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东部“活水”

  美丽乡村唐家川。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曲婷婷

  时下,走进岷县西江镇唐家川村,二层小楼鳞次栉比、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设施完备……美丽乡村映入眼帘。

  近两年来,抢抓青岛·定西东西部协作的有利机遇,西江镇积极借鉴学习青岛西海岸新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先进工作经验,聚焦基础设施提升、特色产业深耕、乡村治理,幸福唐家川敲开了乡村建设“三重门”。2021年,唐家川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

  2017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唐家川村进行了集中统一规划建设,共有420户1700多人陆续安置到这里。从曾经的山沟沟搬到易地搬迁点,群众幸福感满满。

  可要打造成省级文明建设示范村,唐家川仍有差距。

  去年以来,东西部协作投入资金1964.77万元,加强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生产生活条件提档升级。

  孩子们在宽敞的村道上游玩。

  崭新的村社道路、文体广场、综合服务中心……一系列完备的基础设施,与自然古朴的村庄完美交融,让山环水抱的唐家川扮靓了乡村“迎宾门”。

  “多亏了东西部协作,这两年,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硬化路通到家门口,有广场有花园有凉亭……这日子不比城里人差!”洪军伟笑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东部的资金活水注入,撬动了唐家川村产业蓬勃发展。

  在唐家川高效农业示范园,11座日光温室一字排开,500亩马铃薯种薯应用示范基地正值采收季、一片繁忙。

  现代化设施、标准化种植技术、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让园内马铃薯原原种年产值达588.35万元左右,产脱马铃薯毒种苗年产值约1080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

  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下,唐家川村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流转土地88亩,建立起高效农业产业园。

  园内采取“政府+公司+村党组织+基地+农户”和“村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马铃薯产业和高原夏菜产业,年产蔬菜20吨。

  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唐家川还建成500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户均增收1000元,带动中药材加工销售个体户(合作社)25家;通过“政策宣传+能人引领”模式,组织输转700余人外出务工,年均创收2800万元以上。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

  为了形成乡村治理合力,2021年唐家川村通过“党建+”引领的模式,成立党代表工作室,每个月召开一次村民议事会。

  通过开会鼓励党员群众把小情大事摆出来“议一议”、把新风好事拿出来“亮一亮”、把困惑难事讲出来“帮一帮”,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

  唐家川村改建卫生厕所的事就是在议事会上拍板决定的。“现在,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换做以前想都不敢想!”提起此事,唐家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昌常连连感慨。

  不仅如此,为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村两委班子探索成立了“一组三长十机制”的乡村治理模式和“路长包路、巷长包巷、户长包户”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制。

  “村干部变路长、村‘两委’成员变巷长、党员变户长”的科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打通了落实基层治理责任的神经末梢,让村民自治写进现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