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火山近旁
▲富士山下芝樱公园(胡俊凯摄)
◆ “在绵延的火山活动中,恩惠与灾害常常是表里一体的关系。而且火山的喷发往往是一瞬而过的,而休眠期则是漫长的。只要充分做好火山喷发的对策,本地居民、观光客就能安心从容地享受火山的恩惠。”
——小山真人
▍日本乡土札记
生活在火山近旁
文/胡俊凯
作者为新华社东京分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
日本是个火山大国,全世界约7%的活火山集中在日本。我对火山的印象,最初形成于1996年的浅间山鬼押出园和山下嬬恋村的镰原观音堂,当时深为火山喷发遗迹与灾害残酷所震撼。2018年再次来到浅间山时,这20多年里我已先后登临或近观过从九州到北海道的许多火山,兴趣点也渐从火山的神秘转向火山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地方振兴。
有人用“一过性”概括日本人的天灾观,即日本人认为地震、火山、雷击等都具有突发性特点,过一次就结束了。只要在可怕的一瞬间坚忍下去,之后就会迎来和平,所以没必要郁闷。这种天灾观解释了为什么火山如此恐惧人们还是不愿离开它的缘故,也成为火山地区地方振兴的信心基础。
“东方庞贝”
01
嬬恋村距东京约150公里,位于群马县最西端,与长野县交界。村境地处海拔千米左右的高原上,吾妻川从境内流过,沿着河岸有一些村落。村周围多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大山,南、西、北分别有浅间山、四阿山、白根山等火山。
浅间山海拔2568米,为日本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与周边四阿山、白根山等总称为浅间乌帽子火山群。山北麓有鬼押出园,这是1783年浅间火山喷发时留下的一片长约12公里、宽约3公里的黑色熔岩,因熔岩形状丑恶如鬼怪出没,故得名。熔岩间被岁月腐蚀而成的黑土上,开放着各种色彩艳丽的野花,松树从嶙峋熔岩上顽强地钻出,迎风伫立。
▲ 鬼押出园(胡俊凯摄)
行走在这一大片火山熔岩遗迹间,面对大自然摧枯拉朽的毁灭力量和难以捉摸的暴烈性格,再看看从死亡之地顽强重生的野草鲜花,始而感觉恐惧和震撼,继而生出无限感慨和赞叹。这种感觉,在阿苏山中岳顶端沸腾的火山池边,在不时喷发的樱岛上,在岩手山麓寂静熔岩原上生出的细细密密的灰白色苔藓面前都产生过。
▲九州阿苏山中岳顶端沸腾的火山口(胡俊凯摄)
鬼押出园近旁有一个叫镰原的集落,其西侧有一个高坡,坡上绿树掩映着一座木造四方茅葺顶的观音堂。这个观音堂是1783年8月5日浅间山大喷发时镰原村唯一遗存的建筑。在那次大喷发中,大约有118户人家、570人的镰原村有477人死于灾难,整个村庄被火山喷发引起的泥石流瞬间吞噬。其他93人,有的当时不在村里,有的奋力跑向高坡上的观音堂,幸免于难。
▲ 镰原观音堂前红桥下为火山遗址发掘现场(胡俊凯摄)
镰原观音堂距离浅间山火山口约12公里,现在距地面有15级台阶,显得没有多高。但据1979年对被埋没的镰原村的发掘,火山喷发时观音堂坡前台阶有50级,相当于三、四层楼的高度。泥石流一直冲到35级(离地约6.5米高)。
在镰原观音堂旁边的嬬恋乡土资料馆中,有一幅当年发掘时的照片,画面是在观音堂前被清理出来的台阶上,工人们发现了两具遗骸。这两具遗骸被鉴定为女性,从其倒卧姿式看,像是一个年轻女性背负着年长女性。据说后来根据遗骨复原了人脸,两人长得很像,可能是女儿背着母亲到观音堂避难时,已经跑到了台阶上,终因力竭被熔岩流追上吞没。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幅照片时,想象着当时的情景,不禁唏嘘叹息,感慨万端。
▲ 嬬恋村观音堂火山遗址发掘现场(胡俊凯摄)
