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的张西迎春天

  从衢州市区出发,雨中沿盘山公路一路蜿蜒前行,山路幽静,竹海连绵,30分钟左右,记者便抵达了柯城区石梁镇北高峰白菊花尖山脚下的张西村。

  老远就看到“张良族居”4个大字。雨后的张西,云雾缭绕宛若仙境,白墙黛瓦,被人们称作“浙西小九寨”。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

  看着眼前的景象,谁能想到过去的张西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村。

  2018年的夏天,张西村迎来了它的“人生转折”。

  

  ▲游客在张西村拍摄美景

  古村的重生

  沿着村道一路上行,两边都是现代化的酒吧、便利店、书屋、青年旅社、花房、民宿、奶茶店、咖啡店。短短三年光景,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彻底脱胎换骨,看不见低矮破旧的房屋,每个角落都收拾得清新整洁。

  不难发现,现代化的标志牌、新陈设都是在老房子基础上进行改动,土坯房、抹泥墙依然透着这座古老村庄经历过的斑驳岁月。

  回乡创业的张慧敏不仅经营着自家民宿,还开着一家奶茶店,像她这样的回乡人越来越多,村民真正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创业、就业,把乡村重新带“活”。

  张西村主姓张氏,据张氏家谱记载,张西村张氏后代为汉朝留侯张良的后裔,始祖第34代孙张士洪、张益超兄弟俩于康熙三十八年从闽上杭县白沙镇迁徙衢西胜堂源西坑,住居繁衍已有300余年历史。

  在改建过程中,张西村杜绝大拆大建和硬件过度建设,对闲置资源进行精准建设,保留村庄原生态的特征和历史面貌,对公共服务场所和经营类场所进行提升改造,将保存相对完整的土坯建筑群落活化。

  专业的市场开发人员充分发掘张西村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张良故事为原型进行卡通化再创作,并融合当地特产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

  张西村开设了“柯城善品”网络微店,实施“山里货上网、进城”,培育了张西高山茶、德门龙手工面、九华春糕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借助电商平台,依托淘宝、抖音、网红等资源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茶山的坚守

  张西村几乎家家种茶树和竹子,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张西村高山茶种植园里,一株株绿油油的茶树长势良好,茶农们正背着袋子穿梭在山野间,熟练地选摘着优质高山茶叶。

  “过去最愁卖茶叶,烘茶叶的机器也不行,也没销路,现在不同了,政府帮着卖。”在张西村种了近3亩茶叶的张双全,谈起现在的茶叶收成笑得合不拢嘴。

  他家采的茶青卖到60元一公斤,干茶卖到360元至400元一公斤。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了村里50多户茶农增收。2020年,张双全卖茶纯利润3万多元。

  “智多张西”项目启动后,一边改造村级制茶厂,提高制茶效率和质量;一边推出高山茶的卡通品牌形象“张小西”,实现高山茶产供销一体化运作。

  2020年,村里新建了高山茶加工厂,直接从茶农手中收购茶青,解决了茶农们销售难的问题。

  目前,村里有烘干机、选茶机、揉茶机、提香机等20余台半自动机器,一天可以制作干茶500斤。在张西高山茶叶加工厂内,新机器正在高速运转,茶青经过选茶、杀青、揉捻、烘干、提香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制成干茶。

  张双全说:“我们村种了40多年高山茶,基本上每家都种茶、采茶,但是以前卖的少,价格也低,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政府这种精准的帮扶,带着我们这穷地方也走向富裕,现在平均下来一天能有200元的收入。”

  像张西村这样通过山海协作实现蝶变的村庄,在柯城区并非个例。余东村是衢州有名的“农民画之乡”,全村800多人中从事绘画的有300多人。余杭区投入山海协作援建资金150万元,在余东村建设露营基地项目。村民们由原来外出务工、在家种地,也变成了农民画家,一年绘画和墙绘收入有10余万元,同时政府又有绘画稿费和获奖奖励,年末还有村集体收入分红,生活越来越好。

  山海协作最初在2001年浙江省扶贫暨欠发达地区工作会议上提出,2002年4月正式实施。“山”主要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浙江省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26县,带动山区县与其他区域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人民旅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