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1年上映的《贝克街的亡灵》,为何是柯南剧场版的“神”?

  #贝克街的亡灵#

  2022年中旬的时候,《名侦探柯南》和《海贼王》这两部国民级日漫的作者青山刚昌和尾田荣一郎,在两家杂志社安排下开展了一场梦幻联动采访。

  过程中记者问起了这样一个问题:“两位从连载到现在,作为漫画家有没有什么改变呢?”

  

  在听完问题后,青山刚昌脸带笑意地抢答到:“变有钱了”。

  

  从1994年于《周刊少年Sunday》连载至今,《柯南》已经走过了近30年时间,在这超四分之一的世纪里,青山刚昌确实完成了从行业新手到日漫巨富的蜕变,单单版税这一块每年就能进账大几十亿日元。

  但对不少漫迷来说,“有钱=变味”的公式却是在《柯南》身上实打实灵验了。越是后期就越是变味,如今的它已然从“推理探案”彻底变成了“科幻动作”,以柯南为首的主人公们的能力表现已经完全不输复仇者联盟,靠着夸张的动作特效来留住观众的眼球了。

  

  至于推理主线也是完全失去了吸引力,每一年剧场版能引起关注的都只是CP关系,新兰炒完炒柯哀,轮着来也觉得腻后,就干脆在今年的新剧场版来上一回“新哀”,总之怎么博眼球怎么引起流量关注就怎么来。

  在不少漫迷眼中,《柯南》已经成为了一部妥妥的饭圈作品。

  

  当然,现在有多令人难堪,那曾经的美好就有多令人回味和难忘。

  在《柯南》的一众剧场版中就有着一部被广大柯南迷奉为神作的存在,它就是在2002年上映并在豆瓣有超22万人打出8.8高分的《贝克街的亡灵》。

  

  虽然从客观来说将《贝克街》视为神作是有不少“吹捧”意味的,但从相对和感性来说,这种神作的认定又是有着一定合理性的。

  同时就在4月4日这一天,在时隔21年后这部柯南神作终于在内地院线上映了。这件事情是真没少引起国内漫迷的轰动,而鉴于《贝克街》的神级口碑,这部作品的到来也被不少人视为“洗眼睛”。

  所以这期内容我们就顺着《贝克街》上映的这把热度,从“默认它是神作”的角度来好好聊聊这部柯南剧场版究竟神在哪里。

  

  《贝克街的亡灵》究竟神在哪里?

  《贝克街》的故事是从两年前在美国发生的一宗天才少年自杀案开始的。该少年名为泽田弘树,原本在日本居住,但自父母离婚后就跟随母亲到了美国,并在长久以来接受着科技巨头辛多拉的收养。

  

  弘树在10岁时便靠独自开发的DNA追踪系统名扬海内外,在此之后弘树又继续潜心研发更强大的AI系统“诺亚方舟”,据说它的成长速度会是人类的5倍之多。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诺亚方舟大功告成的那天晚上,弘树却将AI放生到外网,并独自走到窗台从万丈高空纵身而下。

  

  两年之后,曾作为弘树养父的辛多拉联合日本游戏公司开发了强大的虚拟现实游戏设备并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这场发布会可谓云集了几乎整个日本的权贵,有警视厅的高官、财经界的大佬、政治家等等,且他们均捎上了自己的孩子,而这些权贵后代也正是此次发布会的“贵宾”,享有珍贵的体验虚拟游戏的机会。

  柯南等人也应邀来到了发布会,且在各种手段和关系的作用下,主角们获得了体验资格,并在随后进入到游戏世界,同时也被卷进了一场事关日本未来发展和数十条年轻生命的死亡游戏。

  

  在最后的最后,凭借着众人合力以及柯南超强的推理能力,该死亡游戏得到了完满通关,数十条生命得到挽救,以及日本的未来也得到了矫正,可谓是全方位的大完满。

  要说《贝克街》在21年前能给漫迷带来的最直接的震撼,那一定是“福尔摩斯情怀”和“超前的虚拟现实设定”。

  熟悉《柯南》的漫迷都知道柯南的名字是借鉴于《福尔摩斯》创作者阿瑟·柯南·道尔,而青山刚昌创作该漫画的目的也少不了对《福尔摩斯》系列的喜爱,是出于一种对偶像的致敬。

  此次《贝克街》借助虚拟世界的方式将柯南带回到100年前的伦敦,而该时间也正是福尔摩斯仍在世时的背景,算是来了一回超越时空的联动了。

  

  至于虚拟现实便是这两年最爆火的科技概念之一,如以META为首的科技巨头都曾不计成本地投入过,并将元宇宙视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同时在2018年,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也凭借“绿洲”这一虚拟世界设定炸裂了整个互联网,掀起了全球影迷对于虚拟现实的无限可能的狂热想象。

  不过对于ACG粉丝来说,这种狂热其实一点都不新鲜了,因为2012年上映的《刀剑神域》就已经将类似的想象给勾勒了出来,桐人和亚丝娜穿越的SAO世界也成为无数漫迷和游戏迷心之向往的目的地。