1783年浅间山大喷发不仅把镰原村变成了“东方庞贝”,其熔岩流、泥石流和火山碎屑还堵塞了吾妻川,大洪水冲垮了沿岸村庄,还波及到与吾妻川相接的利根川流域,死亡人数达1490人。冲天的火山灰遮蔽天日,覆没田野。加上几乎同时期东北地区也发生火山喷发和冻灾,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歉收,形成了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天明大饥荒1”并引发大规模骚乱。据说因天明大饥荒日本人口减少达92万多人。
1783年为日本旧历天明3年,故浅间山大喷发也被称为天明大喷发。这前后由火山喷发和冰冻灾害引发的农业歉收和饥荒被称为“天明大饥荒”。
在关东地区,浅间山是反复喷发最多的火山。2004年和2009年还发生过突发性喷火。
“火山前线”
02
日本地震、火山灾害频发与地球板块活动有关。据日本国土技术研究中心介绍,在地球表面之下,有约14-15个大面积板块,这些板块由10到100公里厚的岩石圈层组成。板块一年内以几厘米的速度移动,在两大板块相撞的交界处,一块板会沉到另一块板的下面。由于板块之间的摩擦而引发地震。另外,板块间摩擦冲撞的结果是,岩石融化成粘稠的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地表。
日本列岛一端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一端搭在“北美板块”上。“太平洋板块”从东向西移动的挤撞,在其东面形成了“日本海沟”。“菲律宾海板块”从南向北移动的挤撞,则形成了“南海海槽”。也因此,与“日本海沟”和“南海海槽”相平行,出现了被称为“火山前线”的火山队列,即从北海道到本州的火山带、九州火山带、小笠原群岛火山带等。
据日本气象厅介绍,日本现有活火山2111座。其中50座在未来100年左右存在喷发的可能性,并可能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因而被选定为“需要完善监视和观测体制等的火山”,对它们每天24小时予以监视。
日本气象厅把“过去一万年内喷发过的火山以及现在活跃的有喷火活动的火山”定义为活火山,到2017年共确定为111座。
火山一旦喷发,所造成的恐怖灾害会给人类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但从长远看,其给人类带来的是无可替代的恩惠。如日本学者小山真人将火山恩惠归纳为八个方面:
由于火山喷发时溶岩流、泥石流等土砂供给作用,一些山谷和危险地形被填平,增加了平原面积,火山山麓得以获得广阔的土地,有益于人类的经济活动。
由于溶岩流、泥石流的作用,火山从山顶开始拖曳着裙摆,形成火山特有的山体和高原,成为旅游观光资源。
溶岩流、岩石阻塞了山下河川,或火山喷发后地面陷落的部分(即“破火山口”)积水后,形成大大小小的美丽的火山湖。如枥木县中禅寺湖是男体山喷发后截留河流形成的湖。北海道洞爷湖和神奈川县芦之湖都是地面陷落的破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
▲ 富士山与河口湖(胡俊凯摄)
溶岩流和火山喷出来的碎状固体物质内部有丰富的空隙,能够蓄积了大量的地下水,从山麓喷涌而出,成为水资源和旅游观光资源。
由于火山灰、火山砾的反复降落,形成美丽的条纹状地层,溶岩流在地层内部造出溶岩隧洞、溶岩树等珍奇的形状,也成为旅游观光资源。
降落、积存的火山灰经过漫长的时间变成肥沃的土壤,且具有排水好的特征,在火山山麓提供了丰富的林业和农业资源。
▲ 岩木山下大片稻田(胡俊凯摄)
在火山底下由于地热和温泉的作用酿成了各种各样的矿物质、矿床,成为丰富的矿藏资源。火山喷发将金、银、铜、锌、锡等矿物资源从地球内部“运”出来。
在火山周边地热高的地带,成为喷气地带。由于地热的缘故温泉涌出。地热既可作为电力资源,喷气地带和温泉也成为宝贵的旅游观光资源。
“吾嬬者耶”
03
气象厅确定的50座被日夜监视的危险火山,至少涉及23个都道县的167个市町村3。浅间山下的嬬恋村自然为其中一个。这些市町村不仅必须预先制订避难计划,同其他市町村一样,还有着地方振兴的沉重压力。
2014年御岳山喷发并造成人员伤亡后,日本政府修改了活火山法,要求全国49个火山防范地区内的地方政府和观光设施都必须制定登山客和居民的避难计划,包括23个都道县的167个市町村。
