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桃花江,山水美人窝” 探秘益阳桃江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立
“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20世纪30年代,因为湘潭籍音乐家黎锦晖创作的《桃花江是美人窝》,让桃花江美女名动全国。
89年后,因美人而闻名天下的桃江谋划起了“大动作”:2017年2月底,桃江县倾资百万面向全球征集“美人”——“美人窝”文化公园的主题雕塑设计方案。
据桃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解明镜介绍,活动最后遴选出的雕塑方案,希望能够全面反映桃江古今文化气质和独特资源优势,成为全社会认识桃江、了解桃江、向往桃江的形象感召。因为这个完全以女性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景观。
借着刚刚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春风,让“天下桃花江,山水美人窝”成为游人心向往之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桃江人民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美好发展愿景。
就在这桃花纷飞的初春,记者前往桃江,探寻这“美人窝”里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绿水:“黄色歌曲”搅动桃花江
春雨稍带寒意,县城边上的獭溪两岸流水婉约,绿意葱茏。这里正是“美人窝”文化公园的核心地段,一尊巨大的美人雕塑以后将在这里立起。
獭溪路的超市里,正放着《桃花江是美人窝》的歌曲,有提着购物袋进出的女子跟唱,唱腔软糯,眼波流转。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的黎锦晖,早年读书之时随桃江女同学吴娜来到桃花江畔。他后来回忆说:“桃花江美人多是事实,是我亲眼目睹的。那里的男子英俊,女子天生丽质,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桃花江是美人窝》被打成“靡靡之音”“黄色歌曲”,作者黎锦晖也因此成了“黄色歌曲祖师爷”。
桃江县教育局原副局长、桃江文化研究会顾问文希良告诉记者,其实毛泽东主席在全国首届文代会上与黎锦晖相见时还提到过《桃花江是美人窝》,“毛主席当时对黎先生说:‘我们还是乡里乡亲呢!你的那首《桃花江是个美人窝》是很出名的啊。连红军都唱你的歌。不过,我们陈老总把歌词改正过,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改成‘比不上红军多’了。你看,今日的英雄比你桃花江的美人还要多咧。’”
在不断的传唱中,桃花江,这个在湖南地图上很难寻找的一条小河就此名扬神海内外,并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很多人不知道湖南有个桃江县,却知道湖南有一条出美女的桃花江。甚至不少老华侨回国,下飞机后的第一个旅游愿望就是“去桃花江”。
青山:羞女山的美人秘密
当年,黎锦晖眼中的桃花江是何等俏美景色,今天我们只能从歌中寻踪觅迹。
而在当地文化研究者龙玉牛等人看来,“桃花女”之美名早就自古流传,“《桃花江是美人窝》的传唱,则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天下人”。
在龙玉牛看来,桃江女孩“要玲珑、温柔一些,水色好,有北方的灵气”。但偌大一个桃江县,美人的秘密到底藏在何处?
龙玉牛向记者推荐了本地人公认美女最集中的地方——距县城15公里远的羞女山。
羞女山是资水边一座陡峭如削、状如裸女的峰峦。著名女作家叶梦曾将羞女山描写为“活脱脱一个富有生气的少女,赤裸裸地酣睡在那夕阳斜照的山岗”。初见这奇、美、秀的山岚,有人惊叹,有人迷惑,亦有人想入非非……
羞女山下有一泉,称作羞女泉,周边饮用此水长大的女孩大多肤色白净。地质专家检测发现,羞女泉泉水中富含氡元素,氡能让女性表皮的褐斑消退,使皮肤白皙细腻。桃花江两岸地下水资源颇为丰富,而且水质都基本接近,因而本地女性肤色较好,有“面若桃花”的说法。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的嘛。”龙玉牛说,除了独特的水质外,桃江人爱喝擂茶的习惯,也让桃江女性肤色白嫩,“水色极好”。
记者在桃江县城看到,县城的各街道上擂茶馆很多,几乎每条街上都会有几家,每家擂茶馆也各有特色。而在桃江县武潭、马迹塘、三堂街、修山一带得乡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陶制擂钵和擂茶棒。
龙玉牛告诉记者,桃江的妇女怀孕后都有喝擂茶的习俗,“擂茶喝得越多,养出的婴儿越白胖。”
[NextPage]
白面:南北移民美食养育美人基因
如果来了嘉宾贵客,桃江人还会准备一种极为独特的“五道茶”——分为清茶、蛋茶、擂茶、面茶、姜盐茶五道,一道茶,一种韵味。
有意思的是,第四道面茶中所用的面条,是用羞山泉水所制成的“羞山官厅面”。
在羞女山周边,面条是极为有名的传统食物,当地人称其出产的面条是“湖南最好的面条”,但当地并不产麦子,制面所需的原料主要由北方购来。
据当地制面的钟姓人家称,制面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有三百年历史了”。清朝道光年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安化人士,桃江女婿——编者注)曾将此面献给道光皇帝,后来,羞山官厅面便一直作为贡品。
羞女山的另一种食物——由大米制成的印子粑粑同样历史悠久,传说是孔子在拜访出生在此地的“楚狂人”陆通时,由陆通所创。
大米与面粉在桃江羞女山奇妙地融入了当地老百姓的味蕾,这种跨地域的南北融合背后,是当地人群的历史来源:南北族群在此混居。
在文希良看来,这为当地人提供了远婚杂交的条件,便于不同基因互补,提高了美女的出生率。
红颜:屈原也在桃江谈过恋爱?
