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江湖第一枪手,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江湖第一枪手

  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公元855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九年三月,一年一度的进士科全国统一高考拉开了帷幕。

  天下举子汇聚长安。开考前,一位中年考生的出现,引起了监考人员的注意。

  不是因为年龄大,科举考试没有年龄限制,满头白发的考生随处可见。

  也不是因为长得丑,毕竟不是选秀。

  主要是因为,这位考生大家太熟悉了,这几十年来,年年应考,年年落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江湖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著名科举钉子户:温庭筠。

  1技惊天下

  “把这个人的座位给我调换一下。”

  发卷前,主考官专门安排,把温庭筠的座位换到自己眼皮底下。

  我倒要看看,你这次怎么作弊!

  这些年来,温庭筠频繁参加科举考试,坊间传言,这个老家伙考试根本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专门充当枪手,替别人答题作弊。

  前几年,大唐曾发生过一起高考作文泄题案,当年的考生成绩被宣布作废,朝廷处理了一大批相关人员,轰动一时。

  而那次高考的满分作文,据说就是温庭筠代写的。因为缺乏证据,当时没有追究温庭筠的责任,这次说啥也得盯紧了,敢有一点儿小动作,立即拿下,老账新账一块儿算。

  被考官当做重点监控对象,温庭筠很生气,众目睽睽之下,无计可施,只得匆匆答完自己的试卷,提前交卷离场。

  

  主考官洋洋得意:傻眼了吧,再高明的作弊手段也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

  没想到,第二天,一条可怕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考试的时候,温庭筠居然给八个考生传了答案。

  当天晚上,温庭筠还发了一条朋友圈:盯得太紧,我已尽力,没照顾到的兄弟们,对不住了。

  朝野上下为之震惊!调监控反复回放,就是查不出问题出在哪儿。这家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失传已久的武林绝技“传音入密”又重现江湖了吗?直到今天,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新唐书·温庭筠传》记录了这次作弊事件的始末:

  大中末,试有司,廉视尤谨,廷筠不乐,上书千余言,然私占授者已八人。

  2贪欢误事

  既然这么有本事,为啥自己每次考试都落榜?为啥不好好求取功名,偏要替别人当枪手?

  别提了,说起来都是泪。

  温庭筠本是名门之后,祖上温彦博曾在唐初做过宰相。作为官宦后代,温庭筠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才子传》中称其:“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

  参加科举考试,从乡试开始,温庭筠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无敌。《北梦琐言》中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就是说每次参加考试,这货把手往袖子里一叉,闭着眼睛打好腹稿,然后提笔蘸墨,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每叉一次手,就写成一篇赋,叉八次,八篇不同韵律的小作文完成,交卷,走人。江湖人称“温八叉”。

  在诗词创作上,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个人公众号“温柔似水”拥粉无数,随便一首诗都是爆款,发出去就是10万+。

  

  既然这么牛逼,咋连个二本都没考上?

  吃亏就吃亏在他的行为处事上。

  温庭筠平素放浪酒色,恃才自傲,尤其喜欢讥讽权贵,从来不把领导放眼里,不知道无意间得罪了多少人。

  唐文宗开成四年,27岁的温庭筠第一次进京赴考。

  当时的温庭筠已是网络大V,诗词文才名满天下,长安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争相与之结交。温庭筠素来“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进京后,别的考生都抓紧最后时间埋头复习功课,温庭筠则终日与京城官二代纨绔子弟混在一起,纵酒放浪,嫖妓赌博,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这其中,包括当朝宰相的儿子令狐滈。

  高考在即,如此放纵,自然是胸有成竹,初试成绩揭晓,温庭筠名列第二。

  功名富贵就在眼前,谁也没料到,最后礼部复试那一天,温庭筠居然弃考了。

  什么情况?

