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美的生态献给人民!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全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浦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浦东,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把最美的生态献给人民。

  盎然绿意已成为浦东最动人底色

  “开窗见绿色、漫步进公园、四季闻花香”,随着浦东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不断推进,盎然的绿意已成为浦东最动人底色。围绕“出门5至10分钟有绿,骑车15分钟有景,车行30分钟有大型公园”的目标,新区正统筹推进“+公园”计划,到2025年,浦东将实现公园总数“200+”,让市民拥有更多、更方便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目前,浦东新区正重点打造“环城生态公园带”,以环城绿带为基础,向内连接森兰、碧云、三林、北蔡、三岔港等楔形绿地,向外沟通外环运河、川杨河等生态间隔带,还将改造和建设16座环上公园,打造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大生态圈。

  除大幅提升公园数量之外,新区还实施“公园+”计划,通过合理布局设施推动公园与体育、科普、文化等各类功能有机融合,赋予公园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全面提升公园品质。

  全新亮相的滨江文脉园就是“公园+文化”的探索,那里打造了一条纵贯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典学长廊,在滨江世界级“城市会客厅”,向来自各地的朋友们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新区还在开展社会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探索对沿路、沿街、沿河单位附属绿地进行品质提升和开放共享,为市民朋友们提供更多可进入、可休憩的绿色空间。

  “三水统筹”做好“水文章”

  纵横交错的河道、大大小小的湖泊,构成了浦东新区的水乡特色,润养着浦东人民的生活。如何做好“水文章”?多年来,新区下了大功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水环境变化巨大。2018年,浦东新区全面消除黑臭河道,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到2021年,主要河流断面优三类以上占比达到了75.6%。

  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区将从以水污染防治为主逐步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转变,并会加大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去年开始,新区开始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单元建设。与传统的河道整治相比,生态清洁小流域从单条河道整治转变为集中连片治理,从单项功能治理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

  “十四五”期间,新区将结合金色中环、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建成“7+X”个生态清洁小流域,远期还将建成与浦东引领区定位相适应的水生态体系,努力实现“河湖通畅、生态健康、清洁美丽、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新区力争到“十四五”末,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及以上,PM2.5等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全面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优于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定达到60%以上,受污染耕地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今年,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建立生态环境领域行业信用体系,信用评价结果将作为对企事业单位生态环境差异化监管和执法的重要依据。利用浦东“立法试验田”的优势,新区接下来还将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景观灯光照明管理、户外招牌管理等立法工作,用最严格制度和最严密法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针对“双碳”目标,新区将以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创建工作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低碳理念贯穿创建全过程,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今年,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落地浦东,是中央和上海市对浦东的信任、支持与肯定,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将发挥浦东改革开放“大胆试、大胆闯”的精神,争取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浦东做法、浦东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新区拥有很多的民间河长、林长和志愿者队伍,成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强大力量。生态文明建设人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期待更多市民加入进来,共同建设和守护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浦东。

  章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