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丨少年能忍,中年敢创,晚年常钻

  齐白石,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艺术大家。他出身贫寒,学画从木匠开始,前期学习不顺,一直忍耐坚持,后又因不是科班出身,中年颇受当时北平文艺圈的排挤和冷遇,但他不信“天命”,坚持“哀年变法”,终于功成名就。

  2017年12月,齐白石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年少没文化、体质弱、却能忍能坚持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小名阿芝,家境贫寒,8岁时刚读不到一年书就辍学回家,之后,务农就成为他这个阶段的唯一选择。

  齐白石(1864-1957)

  一次,父亲教小齐白石种田,在教他扶犁时,他瘦弱的身子怎么也赶不动耕牛,父亲急了,就用竹条在牛屁股上猛抽了一下,却不幸把小齐白石拉翻在地拖了很远,滚得满身泥浆。后来,父亲觉得他干农活实在不行,12岁时就让他去学木匠,将来也好有个谋生的差事。

  齐白石开始时学粗木工活,也就是测量长短、锯木头,很辛苦,挣钱也很少。特别是他身体瘦弱、干不了重体力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总受到师傅的责骂,学习也不顺利,但他一直忍耐坚持。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齐白石终于能独立完成大件木工。

  有一次,齐白石与师父在路上遇见一位雕花木匠,师父对他是又让路又行礼,但那人却毫不谦让,扬长而去。齐白石就问师父为什么,师父说,雕花木匠比粗工木匠的地位高呀,可齐白石心里不服,就暗下决心给自己定了人生第一个小目标,要做一个雕花木匠。

  后来,他就做了雕花师周之美的徒弟,学习很认真,师傅也爱教。周之美的雕花手艺在白石铺一带很有名,特别是他的平刀法雕刻的人物、花草,在当时技艺超群。三年时间,齐白石在师傅的教导下很快就掌握了全部手艺,后来又在师傅的平刀法基础上琢磨出圆刀法,对于师傅教的那些“麒麟送子”“状元及第”等雕花式样,齐白石还从绣像小说的插图里选取了如“刘备招亲”“郭子仪庆寿”等历史题材作为补充,加上一些布景,雕刻成后,备受人们夸奖。大家都说:“芝木匠能大胆创新。”

  齐白石在长期的雕刻中锤炼出对造型、材质、构图等多方面的体验,又因为他长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喜好,这些积累,都为齐白石以后能成为一代书画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岁那年,齐白石在一个大户人家里看到了一本《芥子园画谱》,这是一本国画的入门画册,他非常喜欢,也就是这本书让齐白石又有了学绘画的新目标。

  27岁才学画,57岁遭排挤,“变法”实现人生重大转折

  齐白石在70岁时曾回忆自己当年用功读书的情景:“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齐白石读书不到一年,他的知识积累,全凭平日里的刻苦攻读。

  齐白石《山水中堂》纸本

  27岁时齐白石拜胡沁园为师。胡沁园会画工笔花鸟草虫、写汉隶,诗也写得可以。陈少蕃是胡家的教读老夫子,也乐意教齐自石读书。“岁数大了,怕来不及了。”当时,齐白石曾有过这样的担忧。胡沁园对他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苏老泉呢?”于是齐自石开始发愤图强。

  齐白石《鱼乐图》纸本

  30岁时,齐白石的绘画在取材、构图、笔墨均有自己的特色,但却没有独特的风格。40岁后,齐白石曾五次游历南北各地,视野也扩大了、心胸也开拓了。57岁那年家乡发生了兵事,齐白石决定北上,成了一名“北漂”。

  初到北平时,齐白石以卖画印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又因他是木匠出身,颇受当时北平文艺圈的冷遇与排挤。一些自诩“文化人”的名流,瞧不起他的出身和无科举的经历,嘲讽他的画缺乏“书卷气”。这次,齐白石依旧忍下。俗话说,能忍受多少事,就能承载多大的未来。

  齐白石早年作品

  面对这些嘲讽,齐白石认为“百年之后自有公论”,不必多费口舌。他还借画明志——画了幅《芙蓉小鱼图》:一枝红艳的芙蓉倒悬于水面,离花枝很远的地方,游来一尾小鱼,娇花照水,游鱼弄影。那妩媚而庄严的芙蓉自信地挺立着,时而俯首那些大惊小怪的弄影之鱼。

  后来,中年的齐白石痛感自己的绘画限制,宣布要“哀年变法”:“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齐白石想通过变法从只讲形似不求传神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就在这时,他把工笔和写意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红花墨叶”的大写意花鸟画风格。别具一格的画风,还得到了当时陈师曾的极大赞誉,“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后来又在陈师曾的支持和帮助下,齐白石得以声名大噪。

  晚年画虾, 有负“十年磨剑”之苦心孤诣

  齐白石一生勤奋作画约两万幅,其中以画虾最负盛名。他画的虾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他曾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然而,齐白石画虾的过程,却经过一番艰苦的历练。

  62岁时齐白石开始对虾写生,他在画案上放一盆活虾,在院子小池里也养了虾,以观察虾的形态、游动的姿态,按照本来面貌画虾。68岁时,他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身加上了重重的一点浓墨,表现了虾的重量和虾头前端的坚硬。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8条减为6条等。

  1934年,71岁的齐白石终于完成了画虾的最后改造:后腿由6对减为5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

  曾有人评论说齐白石的虾,虽未画一滴水,但是虾的姿态仿佛就在水中一样,画面的留白布局和虾的神态,给每一位欣赏者一种趣味盎然的想象空间。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齐白石的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军阀、民国、抗日、新中国五个历史时期,年少家贫、社会动荡、生活艰难,他都经历了,也许就是这种苦难的相随,才能他充分体验生活中最真实的趣味,也许就是这种执着的追求,才能从隐忍中提炼出人生的成就。

  苏轼曾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能够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仅仅要有超凡出众的才能,还一定要有敢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2021农历新年将至,面对过去一年疫情阴霾之下的诸多考验,这句话送给新一年仍在坚持的“打工人”。

  编辑:果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