▲ 浅间山(胡俊凯摄)
嬬恋村的名字来源于当地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日本武尊奉命东征讨伐虾夷,从相模国搭船前往上总国,船在海上遭遇风暴无法前行。武尊之妃弟橘媛为安抚海神而跳入海中,暴风遂止。武尊战罢归来,行至群马县与长野县交界的鸟居峠时,见云海飘渺,由此想起弟橘媛,不禁大声呼喊“吾嬬者耶”(啊,我的爱人)!1889年明治政府推行市町村制,田代、镰原、大笹、干俣等十来个村落合并成为一个村,便从这个浪漫传说中选取了村名,“嬬恋”的意思即“我爱我妻”。
20多年前第一次来嬬恋村时,只对火山留下了深刻印象。再次来到这里,发现村里多了一个新景观:在镰原观音堂以西十来公里的大片卷心菜田地里,有一处“爱妻之丘”。游客可以登上丘台,面对浅间山,像武尊那样大声呼喊对妻子的爱。
“爱妻之丘”诞生于2005年,说起来还有一段背景。
嬬恋村虽然靠近首都圈,为高原避暑好去处,拥有万座温泉、鬼押出园、镰原观音堂等浅间火山喷发遗迹,附近还有轻井泽、草津温泉等旅游胜地,观光资源丰富。但据群马县观光客数?消费额调查,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嬬恋村接待游客人数一直呈减少倾向。1993年接待游客333.8万人,到2005年下降到246.1万人4(其中一日游161万人,宿泊客85.1万人)。从游客细分看,宿泊客数量变化不大,从县外当天往返的一日游人数减少较大,远不及附近轻井泽和草津温泉。
《嬬恋村统计书—平成30年统计调查结果》
经过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嬬恋村与轻井泽、草津温泉等附近有名的旅游胜地没有形成差别,缺乏吸引游客的独特项目,使嬬恋村成为旅游“经过点”。
2005年11月,急于创造旅游新品牌的嬬恋村人从村名故事中受到启发:既然村名为“我爱我妻”,何不塑造一个理念——如果越来越多的人珍惜妻子这个最亲近的“陌生人”的话,世界也许会变得更加富裕与和平。日本男人大都平时沉默寡言,对妻子说“感谢”、“我爱你”之类的话是万难张口的。让男人们每年有一次机会可以把对妻子感谢和爱的话大声说出来,应当是个很有趣的创意。于是,嬬恋村成立了一个“日本爱妻者协会”,与村民此前自发成立的“我爱我妻村-嬬恋村爱妻者圣地委员会”合作,提出要将嬬恋村打造成日本独一无二的“爱妻者圣地”,以此作为地方振兴的抓手。
爱妻者协会从2006年开始借农户的田地进行集会,组织男人们站在卷心菜地里试着大声喊叫对妻子的爱。渐渐地,男人们认真呼唤爱的样子得到好评,群马县出资对这个地点进行了整修,村民将其命名为“爱妻之丘”。“爱妻之丘”于2007年3月全部完工。现在,在“卷心菜田中心呼唤对妻子的爱”已成为村里最大的活动,每年9月都在这里举行爱的呼唤活动。2008年,“日本爱妻家协会”获得了当年度日本地方建设总务大臣奖之团体奖。
不过嬬恋村的旅游产业受火山影响很大,其接待游客数量从2005年以后仍在持续下降,从2005年的246.1万下降到2017年的约201万5。这说明与周边旅游胜地差别化的努力是个长久的活儿。此外,有关火山活动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村旅游产业的收益,可谓成也火山,败也火山。2015年6月浅间山再次喷发后,村接待旅游人数的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嬬恋村统计书—平成30年统计调查结果》
▲ 上图为日本气象厅网站截屏。日前浅间山正处在喷发前密集地震中,可能即将喷发
如何将对地方振兴产生负面印象的活火山作为真正的观光资源,挖掘火山提供的各种恩惠,满足各种各样的观光需求,通过推进区域可持续开发,扩大交流人口,形成地区繁荣,进而创造就业机会来抑制年轻人的迁出,这是嬬恋村未来面临的长期课题。
何况,他们还有闻名遐迩的卷心菜。
一片苍青色
04
不到嬬恋村,不知道一棵普通的卷心菜有那么多讲究。在卷心菜农户眼里,一片片苍青色的卷心菜地,就像一块块晶莹的玉田。一棵棵饱满圆润的卷心菜,被冠以“春玉”“寒玉”“初恋”“春风”“光彩夺目”等名字。这些无言的生命寄托着菜农的情感和理想。
