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独特的香气,被中国农科院评为全国四大名梨之首。

  在东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出产一种地方特有的名优果品——南果梨。成熟期的南果梨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

  南果梨被评为全国“四大名梨”之首、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每到仲秋时节,南果梨成熟了,它和月饼、河蟹一同走上餐桌,成为人们赏圆月、庆丰收、欢度中秋的美味佳品。

  南果梨是世界梨果中的珍稀品种,在《中国果树志(第三卷)》介绍的梨果中,南果梨名列首位。它以独特的香气,在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对全国517个梨种的综合评定中,被评为品质极上的四个梨种之一,属华夏果中之桂冠。它因浓郁的香气和绝佳的品味而深受国内外人士赞誉,素有"梨中之王"的美誉,是不可多得的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贡梨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几个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

  南果梨的主产地在辽宁省海城市。当地的文人形容南果梨“一梨在手,满室飘香”。南果梨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因为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适合的气候和土壤,对阳光和降雨量也非常挑剔,每当南果梨很好吃的时候,这一年必然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因为只有这时它才会表现出极佳的品质状态。

  南果梨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适合在向阳的山坡上生长,而海城地区特有的富铁土壤和纬度,正是十分适合南果梨生长的绝佳自然环境,

  南果梨属秋子梨,采摘期在每年的九月初,平均单果重50—7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170克。刚采摘下的果实需经一至两周时间的后贮,方能把果实的色泽、口感、气味充分显露出来,人们称这一过程为“来梨”。

  “来梨”的南果梨是美好的,它就像养在深闺的佳人一样,生长期间一直是青涩懵懂的,而当它“出阁”的时节,忽然间就美目流盼、光彩照人了。

  在南果梨的原产地——原属海城、现归鞍山千山区管辖的大屯镇英不落村,一直流传着一个“南果姑娘”的美丽传说:

  相传古代的时候,在海城东部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相依为命的父女俩人。父亲南老汉放羊采药,女儿南果姑娘养蚕织绸,家里的生活虽然清苦,倒也是其乐融融的。

  一天的清早儿,南果姑娘正在蚕场照顾蚕宝宝,突然发现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一只受伤的小鹰正和一条毒蛇博斗,眼看小鹰体力不支,毒蛇占据了上风。南果姑娘情急之下,顺手拾起一根树枝,跑过去打死了毒蛇。小鹰得救了,南果姑娘却因被毒蛇咬伤而毒发不治,慢慢闭上了美丽的眼睛。

  第二年的春天,人们看到一只雄鹰在南果姑娘的坟地上空盘旋鸣叫多日,雄鹰飞走后,南果姑娘的坟旁长出了一颗小小的梨树苗儿。南老汉把这棵梨树苗儿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带回了家中,种在自家的院子里,每天精心地照料着。到了秋天,梨树上结出了累累的果实。南老汉将采摘的梨分送给乡亲们,没过几天全村家家户户飘出了浓烈的清香。大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好吃、香味这么浓的水果。乡亲们为了纪念南果姑娘,便把这梨称做"南果梨",这个小山村从此叫做"鹰不落"村。

  根据历史资料,海城地区是南果梨公认的发源地。《中国果树志》明确记载,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一株南果梨树,就生长在千山脚下的对桩石村。那么,它是怎样来到海城山区,怎样长成为香甜的南果梨,海城又怎么成为南果梨的家乡呢?

  据《海城县志》记载,民国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923年,海城县大屯乡英不落村村民范长吉在邻近的大孤山上砍柴时,发现一棵自然杂交的野生梨树,与村里平常栽植的梨树完全不一样,他很好奇地采回了几支野生梨树枝条,嫁接在自家院子里的白梨树上,到了秋天,嫁接枝上结出的果实玲珑可爱、色泽娇艳,咬一口脆甜味美,特别是存放了几天,后熟的果实果肉柔软细腻,易溶于口,口感绝佳。邻里乡亲们品尝后赞不绝口,纷纷索取枝条,回家栽植,南国梨树很快遍及到了十里八乡。

  经过上百年的栽植、培育、改良、发展,如今海城地区南果梨的栽植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全地区栽植量已经达到了1100余万株,年产量在六亿斤左右,是全国最大的南果梨生产基地。2015年海城市被中国园艺协会的专家评审为中国南果梨第一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