  别人问起来,温庭筠支支吾吾死活不肯说。实在说不出口,考试前一天晚上,在怡红院喝多了,夜宿青楼,第二天早上没爬起来。

  许多人为他感到惋惜,温庭筠却满不在乎,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大不了明年再考一次呗。

  到底还是年轻啊,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机会只有一次,命运的大门已经关闭,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错过就不再。

  更糟糕的是,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还会顺便用门夹了一下你的头。

  3悔读南华

  当朝宰相令狐綯爱惜温庭筠之才,说你也别回老家了,就留在我府内,跟我儿子一起复读,准备明年再考吧。

  就这样,温庭筠留在了宰相府。

  别的考生都快羡慕死了,还没录取就跟领导走这么近,还住在人家里,对一般人来说,这等于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成功的大门啊。

  温庭筠可不是一般人,他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有一次,唐宣宗在宫里搞晚会,需要为《菩萨蛮》乐曲填词,令狐绹为了讨好皇帝,就让温庭筠写了一首,然后拿去进献给宣宗皇帝,谎称是自己的作品。

  事前再三告诫温庭筠,千万不要泄露给别人。

  皇帝拿到诗词后很是喜欢,交给演员排练,当天晚会的压轴曲目,就是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表演赢得满堂喝彩,满朝文武和唐宣宗一起,都夸赞宰相诗词功底深厚,文采斐然。令狐绹谦虚地说:“过奖过奖,信手涂鸦之作,让领导和同志们见笑了。”

  君臣皆大欢喜,挺好的一件事儿对不对,温庭筠听说了,按捺不住心中的得意,到处跟别人说:“晚会上那首《菩萨蛮》并不是令狐宰相的原创,你们知道吗,真正的作者是我,是我,是我温庭筠!”

  还发朋友圈炫耀,弄得天下尽人皆知,把令狐绹给气的呀,说你是不是脑袋被门夹过呀,这不是成心办我难看嘛。

  

  还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里面有“金步摇”一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仗语,请教令狐绹,令狐绹回家就问温庭筠,温庭筠马上对以“玉条脱”。

  令狐绹没听懂,说什么脱?啥意思?出自什么典籍?温庭筠回答说,出自《南华经》第二篇。

  第二天,令狐绹把词跟宣宗皇帝一说,皇上说绝妙啊,宰相果然学识过人。

  如果到此为止,又是挺好的一件事儿对不对,温庭筠非要再补上两句:“《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大人在处理公事之余,也应该读点古书啊。”

  堂堂一国宰相,居然被晚辈后生教训,老子供你吃供你喝,你特么还这样羞辱我,令狐绹面色一沉,拂袖而去。

  由此,令狐绹认定此子情商过低,完全不通人情世故,纵有才学也是枉然,这种人即便从政,也是个沙雕,宫斗戏里基本上第二集就得让人给弄死。

  所以,在之后的每一次科举考试中,不论温庭筠成绩如何,令狐绹都从中作梗,坚决不予录取。

  那段时间,温庭筠离开了宰相府,一直在长安复读备考,连续多年,屡试不第。心里怎么也想不通,后来在别人的点拨下,才算明白了事情的起因,一声叹息,作诗感慨: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活该!领导面前就显你能,你咋不上天呢?!

  4声色犬马

  梦想一旦破灭,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边无际的堕落。

  原本就生活放荡的温庭筠此后更加沉溺于酒色,终日混迹于青楼妓馆,所写的诗词也大多是一些花间月下、闺情绮怨的淫词艳曲。所谓“花间词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科举考试还是每年参加,但已不再对录取抱有任何希望,纯粹是赌气。

  而且,为了维持生计,温庭筠开始“以文为货,搅扰科场”,替考代笔传纸条,各种作弊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以至恶名远扬,人称“江湖第一枪手”。

  这样下去,一个天才不就毁了吗?

