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从印刷厂普通工人,到人气主持人,他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今孟非几乎家喻户晓,这一切都源自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
24个女嘉宾用亮灯和灭灯的方式选择爱情,男女嘉宾现场的交流经常出现戏剧性场面,孟非的点评,两位嘉宾的互动,就这样,一个相亲节目成为了一个反映社会现实的舞台。
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有个女嘉宾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佐藤爱是来自日本的女嘉宾,她让全场观众都欢乐不已,很显然,她也充分调动起了孟非的兴趣。
孟非说这位日本女嘉宾三十多岁,丈夫去世,一个人带着孩子,这些描述多么苦难和悲催,如果在没看到这位女嘉宾之前给我们这几个关键词,我们想象出来的一个女人应该是什么形象呢?但是再看一下佐藤爱,她也知道自己的形象不那么出众,但是在她看待这个现实的时候,她是多么轻松,或许她内心里也有一些未必都表现出来的东西,但她的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影响别人,而非深陷泥沼的那种苦难让别人去同情。
爱情观和婚姻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走上《非诚勿扰》舞台的男男女女,无论归宿如何,成功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沟通和展示,在孟非看来更重要的是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乐嘉说孟非喜欢的人有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和孟非一样的性格特点:不定太多目标来约束自己,追求的是快乐的心态和心境,孟非也说喜欢的人是和他一样随大流的人。
孟非不仅主持节目,还写书,签售活动已经排满,他必须得在主持节目的间隙马不停蹄地出现在签售场合,无论从形象宣传的角度还是从商业角度,他都无法拒绝。
乐嘉说孟非并不是一个特别愿意去争取的人,相反他是一个需要别人推动,才会去前进的人。
孟非说人们总是在追求轰轰烈烈,每个人刚刚懂事,特别是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刚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就要轰轰烈烈地展开自己的人生,谈恋爱也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好像要在轰轰烈烈中死去,这就完成了轰轰烈烈的一生,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但孟非不是,他愿意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安安静静地和人相处,自己生活。
从家庭出身看来,孟非进入电视行业并非偶然,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孟非的父母是当年进入电视台的精英骨干,孟非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耳濡目染长大的。
在这样的熏陶下,孟非对文学和语言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据孟非而言,他在上学的时候就无比期盼每周五的语文课,因为在周五有两节语文课是连在一起的,是作文课,他说只有在周五的作文课上能找到一点尊严,因为他其他的课成绩都很差。
1990年的高考让孟非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出类拔萃的文科成绩并没有弥补数理化的缺憾,他落榜了,之后孟非进入南京郊区的一家印刷厂,成为了一名工人。
如今,每天都要穿着西装主持节目的孟非似乎已经厌倦了这种穿着,但他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己购买第一套西装时的心情,那个时候,他还是那个印刷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而他那个时候买西装的目的就是怕被人瞧不起。
因为工厂是在坟堆那边的城郊结合部,孟非上下班都是和卖菜的农民一起进城,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孟非觉得自己相对比这些人而言还是有身份的,于是就买了西装,当时孟非的工资是300块钱,一件西装外套要100多块钱,还价还到了80多,就这样拿将近三分之一的工资买了人生中第一件西装外套,而非全套,孟非说全套太贵,只能买条便宜的,颜色和西装外套相近的裤子搭配。
在印刷厂时,孟非的内心并不认同,他认为自己和这些同事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和他们不一样,但是从生活方式各个方面来看却根本没什么不同,完全一样。
孟非的工人生涯持续近一年时,他出事了。
那是连续上了两个晚上的夜班之后,在擦洗机器时,孟非的手卷进了印刷机的两个滚筒之间,如果不是抢救及时,他将终生残疾,多年之后,当人们对这位著名主持人的坎坷经历唏嘘不已时,他却表示这就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生活无非就是如此。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却并未品学兼优,在父母眼里孟非似乎注定将平凡下去,但偶然中的一切又看似必然,康复后的孟非还是进了江苏电视台干起了临时工,他和他的父母都没有想到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选择。
孟非这种语言天赋的真正展现是在他结束了八年的电视台临时工生涯,转正成为记者之后,2002年,孟非开始主持《南京零距离》,这段看似是赶鸭子上架的经历,却成就了一个风格独特的主持人,嬉笑怒骂间孟非很快就成为南京最受欢迎的新闻主播。
将近十年的民生新闻主播经历,让如今站在《非诚勿扰》舞台上的孟非仍然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对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恐怕这也是他赢得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