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处处开 爱心姐姐致信来

  “张连长!这有一封信,是一位叫梨花的姑娘写过来的。只是不知道是写给谁的。”小李摇着手中的信封,向张连长跑过来。

  “谁写得?俺看看。”张连长快步走过去,接过信封张连长拿出信,翻了翻。信一共有两页纸,每张纸都写满了,字迹很工整。

  小李摸摸头“张连长,信里写的啥呀?念给俺听听吧!”

  这时,小王跑了过来:“连长,李哥,你们看啥呢?咦,一封信?是给我的吗?”

  “哈哈,小王,我也不知道是给谁的。好像是一个叫梨花的小姑娘写来的!”张连长接过话。

  “梨花?这名字咋这么熟悉?哦,我想起来了。你们还记不记得,十多年前我们去云南的哀牢山,在树林过夜,半夜淋了大雨。我们就在那儿建了一间小茅房,给过路避风雨的过路人住。当时啊,就有一位姑娘,好奇地问是不是要在那里长住,我们就告诉她,我们并不是长住,只是为了方便过路人……那姑娘就叫梨花……你们还记得吗?”小王沉思了一会儿,默默地点点头。

  “哦哦,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位姑娘。那么,这封信就是写给我们大家的喽!”张连长笑着说,“来来来,大家都过来一下。”

  大伙儿一听说有“信”,便都放下手头的工作,聚了过来。“信?连长,快念给俺们听听!”其中一个士兵兴奋地说。

  “好好好,俺呀,这就念给你们听。”张连长接着说。

  “亲爱的张连长,以及各位解放军叔叔,你们好!我是梨花,你们还记得我吗?十多年前,你们路过我们云南的哀牢山,在山中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你们就在这儿盖了一座小茅屋。那天我上山拾菌子,在山中碰见了你们,当时你们正在挑土割草起房子,说是为给过路人准备的,而且是雷锋同志教你们这样做的。于是我深受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间小茅屋。前几天呀,这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呢!所以,我提笔给你们写了这封信。”只听张连长不紧不慢地娓娓念来……

  “哦,原来这‘梨花’姑娘也是一位活雷锋啊。”小王笑着说。

  “别着急呀,小王,听俺继续念。”

  “几天前,有两位老人家来到云南哀牢山,一位是彭爷爷,另一位是余爷爷。陡峭的山,茂密的路,他们走了一天也没有遇上几个人。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一边赞叹山势延绵,一边又为找不到住处而着急。这时余爷爷惊奇地发现了几棵梨树,他们借着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终于发现了一座小茅屋。

  “他们借着手电筒的光,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他们以为这是间客栈,就兴奋地推开门,走进这间小茅屋,上上下下打量个遍,发现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的水,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哈哈,这正是我们写的,‘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两位爷爷决定在这里过夜。

  “彭爷爷开始烧火做饭,又煮了一些水泡脚,余爷爷铺好床,生起了火,两人有说有笑,都在感谢这房屋的‘主人’呢!这时,门被推开了,一位须眉白花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后来知道他是周爷爷。他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刚一进屋,就被彭爷爷和余爷爷抓住手,抢着说感谢主人的话。周爷爷惊住了,几次想说话都插不上嘴,直到彭爷爷和余爷爷不作声了,才笑着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三个人围着火塘坐下,彭爷爷端来了热水和热饭。

  “周爷爷笑着说:‘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于是周爷爷便讲起了关于这间小茅屋的事。周爷爷说,他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三天前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树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就插到哀牢山来了。他十分疲惫,干粮也吃完了,本以为没有希望了,失望之际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间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他就在这间小茅屋里过了一晚,但他可不想白吃人家的东西,便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是想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

  “周爷爷可是个信守承诺的人啊,这不,来送米的时候就遇上了彭爷爷和余爷爷。周爷爷到处打听这个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那赶马人说是我建了这所小茅房,但我只是在空闲的时候才来照料这所小茅房,所以实在不敢当啊!第二天早上,三位爷爷决定修理一下小茅房,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点。

  “他们正在劳动时,突然梨花丛中闪出了一群哈里小姑娘,那是我的妹妹香草和她的朋友们。香草走在最前头,周爷爷以为香草就是梨花,快步走到她们的前面,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她们赶紧蹦开了,笑着连声说:‘老爷爷,您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周爷爷却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香草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香草向三位爷爷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这间房子是你们十多年前,来我们哀牢山时盖的。

  “也许你们会问,当时我在哪。哎,我本想继续照管小茅屋,可是,几年前我嫁到山这边了,是我的妹妹春草接过我的任务,替我继续照管小茅屋。对了,彭爷爷还现场吟诵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昨天,香草来我家做客,将此事告诉我。我十分自豪,因为我的举动帮助了许多人。于是我写了这封信,一来告诉你们:十多年来,小茅屋接待了多少过路人,见证了多少感人事迹;二来由衷地感谢你们!谢谢你们,让我懂得了为社会做点事情是一件多么光荣和幸福的事情。

  “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梨花于1977年11月28日。”

  “这个梨花姑娘可真是个好人呐,还有他的妹妹香草,这么小就懂得为人民服务,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啊!”小李感慨道。

  “是啊,那我们连也要开展‘守初心’活动,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各地发扬光大!”

  来源:洪湖市戴家场镇中心学校七(4)班 郭可莹(指导老师 叶道山)

  郭可莹叶道山老师教师点评:本文是郭可莹同学改写的《驿路梨花》,是一篇难得的习作:一是视角独特,以小茅屋的第一位照料者梨花的口吻,给当年建造小茅屋的解放军某部连长写信;二是中心明确,通过写信表达对包括解放军叔叔在内的所有照料小茅屋的人们的感激之情,分享自己学习雷锋精神的感悟;三是想象合理,以来信、读信、赞信为线索,对《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做了安排,情节遵从原文却不拘泥于原文(原文发表于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

  来源:洪湖教育信息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