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聚焦学生抽奖陷阱、儿童信息安全及医美培训,点名多家机构丨蓝鲸热闻
校园周边抽奖陷阱、儿童信息安全、医美培训成为重点关注问题。
撰文 | 蓝小鲸
昨日晚间,央视3·15晚会如期举行,今年3·15晚会的主题为“公平守正 安心消费”。
晚会上,校园周边抽奖陷阱、儿童信息安全、医美培训成为重点关注问题,包括美希国际医美教育、圣嘉丽禾培训学校等多家机构被点名。
校园周边抽奖陷阱
买320张邮票贴纸凑不齐1套组合
据央视调查,不少小学周边,一些文具店打着卖文具的名义开展抽奖活动。店内摆着成板的抽奖产品,上面印着精美的卡通形象却没有产地,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益阳市一所小学外的小卖店里,孩子们聚集在一款名叫龙珠的商品面前。支付一元后,从小盒抽出一张卡片,撕开卡片中的号码对应龙珠的大小。号码越小,对应的龙珠越大。孩子们一边乐此不疲地玩着抽奖游戏,一边高唱《好运来》,充满刺激和乐趣,不到2分钟就花了10元。即使没抽到心仪的奖品,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要继续抽,“我就不信我抽不到好的”。
但记者发现,所谓的“龙珠”是三无产品,打开后甚至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而且,除了龙珠和弹力球,红外线笔、陀螺等孩子们喜欢的玩具都成了抽奖的奖品。流行的卡通形象、心仪的奖品、抽奖的刺激,让未成年的小学生难以抵挡诱惑。
调查发现,另一些抽奖游戏则直接采取更刺激的现金抽奖方式。在六安市一所小学附近,记者见到一款“现金大派送”的游戏。上面直接贴着5元、10元的纸币,“最高200元”、“100%中奖”等字样不断刺激学生抽奖。
比起奖券兑奖,一些店主想到了更直接的砸金蛋方式,砸开就是现金。然而,央视记者购买金蛋测试发现,66枚金蛋里只有7个蛋中奖,共计15元。此类金蛋还能重复利用,中奖率和中奖额度完全由店主决定。
而且,为了吸引孩子不断抽奖,店家想到了升级版的现金抽奖游戏——集邮。一元抽一次,有两次中现金奖的机会。打开抽奖袋,可能会中1元或5元。除此之外,袋里还包含几种图案的邮票贴纸。集齐一套才能获得10-200元不等的现金奖励。在孩子们看来,中奖几率更高,他们也一次又一次地掏钱。
集邮的玩法套路更深,央视记者花80元购买80张奖券进行体验,拆开后得到320个卡通形象,但未集齐任何1个组合,每个组合都差1张,永远不会集齐。购买其他几款集邮抽奖玩具后,得到的结果完全一样。一些孩子经过惨痛教训后,已经摸清了这类游戏的套路。但更多孩子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调查过程中,央视记者对许多沉迷抽奖的孩子进行劝阻,但几乎都无功而返。孩子们坚信幸运总有一天会到来,“我相信自己能中”、“凭什么一直是我抽到谢谢惠顾”、“不怕不怕,赌一波单车变摩托”。
央视表示,这些来路不明的抽奖玩具利用了孩子稚嫩的心智,引得他们渐渐上瘾,不能自拔,已经涉嫌变相赌博。经销商们也知道这些抽奖玩具是非法产品,所以极力隐瞒厂家来源。但是,我们怎么能因为瞄准了孩子们口袋里的那些零花钱,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赌博的种子呢?但凡涉及孩子的都不是小事,校园消费更不应该有盲区。
儿童手表变隐私偷窥器
定位、查通讯录、“实时偷拍”
本次3·15晚会首设信息安全实验室,针对当前市面上不少热卖的儿童智能手表展开了专门测试。经测试,不少儿童智能手表由于预置系统老旧,隐私安全问题严重。
在一款销售量10万+的儿童智能手表上,测试人员将一个恶意程序的下载二维码伪装成抽奖游戏,吸引孩子扫码体验。孩子一旦扫码下载,工程师便能够对这款手表进行远程控制。
孩子每次抽奖,恶意程序就自动把手表里的重要信息,如位置、通讯录、通话记录等打包实时发送出去。玩完抽奖游戏,孩子下楼玩耍,工程师依然可以实时定位,不间断收集孩子的移动轨迹,轻松圈定孩子的活动范围。
测试人员从后台可以通过多次采集孩子的位置信息来推断孩子家离其所在学校的距离。回家后孩子和家长聊天,通过调用手表里的麦克风,工程师将谈话内容听得一清二楚;孩子的一举一动也被随时掌握。
测试人员发现,根本原因在于该款手表的操作系统过于老旧。这款手表使用的竟然是没有任何权限管理要求的安卓4.4操作系统,距今已将近10年,而它的最新版本已经更新到了安卓12。App申请什么样的权限,安卓4.4操作系统就会给App什么样的权限,也不会有任何告知用户和得到用户授权同意的环节。
在如此低版本的儿童手表上,各种App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拿走定位、通讯录、麦克风、摄像头等多种敏感权限。这也就意味着它们能轻易获取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
专家表示,这些厂家选用低版本的操作系统是出于压低成本的考虑。但是它忽略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给消费者带来了无穷的后患。同样是在安卓系统的手机上,安装App时系统都会有明确提示:用户是否同意授权。智能终端在儿童个人信息的保护上,成了一个重灾区。
3·15信息安全实验室也对其他低配版的儿童智能手表进行测试。一款儿童智能手表使用的是安卓9的操作系统,看起来版本较新。安装App时,系统会弹窗提示是否给予某个权限。可是一旦拒绝授权App就会闪退,拒绝提供任何服务。
如此,消费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完全不用,要么就拿所有的权限去换取服务。一旦妥协把权限给出去,手表里的信息也就交出去了。孩子的地理位置、图片视频、通话录音等隐私将会被收集,孩子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央视表示:提醒生产厂家,看得见的硬件要做得漂亮,在看不见的软件上也要做得漂亮。
医美培训乱象
