,有人出现犹豫,也有人不断徘徊,因而出现过不少激烈碰撞的局面。每次愁得不行时,余村老书记鲍新民都会站在村口的老银杏树前沉思。
就在如此的困顿之时,随着2005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的首次提出,余村人的心中这才愈发敞亮了继续往下走的底气,也更加坚定了走生态兴村发展之路的意志。
之后,余村这个仅千余人口的浙北小山村,从“靠山吃山”的矿山村一举变身为“养山富山”的“生态村”,并形成了“村景合一、全域经营、景区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实际行动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篇章,使得具有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余村,回归了本身的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焕发出从没有过的令人羡慕也令人趋之的山村特有风采。
而其中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亮点,就是如今余村的植物覆盖率已高达96%,其中银杏的栽植也占据着不小的比例。
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余村人,千百年来一直把银杏作为自己坚韧意志的精神图腾,和寄托美好愿望的神树。村里遗存的最为古老的三棵千年银杏,无疑是整个村庄乃至整个地区历史发展的活体见证。
正是这种银杏情怀,余村人的祖祖辈辈一直善待着银杏,保护着银杏,并凭籍银杏的品性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时代风貌与价值取向,不断延展村民对于自然、对于发展、对于幸福的客观认识及主观感悟。
某种意义来说,这种对银杏的情怀何尝不是炎黄子孙赖以精神维系的一种血脉滋养,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与时代特征。
享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一如植物界熊猫,作为中国独有的古老名贵树种,它们因其无可比拟的树王地位而在中国人民心底享有“国树”之尊,也因其周身透发的神圣之气而在九州享有“圣树”之誉,其兼具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不仅是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也是中国人民骨髓里的一种文化初心的执着。
余村作为浙江的一处古银杏群落,不仅拥有一大批百年以上银杏,还广泛种植银杏,可以说,整个村庄任何角落和任何视角,无处不展现着银杏的身影,以致余村标志也被设计成一片绿色的银杏叶。
这个标志中的叶片图案,被巧妙地设计成青山的形状,其叶脉间被处理成一条贯穿画面的河,而这条贯穿村庄的溪水之河,恰又把叶片聚合成两个象形山体的形状,而标志上的文字则精炼成四个字:“余村·两山”。两山,便是金山与银山,而金山银山,便是余村人科学保护并科学应用的青山绿水。
这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果,我们既在老水泥厂遗址上的一片银杏林中找到了考证,也从银杏掩映着的亭院商铺间寻到了佐证,更由分布在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字样的巨大景观石不远处的两棵千年老银杏树下那飘着白果之香、荡着开怀笑意的氛围里得到了印证……
可以这么说,十五年后的今日余村,无论你沿着哪条村路行走,都可以看到点缀在青山叠翠、流水潺潺、道路整洁间的一栋栋村民楼房;无论你置身在余村的哪一处山间水岸,哪一处广场田园,哪一处房前院后,哪一处犄角旮旯,都无不尽显着余村人因找到了发展新方向而怡然享受在“绿富美”之中的快慰神情。美丽的乡村建设就这样在余村变成了现实,余村的根本变化证明,绿色发展无疑是光明的坦途。
转遍了余村,我们驻足在一棵独立于道路中央的银杏旁。它似乎并不如村中的三棵千年古银杏那么具有伟岸之躯,那么饱有沧桑之感,那么拥有人气之魅,但它能被余村人保留在主干道上而不遭致移走的本身,则使它格外占据了倍受礼待的特殊地位,因而愈加挺立出聚千般注目、拢万般羡慕的特有气象。
余村的种种观感告诉我们,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价值机制,既阐明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也揭示了坚持绿色发展观而把生态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的深刻哲理。
正因如此,而今的余村才别具了它的余韵悠长。
忆君先生简介
忆君,擅长花鸟画,长期致力银杏文化艺术研究,寻访过国内外数百棵千年以上古银杏,因其银杏画专题开创性创作,被众多媒体称为“银杏圣手”、“中国银杏画第一人”、“中国银杏画最主要代表人物”、“中国银杏画领军人物”,是现今中国首个既从事银杏文化弘扬,又致力银杏专题创作,并广泛研考古银杏的前行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