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我爱家乡” 领略光影中的齐鲁大地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1905电影网讯 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年,由上海诗人芦芒、何彬作词,作曲家吕其明谱曲,带有浓郁的山东民间音乐风格,作为电影的插曲被观众熟知和喜爱,传唱大江南北几十年而不衰。
60年后,由丁晟导演,成龙领衔主演的带着“铁道游击队”的荣耀重现大银幕。片中成龙再次唱起这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当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观众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在铁路线上杀敌、芦苇荡旁作战的革命浪漫主义年代。
说到诗词中的“往昔峥嵘岁月”,这两部电影所描述的微山湖只是山东省展现在大银幕上的一角,今天,《中国电影报道》两会特别报道“我爱电影 我爱家乡”就请到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山东省电影局局长 程守田、青岛西海岸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苑梅琳以及来自山东临沂的演员郭晓东,带您领略“光影中的齐鲁大地”。
齐鲁大地的光影岁月
镜头前的郭晓东,有着山东汉子特有的朴实、真诚、细腻。2003年,他主演的电影获得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之后的十几年间,他捧出数十部影视作品,脚踏实地地磨练演技。郭晓东的外型非常适合塑造正直、温暖、阳光的人物,但他勇于挑战自我,奉献出了表演难度极大的《推拿》中的盲人按摩师等一系列角色,还在电影《江山美人》《车手》《少年》等影片中挑战反派。
不过,他即将为大家带来的角色,是一个无人不晓的英模人物。说到英模,山东自古人杰地灵,其中就包括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眼下,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影片《我的父亲焦裕禄》正在筹备当中,郭晓东将在片中饰演新版焦裕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改编自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的同名回忆录,为更好地塑造新版焦裕禄银幕形象,剧组主创与专家学者在山东淄博展开交流研讨。郭晓东也因此对焦裕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会竭尽所能,诠释出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楷模精神。”
郭晓东说:“这一版的焦裕禄,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融入了更多儿女情长,甚至一些大家不知道的事——他是从洛阳去兰考的,包括他曾回到山东老家等等。因为一说焦裕禄,大家总觉得他是河南兰考的,这次才知道他是咱们山东淄博的,求学入党全都在山东这边,他的三观的形成才铸就他的精神,我来到他的家乡之后才逐渐找到了更加鲜活的形象。”
说到山东籍的英模人物,除了来自山东淄博的焦裕禄,还有出自山东聊城的孔繁森。
1996年,主旋律电影塑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时代先锋孔繁森形象,荣获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和最佳导演奖,这也是塑造过许多领导干部的主演高明最为满意的角色,还为他带来了华表金鸡百花三料最佳男演员奖。
2002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山东电影制片厂出品,第四代导演吴天明执导,石凉、涓子、马跃等主演的《首席执行官》横空出世。该片以海尔企业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原型创作,讲述了一群创业者17年如一日奋力拼搏,把一个欠债百万元,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元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辉煌经历,是比《中国合伙人》更为热血励志的创业故事。
2004年,由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方刚亮执导的电影先后在金鸡奖、华表奖等多个影节中获得大奖,该片自始自终流淌着的大西北明亮的阳光,和阳光下的孩子们的笑脸,让人仿佛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回归人性之初。
更不必提2019年春节档票房冠亚军——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的和宁浩“疯狂三部曲”收官之作,都是在山东青岛的东方影都置景拍摄的。而华语电影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也正在这里紧张的拍摄制作中,这里不仅助力《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还将成为中国影视新力量的重要起点。
除了一系列电影佳作,不少经典电视剧集同样诞生在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丰厚的齐鲁大地——《孔繁森》(1995)《大染坊》(2003)《闯关东》(2007)《金婚》(2007)《钢铁年代》(2010)《红高粱》(2014)(2014)《老农民》(2014)《北平无战事》(2014)《琅琊榜》(2015)《伪装者》(2015)……可谓部部深入人心,收视口碑双赢。
多年来,山东影视产业发展非常迅猛,推出了数十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佳作。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山东省多年来对于影视行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助力影视行业新举措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众多影视企业停工停摆,山东也不例外。据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山东省电影局局长 程守田介绍,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山东加大了产业扶持和精品创作的力度。鼓励电影企业在停业期间升级改造,提高放映质量,改善观影感受;同时还鼓励策划创作优秀的电影剧本,促进电影市场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在政策支持上,山东省制定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助推市场恢复活力、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四大项共20条举措,其中17条惠及影视企业。
山东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主要框架
第一部分,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有4条措施:
一是稳妥组织复工复产。
二是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三是加强游客防疫引导。
四是抓好员工自身防范。
第二部分,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有5条措施:
一是充分利用好已出台扶持政策。
二是加大专项扶持力度。
三是加强金融政策扶持。
四是提前兑付奖励补助资金。
五是加大影视出版和艺术创作支持。
第三部分,助推市场恢复活力,有6条措施:
一是大力实施精准营销。
二是支持企业提档升级。
三是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
四是支持企业承办公务活动。
五是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六是对组织一线防疫人员旅游休闲的企业给予补助。
第四部分,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有5条措施:
一是加快文旅融合。
二是加强消费引领。
三是打造数字文旅。
四是提振夜间旅游。
五是优化消费体验。
在资金扶持上,从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1.5亿元,重点用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项目建设、文化惠民活动等贴补,其中拿出资金6500万元专门用于电影等文体消费奖励,全省各地为影院放映单位减免影院房屋等税金2000余万元。
在优化环境上,落实省委“放权、精简、集成、共享”的流程再造要求,在电影审批等业务中,推行“零跑腿”“不见面”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确保了审批事项高效推进。
此外,山东省还在电影产业扶持和推进精品创作上发力。一是大力扶持放映单位。自2019年年底以来,省财政完成拨付电影专项资金近1.23亿元,受益影院单位超过530家;二是努力推进精品创作,建立影视精品项目库和专家库,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制定出台了《山东影视剧振兴计划》《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试行)》等文件,从而激励影视从业者创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1+N”影视产业
在影视创作类型上,山东既有青岛影视基地高科技的国际化大制作,又有山东地域特色为主的红色题材,谱写了一支红与蓝的交响曲;在产业布局方面,山东着力打造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的“1+N”影视基地布局,形成了既有山东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影视发展新格局。
首先,以青岛被命名为世界“电影之都”为契机,山东坚持专业影棚和特色外景地并举,突出工业化生产特色优势,大力扶持青岛灵山湾影视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影视产业发展龙头。
全国首个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已入驻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世界最大的单体万米摄影棚、世界唯一的室内外合一水下制作中心汇聚青岛,这使得山东在影视科技领域的竞争优势得到凸显。
据青岛西海岸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苑梅琳介绍,青岛东方影都拥有目前来说在亚洲体量最大,也是技术最先进的虚拟拍摄平台,涵盖了包括动作捕捉、实时扫描、实时渲染、三维扫描、虚拟拍摄等先进技术。这就是青岛在影视方面,通过先期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上的融合,在逐步打造的面向世界的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
其次,着重突出红色文化基因。结合沂蒙红色文化底蕴,立足红色题材拍摄、红色教育体验和红色旅游开发,积极打造发展马牧池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做好与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的结合文章。
再次,坚持影视基地错位协同发展。积极立足地方优势,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影视拍摄生产地及园区,在全省形成一核引领、多点发力、融合发展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山东在影视产业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今后,这片齐鲁大地将继续传承弘扬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做优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推动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郭晓东充满信心的表示,自己身为山东籍的演员,既为家乡取得的成就满怀自豪,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会从影视产业的“高地”迈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