龙玉牛认为,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也和桃江有很深的渊源。“屈原之所以来桃江,与桃江的美人也不无关系,屈原甚至与桃江美人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屈原在公元前285年春到了桃江,长期在花园洞定居,留下了大量遗迹和传说,桃江县城东边的凤凰山便是屈原行吟《天问》之处。”龙玉牛说,屈原第二次流放途中有位“红颜知己”相伴,即《离骚》中提到的“女嬃”。女嬃为桃花江上游文家渡人,15岁时,在父亲的军营结识了18岁的屈原,相互倾慕,后嫁与屈原为侍妾。屈原两次流放,女嬃从汉水至湘水,再到沅水上游的穷山恶水,最后回到家乡桃花江都跟着屈原,直至因病故于花园洞,并安葬在此。
“当时屈原是怎样写作的?当然不是用毛笔写在纸上,纸到东汉才由蔡伦发明。屈原肯定是写在竹简上。一首《天问》三百七十多句,一千五百余字,该写多少竹简,需要多少竹子?”龙玉牛认为,桃江遍地竹海,屈原选择留在桃江还有创作实践的需要。
紫气:美人文化是桃江福气
1991年,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的文希良建议桃江县委县政府创办一所职业学校,“专门用来培养美女,让大家看看桃江到底是不是‘美人窝’”。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内陆之地桃江县,此举新鲜时尚却也难免引发非议。但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还是办了起来,开创解放后湖南女校先河。学校第一届就招生近千人,其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的中央戏剧学院招生。
据统计,桃江县先后有近万名女子从这所学校走出,主要从事旅游、服务等行业。毕业生中有不少走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及高级酒店服务。该校现任校长戴次波告诉记者,女子旅游教育既为女性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途径,也大大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带动了整个桃江经济的发展。
提倡“美人教育”的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只是桃江县“美人文化”“美人经济”的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历史的积淀和后世的演绎,早已让“桃花江美人”成为“湘女多情”文化景观里的一个经典坐标,而桃江县也一直急切渴望挖掘并依托“美人窝”文化品牌内涵和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
历时2年编纂,包含民俗风情、历史人文、山水风物、文学艺术四卷的《桃江历史文化丛书》就是桃江人迫切愿望的一个最好证明。
丛书主编者是桃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国清。在他看来,随着发展的纵深推进,历史文化在一个区域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好好地加以挖掘、研究、保护和利用,对于传承桃江文化、推动桃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胡国清说:“桃江旅游资源真正最富特色的是‘美人窝’文化,桃江将以‘美人窝’品牌为核心,以‘美女文化、竹文化、屈子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为重点,打造国内独具特色的‘桃江山水生态游’品牌,用全域旅游唱响‘桃花江是美人窝’新乐章,为益阳乃至湖南的全域旅游撑起新的增长极。”
蓝图:“美人窝”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3月11日,虽然春雨如丝,记者在桃江县松木塘镇飞水岩景区还是遇到不少游客,从车牌来看,其中不少游客是从长沙等地开车过来。松木塘镇政府刚刚在飞水岩景区投资修建了一条全新的游客栈道,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不少游客踏青赏春。桃江县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不少乡镇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建旅游公路,县内不少旅游景点也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如火如荼大搞建设,是桃江县刚刚进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时代背景。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桃江县位列其中。
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进程中,桃江不断促进“旅游+美丽乡村”的融合,以打造“美丽乡村”为契机,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人居环境。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业,大力发展民俗观光、生态观光、农家乐、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不断丰富旅游内容,满足广大游客观光、休闲、健身、餐饮娱乐等消费需求,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桃江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劲表示,桃江县将加快推动精准扶贫与旅游发展的融合,切实带动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力争2至3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面打响“桃江山水生态游”品牌,“让‘天下桃花江,山水美人窝’闻名中外,打造全省旅游强县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两千多年前,被放逐的屈原在桃花江入资水的凤凰山上挟剑长吟,声若惊雷,发出《天问》绝唱。两千多年后,在湖南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迅雷风烈之际,被称为“屈原第二故乡”的桃江,再次以美人意象强势发声,欲借美人文化之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