“0基础”培训6天从业,美希国际等被曝光
除了儿童、学生安全,成人培训也成晚会关注的焦点。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消费者因为美容造成终身伤害,而这些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不是医生。这些游走于各大宾馆、民居的非法从业者很多都与所谓的“医美速成班”有关。网络上有很多医疗美容培训机构,都在宣称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零基础包教包会,毕业颁发证书。
美希淑颜医疗美容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一栋写字楼内,是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开展隆鼻、割双眼皮等医疗美容服务,他们以美希国际医美教育的名义在网上招生。安徽美希淑颜医疗美容培训的老师宣称,他们有微整形全能班培训项目,包括各种针剂注射、线雕、埋线双眼皮等课程,一共学习9天,每人收费6800元。每一个班会控制在20个人左右,一个月开班两期。“学这个东西是包教包会的,有基础没基础都保证能学会”。
对于记者质疑其培训后的学员能否从事医美行业的问题,安徽美希淑颜医疗美容的老师直言不讳,“你不学别人在学,你不做别人在做,看你自己怎么去想。有的人很在意合法性,有的人很在意赚钱”。
蚌埠柏美思医疗美容也是一家医美机构,在网上以柏美思医美学院的名义招生培训。他们采用精品小班授课的方式,微整形全科班每期1-5人,学费4500元。蚌埠柏美思医疗美容负责人坦言,针对的就是零基础的学员。在南京、成都、沈阳等地,都有他们的校区。
郑州星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也在网络上以海奥国际教育的名义开设医美培训班,培训的教室就是一个写字楼的大开间。十几个座位,桌子上摆放着软胶人脸模具。郑州星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老师表示,学员回去之后基本上都可以直接上手,包教包会。
央视记者交纳5000多元报名费,成为圣嘉丽禾南京校区微整形全科培训班的一名学员。这个培训机构位于鼓楼区一栋写字楼内,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有一项为 “教育咨询”。
圣嘉丽禾的全科课程包括三个实操课程项目,美容针剂的注射、面部线雕、埋线双眼皮手术。14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没有一个人有医学背景。
第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解如何注射肉毒素,以及在实操中如何挣到更多的钱。圣嘉丽禾培训学校的老师更是直接指导学员在肉毒素里面加更多生理盐水,稀释后的1瓶药剂可以打5个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整形医院经常会推人家打肉毒,因为利润空间大”。
下午的实操课,学员们都换上了蓝色的手术服,装扮成医生的样子。老师鼓励大家将学习的过程拍照发朋友圈,证明自己正在接受专业培训,从而开始积累客户资源。
老师上课时特别强调,虽然大家是零基础没打过针,但是千万不能露怯,否则很容易露马脚。培训老师直言不讳:“不管说我们是否专业,但是我们得装得专业一点,比如你拆针、戴手套,不能给人家毛躁的印象,一看就是你不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负责培训的孙老师自称是执业医师,但始终不愿向记者出示自己的医师执业证,称医师执业证由学校统一保管,不在自己手中。通过培训老师的姓名以及挂靠医疗机构的全称,并没有查询到这位老师的任何医师执业信息。
第五天是面部线雕课程,这也是医美项目中比较高端的手术项目。上课时老师先播放了一段录像,接着讲解如何用针。下午实操课上,老师就在简陋的教室里现场给学员做起了面部线雕手术。
记者看到,老师先将几十支钝针挨个刺入学员一侧脸部的皮肤,隐隐看到有鲜血不断渗出。纱布被鲜血染红了,学员脸部也变得红肿起来。老师不停地擦拭,为学员敷上了消炎面膜,还拿来了冰袋冷敷肿胀的脸颊。面部线雕实操课程仅仅观摩一次手术就算结束了。
课后,同学之间最热衷讨论的是通过这个高端手术项目,以后如何向顾客尽可能多收取费用。
最后一天课程是埋线双眼皮手术,学员们观看了录像、模具上练习了一次,整个培训就算全部结束了。
为期六天的微整形全科班结业后,几天前还是零基础的学员们拿到了培训机构颁发的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发证机构是“国际整形美容职业认证中心”。查询发现,这个认证中心的网站没有任何备案信息。
培训结束后,老师把医美药品批发商的联系方式发在班级群里。学员可以通过他们,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拿到各种针剂,再加价给顾客注射。老师对学员表示,“你们拿货大概是在1000元钱。1000元出头一支针剂,但是整形医院是12800元一支,基本上是10倍”。
一个月后记者来到无锡,找到了培训班的同学小陈。她以前从事中医减肥,现在成了一名上门给顾客打各种美容针的医美从业者。
在此现状下,医美事故不断。90后姑娘小雪在一家酒店里以1000元一针的价格,注射了6针玻尿酸。却造成中央动脉阻塞,留下了终身遗憾:左眼失明,大面积脑梗。小雪表示:“还不如死了算了”。80后姑娘小红,职业是网络主播。花费1500元,接受了鼻翼两侧注射干细胞填充泪沟。“脸肿得就跟蜜蜂蛰了一样,眼睛下面一直肿着。”王女士在家里接受了一位朋友的美容针剂注射,花费近20万元。注射了20多针玻尿酸,结果面目全非。
据公开数据显示,医美行业投诉5年间增长14倍,很多非专业的“医生”执刀上岗。医美行业乱象不顾消费者利益与安全,违背医疗行业服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