  温庭筠有个表哥叫姚勖,是唐名相姚崇的五世孙,当时在湖州任刺史,不忍心看他这样沉沦下去,就鼓励他,说兄弟你要振作起来鸭,要努力上进鸭,要鼓起生活的勇气鸭,要扬起理想的风帆鸭。

  温庭筠说拉倒吧,我跟你不一样,你是国家干部,要啥有啥,前途无量,我一介书生,没钱没地位,穷困潦倒,哪有心思整那些没用的。

  姚勖当即慷慨解囊,资助了温庭筠一大笔钱,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让他认真读书,全身心投身文学创作。

  温庭筠果然没有辜负表哥的一番好意,拿到钱之后,一头扎进青楼妓院,醉生梦死,花天酒地,不出半个月,就把钱挥霍一空。

  

  把姚勖给气的呀,恨铁不成钢,亲自带人把温庭筠从妓院拉了出来,当街一顿胖揍,然后把他赶出了湖州。

  此事在《新唐书.玉泉子》中有记载:

  温庭筠有词赋名,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狎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

  温庭筠受到这番羞辱,也觉得丢人,回家跟姐姐哭诉,温姐是个暴脾气,一听就不干了,敢欺负我兄弟,不想混了!立刻杀到姚勖府上,大闹一场。

  不就是嫖个娼嘛,人之常情,年轻人谁没去过妓院?你竟然当众殴打他,他好歹也是个读书人,你让他以后还怎么在社会上混?找不到女朋友你负责啊?找不着工作你养他啊?

  拉着姚勖的袖子死活不松手,鸡飞狗跳,又哭又闹。

  姚勖前科进士出身,书香门第,温文尔雅,哪见过这等泼妇,加上年纪大了心脏不太好,被这么一折腾,连吓带气,没几天,竟一命呜呼,死后葬于东都洛阳。

  有史料记述了这段让人嘀笑皆非的往事:

  温氏执勖袖大哭,勖殊惊异,且持袖牢固,不可脱,不知所为。移时,温氏方曰:“我弟年少宴游,人之常情,奈何笞之?迄今无有成遂,得不由汝致之?”复大哭,久之方得解。勖归愤讶,竟因此得疾而卒。

  好心没好报,摊上这样的亲戚,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公元2008年11月,在洛阳万安山脚下的伊川县彭婆镇许家营村,姚勖墓志被考古人员发现,目前存放于洛阳新安县千唐志斋博物馆内。

  5梨花海棠

  为什么古代的文人都喜欢流连于青楼?我分析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封建社会腐朽落后价值观作祟的结果,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缺少先进文化作统领,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没有从思想上认识上严格要求自己,自甘堕落所至。

  第二,不可否认,青楼娼妓不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广大知识分子重要的创作源泉和创作动力,唐诗宋词中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名篇佳句都取材于青楼,诞生于妓院。(详见《最销魂,烟花柳巷青楼》)。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风月场里的姑娘从不歧视任何人,不要求你有房有车,也不要求在房产证上署名,每次只要几百块钱,就能让你享受最优质的服务。如果你再给姑娘们写个诗填个词啥的,那在妓院可受欢迎了呢。

  比如温庭筠,长得其丑无比,属于照片贴门上就能辟邪那种,人送外号:温钟馗。要长相没长相,要事业没事业,就会写几首小黄诗,这样的大龄屌丝,在外面的话,谁家姑娘会喜欢?

  只有在青楼,他才能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温庭筠唯一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就发生在妓院。

  不是跟某个妓女,而是跟一个叫鱼幼薇的小女孩。小鱼出身贫寒,自幼丧父,跟母亲一起在妓院负责洗衣做饭。温庭筠认识她的时候,她才11岁。

  鱼幼薇不但长得眉清目秀,颇有姿色,而且爱好文学,知道青楼里小姐姐们唱的那些好听的小曲儿,许多都出自这个大胡子叔叔之手,所以,对温庭筠十分仰慕。

  温庭筠也喜欢小姑娘的聪明伶俐,乖巧可爱,一来二去,便收为弟子,二人以师徒相称,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

  转眼鱼幼薇到了14岁,情窦初开,小萝莉爱上了怪蜀黍,主动示爱,一首《冬夜寄温飞卿》,摆在了温庭筠的案前: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这分明就是一封情书啊!温庭筠看罢,当即陷入痛苦的矛盾纠结之中。

