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大方:“绿色银行”激活一“池”春水

  从大方县城到羊场镇穿岩村,公路两旁树木参天,一棵接着一棵的大树将整段公路掩映其中,青山悠悠、流水潺潺、雀鸟长鸣,各式小楼房沿着干净的水泥道路依次排列,在这条路上行走,犹如穿行在一条绿色的长廊中。

  “这几坡以前都是耕地,种粮的时候,为了争一沟边界,连自家亲兄弟都大打出手,现在树长起来,边界早已模糊,连哪块土是哪家的都难以辨认喽。”羊场镇穿岩村支书王永军一边走一边念叨:“封山育林,封山育林,不仅育出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还把鸟儿的歌声也育出来了哟!”

  难以想象,这里是从曾经的荒山荒坡蝶变成为现在的绿色海洋。1987年以前,羊场镇穿岩村由于人多地薄,村民为了多打粮食,不惜“开荒开到边,种地种到天”,可一年辛苦半年粮,人均收入才206元,人均粮食才100公斤。为了破解穿岩村乃至全县“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恶性循环的难题,2000年,大方县把穿岩村作为生态建设的试点村寨,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至2012年共退出耕地4432.3亩。

  退耕还林后,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扶持下,羊场镇穿岩村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和养殖,以特色生态旅游和饮食业为龙头,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走进羊场镇羊场村药王蒋云明的药材“基地”,就像是走进一个科幻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脚踩去却是满山的石头,不注意还要摔跟头。蒋云明是羊场镇羊场村“以药治石”“以药克石”的“名人”,因为在山旮旯里种植中药材治理石漠化发家致富而得名。蒋云明说:“一个石旮旯里只要一小撮土,我就能培育出一株茂盛的岩川芎,只要肯动脑筋,敢叫过去的荒山薄土乱石山,变成如今的金山银山花果山。”

  如今,羊场镇家家户户种药材,成为全县出名的大型药材种植基地。同时,借着退耕还林的东风,羊场镇以致富带头人带动等方式,大力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冬荪、食用菌等种植业,发展湖羊、林下养鸡等养殖业,发展农家乐、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业。目前,穿岩村全村人均纯收入11000元,森林覆盖率72.6%,成了全国石漠化治理的样板点。

  据了解,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全面铺开,2000年以来,大方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63.08万亩、封山育林9.2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0.3%提高到2019年的55.78%。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8年的213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91元。

  生态建设激活一池春水,绿了山川,富了乡亲。大方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双管齐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发展苗林,生态扶贫林项目既实现了绿水青山,又成就了金山银山,为贫困县造就了一座“绿色银行”,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双赢”。

  李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闵建华

  编辑 顾野灵

  编审 李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