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我想把“桥痴”进行到底

  孟凡超

  

  四川遂宁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青岛胶州湾大桥、杭州湾大桥等20余座著名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总体方案设计;主持完成了我国新一代装配化组合梁桥系列通用图设计;在业内首倡“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创新建设理念。

  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高质量建成惊艳了全世界,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项举世瞩目的桥隧工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也是内地和港澳之间重要的交流纽带,港珠澳大桥正在促进大湾区同城化、一体化上发挥巨大作用。

  

  孟凡超参与设计的港珠澳大桥。新华社 发

  这个凝聚着中国实力与智慧的伟大工程出自总设计师孟凡超之手。与桥结缘40年,孟凡超先后主持、组织、参加完成了20多座著名的国家级特大型桥梁的勘察设计。今年63岁的孟凡超已到了退休年龄,但他依然在心爱的桥梁勘察设计工作中干劲十足。

  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里,孟凡超接受了记者专访,他说:“人家说我是一个工作狂、是一个‘桥痴’,因为我是一个没有满足感和追求完美的人,我想一辈子都和桥打交道,把‘桥痴’进行到底。”

  谈港珠澳大桥的背后技术难度居世界首位,如何突破难关?

  200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粤港澳三地政府开展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2004年初,孟凡超带领团队承担港珠澳大桥可行性研究,这一做就是6年。由于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并连接粤港澳三地,是一座跨越“一国两制”地域的世界超级跨海交通通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是一项甚为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

  项目筹备刚开始就面临西岸登陆点的选择问题,粤澳两地有争议。那段时间,孟凡超和团队把澳门与珠海的几个岛几乎跑遍了,仍然没有结果。直到有一天孟凡超在澳门海关和珠海拱北海关之间发现了一个五六十米宽的开阔地带,“我当时没有带尺子,就直接用脚步去丈量,大约60步。作为登陆点正好合适,可以在两个海关之间设置下穿隧道。”经过多方论证与协商,粤港澳三地终于达成共识。

  除了大桥选址之外,建设条件也十分艰难。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隧道工程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同时还是中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其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位居世界同类工程首位。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前,掌握沉管隧道先进技术的国家是美国、荷兰和日本,而当时中国只有20年左右的小型沉管隧道建设历史。

  “工程地处外海,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工程区日均船舶超过4000艘,航迹线错综复杂,海上施工安全风险大。”孟凡超表示,巨型沉管的安装需要面临深水、深槽、基槽回淤及大径流等世界级难题,施工风险高,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工程的建设挑战前所未有,是对中国工程师的一个巨大考验。

  孟凡超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项目实施过程中展开了针对性的耐久性研究和设计,通过采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大保护层厚度、附加防腐蚀措施以及工厂化施工质量管控等技术措施来实现工程的耐久性目标。

  谈“四化”理念的产生初衷是为了让中华白海豚“不搬家”

  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中国最繁忙的航运水域之一,也是中华白海豚这一全球濒危物种的重要活动区域。这种海洋哺乳类生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有“水上大熊猫”之称。

  在孟凡超带领设计团队筹备之时,环保专家提出,港珠澳大桥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正好经过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一些专家表达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在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的报告中,建议大桥要么绕行,要么不要建。一石激起千层浪,各方关于环保的议论此起彼伏。孟凡超及其团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大桥设计建设全过程都要考虑‘海中大熊猫’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孟凡超介绍,为了寻求既保护中华白海豚并对其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小,又能够高质量、安全、快速建设大桥的技术方案,在经多方案综合比选后,作为总工程师的他要求各建设环节践行“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四化建设理念,将所有的各种大型构件在工厂高质量制造完成,再运至海上安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海上作业的人员、时间和装备数量,从而把对中华白海豚的生存栖息干扰降到最低。

  “经过有关部门的统计和分析,建设期间,白海豚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孟凡超说,港珠澳大桥建成以后把港澳地区之间的海上交通部分转换成桥上交通,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保护白海豚的生存栖息环境更加有利。

  谈未来五年的新期待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没有终点

  对于中国的桥梁发展,孟凡超认为,就我国总体状况与条件而言,我国是桥梁大国,还不能称为桥梁强国,但在超级跨海大桥领域,我国具备桥梁强国的水平与实力。“从机制体制、原创能力、高质量发展、设计施工总体水平等方面来看,我们还有较大的需要提升的空间。”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孟凡超又投入他的家乡遂宁涪江六桥的建设中,这也是他对家乡交通发展最大的牵挂。“四川是一个内陆省区,主要地形是丘陵,虽然有一些水系和山地,但高质量的桥梁作品还比较缺乏。”

  “我期盼在家乡能够有用武之地,家乡领导让我主持设计了遂宁涪江六桥,我感到十分荣幸。”孟凡超说,作为一位桥梁工程师,他希望用优美的桥梁来装扮家乡的城市面貌,用高质量的桥梁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港珠澳大桥是我职业生涯的新高度,不是最高的巅峰,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没有终点。我还想继续做一些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孟凡超说。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刘雪欢

  责编:林 敏

  编审:陈 艳

  终审:李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