  温庭筠已年过半百,虽说当时嫁娶并没有年龄限制,而且也有“一枝梨花压海棠”的先例,还传为一段佳话,但温庭筠总觉得师生之间发生这种事儿有点儿不地道,非君子所为。

  在这里必须表扬一下我们温老师,坚守流氓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抵制住了诱惑,不但拒绝了未成年少女的一时冲动,还主动把她介绍给自己好友的儿子李亿为妾,充分体现了长者风范和一个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

  可惜鱼幼薇嫁到李家后,李艺的大老婆百般刁难,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最后竟被赶出了家门。

  此时,温庭筠早已离开长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音讯皆无。

  在联系不到老师的情况下,万般无奈,鱼幼薇在一座道观出家,道号:玄机。

  之前我就说过:梦想一旦破灭,随之而来的,就是无边无际的堕落。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首《赠邻女》,就是鱼玄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坠入深渊的标志。

  空虚寂寞的她,在咸宜观中收了几个女弟子,然后在门上贴出一张告示:“鱼玄机诗文候教”。

  名为研讨诗文,但又特别注明:“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

  啥意思?读过书的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个披着文化交流外衣的妓院。

  “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清寂的道观转眼变成了风月场。

  鱼玄机既美貌又有才,自小在妓院长大,耳濡目染,经验颇为丰富,又是文坛大咖温庭筠的绯闻前女友,所以,那些附庸风雅的文人趋之若鹜,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十分火爆。

  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几年后,因为争风吃醋,鱼玄机失手打死了道观里的侍女,被大唐法院以故意伤害致死罪处以极刑。那一年,鱼玄机才26岁。

  过了许久,温庭筠才在千里之外辗转得到这个消息,当时,年逾花甲的温庭筠呆坐在窗前,凝望远方,长叹一声,半晌不语。

  6才高累身

  因为恃才自傲,得罪权贵,屡试不第,加上举止放浪,行为不端,温庭筠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

  虽说在诗词方面有所成就,被看做是晚唐诗歌界的一面旗帜,但因学历所限,温庭筠在事业上并无建树,只做过县尉、巡官、检校员外郎这一类的小官。

  直到晚年,皇帝宰相都换了人,唐懿宗时,又有人举荐温庭筠,说既然此人常年混迹于考场,有丰富的考试和作弊经验,何不量才而用,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科举考试啊。

  皇上说有道理啊,当即封温庭筠为国子监助教,从六品,专门负责科举考务。

  这是温庭筠事业的顶峰。

  公元865年,也就是唐咸通六年,温庭筠第一次以主考官的身份出现在科举考场,那一年,他已经65岁了。

  如鱼得水的温庭筠决心不让自己的悲剧重演,一上任,就大胆改革科举录取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生不但可以申请查分查卷,还把准备录取的考生作文试卷张榜贴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这下官员们慌了,你这样搞,万一有领导递个条子或者有人送礼让关照某个考生怎么办?自己家或者亲戚朋友家孩子高考怎么办?一点操作空间都没有了,这样怎么行?!

  以宰相为首,各部门纷纷上书弹劾温庭筠不按规矩办事,擅自更改祖制,要求将其调离工作岗位。

  调令很快就下来了,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县尉,即刻到任。

  广大考生及家长闻讯,都为温庭筠鸣不平,离任之际,十里相送。诗曰: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凰诏下虽霑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饮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公元866年,温庭筠黯然离开长安,不久,抑郁而终,享年66岁。

  

  作品信息 Work information

  本文来自凯迪原创作者:孙继胜,经授权转载自作者公众号:孙继胜的小宇宙 编辑:小丽 图片:夏阿。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ReadMore

  骆宾王:我就是我,我看自己都上火 秃如其来的年轻人 意识并不是一开始就预置地包含了一切可能 打骂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 人,可以坏到哪种程度? 救护车抢病人:追赶生命时间如何沦为利益之争?摩托车手与的哥斗狠死,别让自己陷入火药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