▲ 2017年8月9日,无人机航拍日本嬬恋村,农民们正在收割和包装卷心菜,日本群马县。(图片来源:iDaily每日环球视野)
嬬恋村的高原卷心菜驰名日本,总产量为19万吨,约1.5亿个。夏秋卷心菜产量为全国第一6,约占首都圈卷心菜消费的八成。嬬恋村6月~9月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非常适合种植卷心菜。几十年来卷心菜收获面积不断扩大,从1960年的42353公亩7,扩张到1990年的250596公亩。此后继续增加,2010年为288621公亩,占村主要农作物收获面积的九成以上。
富士电视台2018年9月15日报道
1公亩等于0.15亩
干川大地现在成了村里的名人,采访他的媒体纷至沓来。干川大地是嬬恋村干俣地区卷心菜农户的第三代传人,从爷爷那一代就开始种植、经营卷心菜。对于干川这一代新农民来说,有两件事最为苦恼:
一是因为人口减少及少子老龄化导致人手短缺。据日本国势调查,嬬恋村1960年人口为15311人,2018年减少到9559人。其中,在1990-2010年的20年间,全村11个地区人口几乎都在减少,只有别墅众多的镰原地区人口在增加8,但本村人口也在减少。全村销售农户9在同一时间段从2193人减少到1666人。
作为避暑胜地,浅间高原一带有约 8800 栋别墅,为 嬬恋 村家庭数的两倍多。据 2016 年嬬恋村对别墅所有者的问卷调查,由于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有 10.7% 是空房,而且 65.0% 的所有者正在考虑今后将别墅出售等。预计今后别墅空房率会急剧增加。
农林水产省《農家に関する統計》:“农户”是指经营耕地面积在10公亩以上或者农产品销售金额在15万日元以上的家庭。“销售农户”指经营耕地面积30公亩以上或农产品销售金额在50万日元以上的农户。“自给农户”是指经营耕地面积不满30公亩且农产品销售金额不足50万日元的农户。
二是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里度过,很少和农家以外的人接触。老一代菜农习惯了这种生活,但干川这一代青年农民完全不能适应或者不愿适应这种生活。他们认为农业不应当是封闭性的,而应当是开放的,与市场、与消费者有着充分交流的。开放性的农业不仅可以了解市场需求,还能增加外人对农业的了解和兴趣。
2015年,“对封闭性农业感到焦虑”的干川大地与干俣地区几位卷心菜农户的年轻人结成“BRASSICA”,自任代表。他们提出了一个父祖辈菜农闻所未闻的“设计卷心菜”理念,希望通过卷心菜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使“BRASSICA”成为农户与消费者的联系场所。
“BRASSICA”成立以后,利用品牌卷心菜的食用比较展销会和村里打造“爱妻之丘”的机会,策划了种植“嬬恋心形卷心菜田项目”,即在“爱妻之丘”旁将卷心菜种植成心形图案,秋天收获时邀请50名相关人员和游客参加,在体验收获的同时,还品尝用刚采摘卷心菜做的汤。这一活动经媒体报道后广为人知,每年都有很多人参加。2019年的收获活动与村公所主办的“爱妻”活动同时举行。
以浅间火山为背景,将本地特产“卷心菜”与本地传说“爱妻”连接在一起,实在是一个好创意。嬬恋村的支柱产业一为以卷心菜为主的农业,一为旅游业。通过两个支柱的共同振兴和进一步融合,形成本村独特的地方振兴政策10。这是是嬬恋村最重要的振兴思路。干川大地们的创意正体现了这两大支柱的融合。
《嬬恋村地域再生计划》。
围绕卷心菜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创意层出不穷。有篇报道介绍说11,2014年嬬恋村役所主导成立了“嬬恋村爱妻品牌开发会议”,村里20多个有志之士聚在一起想出了不少点子。“嬬恋高原酒造场”老板黑岩修也是开发会议的成员。他用自家种的麦子酿造了“呼喊吧”啤酒。他把啤酒送到“爱妻之丘”活动现场,对生性拘谨的日本男人说:“要不要试着借助酒精的力量,把平时说不出口的对妻子的感谢之情大声呼喊出来呢?”
橋爪明日香《高原卷心菜和爱妻家的村庄》。全日本民医连《いつでも元気》2019年7月No.333。
嫁给卷心菜农30年的松本清美则制作了“不仅在收获时期,一年四季都有的新特产”,第一个产品为“卷心菜醋”,与醋并列的是本地汽水“爱妻达”,再往后还考虑做“卷心菜曲奇”和“超辣卷心菜肉包”。
与火山共生
05
最近几年,浅间山几乎年年喷发,规模都不大,除吓阻了一些游客外,没出什么大新闻。倒是嬬恋村北面的本白根山2018年的一次喷发,因为死了人而引人瞩目。
自2014年9月27日长野与岐阜两县交界处的御岳火山大喷发,导致63人死亡(含失踪6人)以后,日本加强了对火山的监视,通过地震计、倾斜计、空振计、GNSS观测装置、监视照相机等观测设施,以及接受大学等研究机构、地方政府、防灾机构的数据提供,对50座“需日夜观测的火山”进行24小时制观测。在这种情况下,仍发生了本白根山喷发导致人员伤亡事件,引起日本舆论一片哗然。
本白根山为草津白根山的三个山峰之一,2018年1月23日突然喷发,导致正在火山口附近滑雪场训练的1名陆上自卫队员身亡,11名滑雪游客受伤。草津白根山也属于50座“需日夜观测的火山”之一,受到24小时的监控。但气象厅重点监控的是白根山,而没在距其南方约2公里的本白根山设置监控摄像机。此外,火山喷发后气象厅虽马上从草津町收到了喷发消息,但为确认信息费了很大功夫,未能迅速向进山人员发出避难的“紧急通报”12。
公益财团法人Foreign Press Center
御岳山喷发后,日本政府修改了《活火山法》,要求全国49个火山防范地区内的地方政府和观光设施都必须制定登山客和居民的避难计划。而据《朝日新闻》报道,“全国约三分之一(市町村)竟未制定避难计划”。13《每日新闻》则强调,虽可理解地方相关政府的预算有限,但“为防备突然的喷发,相关机构和地方政府必须致力于加强监控体制和制定避难计划等”,“有必要重新研究确保进山人员安全第一的体制”,强烈要求扩充设置在各地火山的监控摄象机。14《日本经济新闻》提出“即使预测困难也不能放弃防备”,“只要制作设想多种多样情景的防灾地图,在制作过程中也能寄望会产生提高居民防灾意识的效果”。15
2018年1月27日《朝日新闻》
2018年1月25日《每日新闻》
2018年1月25日《日本经济新闻》
▲ 正在喷发的九州樱岛火山(胡俊凯摄)
确保人类生命安全是在火山地区生活与振兴的前提。以目前火山学研究水平,要预测规模比较小的火山喷发极为困难,但也并非束手无策。北海道有珠山2000年发生过一次喷发,包括防灾基地在内的许多公共设施都被毁坏,但由于应急准备做得充分,人员无一伤亡。
▲ 有珠山下被火山喷发毁坏的建筑(胡俊凯摄)
2009年和2017年我两度到北海道洞爷湖,都去有珠山一带走走。这一带被称为“北国湘南”16,气候温暖少雪,适合居住。山不高,海拔只有737米,山顶位于壮瞥町,山体横跨洞爷湖町和伊达市。有珠山为日本最为活跃的火山之一,与破火山口湖洞爷湖、支笏湖以及羊蹄山、樽前山、定山溪、中山峠、登别温泉等构成具有火山特征的自然景观。20世纪有珠山共喷发过四次,前三次都有人员伤亡。最近一次发生在2000年3月31日,是1977年喷发以来时隔23年的再度喷发。这次喷发造成地壳变形,火山口周围隆起70米之高。火山口至今仍在冒着蒸气。
日本的“湘南”通常指神奈川县相模湾沿岸一带。
▲ 北海道羊蹄山(胡俊凯摄)
壮瞥町教委的田锅敏也还原了2000年有珠山喷发前后壮瞥町的故事17。
田锅敏也《2000年有珠山噴火における火山防災マップの活用実践例》(2003)
上世纪70年代,当地人还把防灾讨论当成危险信息和负面印象而持拒绝心态。1977年8月6日晚,有珠山地区已经发生了有感群发性地震,壮瞥町仍按计划举行了焰火大会。次日上午9点12分有珠山喷发,喷烟最高时达1.2万米。这个时间段游客较少,所以喷发初期没有出现牺牲者。但这已让不信邪的当地人大吃一惊:如果火山喷发提前几个小时,将会造成多大的惨剧!
从那以后,人们开始进行火山预防灾害教育事业。1982壮瞥町教委与北海道教委共同举办了“北海道市民大学讲座”,得到了北海道大学的协助。从1983年开始,当地持续进行“学习地域灾害环境”社会教育,举办“儿童乡土史讲座”,成立昭和新山-有珠山登山会,举办昭和新山生成50周年纪念活动和火山国际研讨会等。在专家对火山恩惠与灾害的讨论中,在活火山的怀抱中,在一系列学习体验活动中,当地人增加了地区灾害环境知识和防灾意识。
1995年,壮瞥町给全体家庭分发《有珠山火山防灾地图》,包括火山喷发历史、喷发前兆、火山信息、喷发开始后以及危险区域、灾害种类等信息。1998年,发行壮瞥町《灾害防备》,在进行入户分发的同时,还在每月的町宣传杂志上连续登载火山防灾话题、提示等行政信息。
正是连续数年不间断的防灾教育和发行实用防灾地图,使居民对有珠山有了正确的理解,也建立起了专家、行政、居民之间的信赖关系。因此,在2000年3月底火山喷发前夕,有珠山周边三个市町的1.5万居民提前撤离避难,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离洞爷湖温泉巴士总站不远的山坡上,人们修建了一个火山遗址公园,保留了2000年有珠山喷发时被损毁的楼房、国道等。关于火山恩惠与灾害的社会教育事业,以及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制定的更为周密的应对措施,作为火山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仍在持续着。
▲ 有珠山下被火山喷发毁坏的建筑(胡俊凯摄)
结语
06
在1783年浅间山大喷发中幸存的镰原村民,待火山平息后又回到了被埋没的镰原重建了村落。
2000年有珠山喷发三个月后,距离有珠山一千多公里的伊豆群岛中的三宅岛也发生了大喷发,全体岛民从岛上撤离避难,直到4年零5个月后一切消停了才返回岛上。重返岛上的农民西野直树说:“据说三宅岛是以约50年为周期反复喷发的岛屿。每次喷发的时候,岛上的人都怀着对自然的恐惧,尽管如此,还是选择继续在岛上生活。”
2011年我率《环球》杂志采访组在九州鹿儿岛采访时,陪同我们采访的日本朋友指着正在喷发的樱岛火山说,“鹿儿岛人只要离开这里(鹿儿岛)几天,做梦都会梦到樱岛火山”。
▲ 正在喷发的九州樱岛火山(胡俊凯摄)
这种故土难离的情结,即使面对火山这样暴烈的邻居也一样缠绵难解。正如学者小山真人所说:“在绵延的火山活动中,恩惠与灾害常常是表里一体的关系。而且火山的喷发往往是一瞬而过的,而休眠期则是漫长的。只要充分做好火山喷发的对策,本地居民、观光客就能安心从容地享受火山的恩惠。”
胡俊凯
新华社东京分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
静读时代,感悟生活
叹茶,瞭望微信晚间副刊
总监制丨史湘洲
监 制 | 潘燕
编 辑|喻千桓
觉得不错,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