  

  但如上事例通通是在2010年后才出现的,它们或许有更完备更科幻化的呈现,但要说到“启蒙”的地位,它们是绝对比不上《贝克街》的---不仅详尽交代了进入虚拟世界的设备和各个不同世界的概貌和玩法,同时还通过“死亡游戏”的剧情设定,抛出了一个在21年后的今天越发为人类担忧的事情“AI的意识觉醒和对人类的反控制”。

  

  《贝克街》中的诺亚方舟就是觉醒了意识的AI系统,它在两年前被灌注弘树的思想,而在经过两年成长后,它在弘树遗愿的驱动下实行了这一场死亡游戏---强迫参与游戏的50名权贵小孩加入游戏,只要有一人通关成功便可全体获救,否则全体抹杀。

  注意了,这不是为了作恶而作恶,而是想拯救日本的未来。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大义设定,同时该设定也关联着一个特别经典,同时被无数网友和媒体(包括权威的CCTV)都转发过的画面---灰原哀怒喷日本的世袭制度。

  “权贵的后代依旧是权贵,依旧会接棒他们的位置,简直就是丑恶的日本式世袭制度的浓缩版景象,伴随着这种世袭制度,人类的错误历史也将不断地重演。”

  

  作为在日本出生且拥有天才头脑的弘树,自然非常清楚这种世袭制度的卑劣影响,也一直怀揣着变革的宏愿,于是他研制了诺亚方舟,并在临死前将意识注入其中。

  在剧情的前半部分,弘树提出的拯救方案是极其残忍的“通过将权贵后代杀死来完成世袭制度的斩断”。

  但到了最后,当柯南成功通关游戏后,弘树的真实行为也被拆穿了:让权贵后代通过一场生死旅程,觉醒大义意识,不再重蹈父辈的错误。

  

  客观来说这是一种有点儿中二,乃至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人的价值观是不太可能通过一场游戏就能扭转的。

  但从纯情怀角度来审视的话,弘树的理念却有着不错的关怀属性,制作人点出了日本社会的乱象,也表达了群众苦特权久已的心态。虽然解决方式有点憋足,但“能提出和敢提出”就已经比某些地方的动画作品要更胜一筹了。

  同时鉴于《贝克街》在播出之后的大获成功,在过去21年间被无数次提及,那该涉及权贵阶级的内核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关怀递进---成为了一种不间断鞭挞日本社会对该问题关注的提醒。

  

  是的,从纯社会关怀的角度来说,我是认为《贝克街》的价值和意义是足够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媲美的。

  虽然这两作在艺术价值上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只要《贝克街》能成为在讨论某种现实问题时的关注点之一,那它就具备被严肃对待的资格,并与其余一众具备同样资格的作品,在某个评价方向上具备相等的地位。

  

  如上便是《贝克街》最为漫迷们津津乐道的三大特征点(福尔摩斯情怀、超前的虚拟现实、超前的社会关怀),但在此之外,这部21年前的柯南剧场版相比起现在的“答辩剧场版”来说,还能给漫迷带来如下几点刺激。

  一个是真正意义上的逻辑推理。

  众所周知,现在的柯南剧场版已经没有所谓的推理可言,阴谋真相全靠罪犯的“自曝”。

  如去年上映且素有近十年最佳的《万圣节的新娘》,其中的炸弹犯便因为“口误”暴露了自己身份。

  但暴露身份还不够,编剧还奇葩至让拿着手枪对准柯南的炸弹犯死活不扣下扳机,让占据一切优势的她逐一将动机、执行方案全盘托出,让柯南彻底变成了一台“真相揭露机”。

  

  在我看来,“推理的缺失”也是导致柯南剧场版走向“复联化”的元凶。因为推理不仅仅指代真凶和作案手法的指认,而是囊括一切的逻辑活动,比如从困境中脱险。

  优秀探案剧中的困境逃脱是靠智力脱困的,而答辩探案剧中的逃脱则完全是超能力,如《绯色子弹》中靠着预知未来的“上帝子弹”击毙罪犯,以及靠着铜墙铁壁的身躯来抵御超高速列车撞进体育馆的冲击力。

  

  但“没有推理”的问题在《贝克街》就不再是问题。虽然该作在某些推理情节上用到了科技,比如工藤优作的推理线,最后的揭秘就少不了摄像机和指纹识别的帮助,但柯南的推理线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一个有意思体现在对罪犯的推理。柯南从福尔摩斯留下的死者资料中注意到某个女性死者死亡时的怪异(身旁有两个款式相同但大小不一的戒指),以及死者和杀手都有着类似的“抛弃和被抛弃”的经历,所以觉得他俩应该有着某些亲密关系。

  

  但推理并未就此结束,在剧末的火车上,柯南还来了一把“先锁定再解释”的推理戏,他让客人将双手举起并仔细观察各人的手指,然后再将整个推理过程叙述出来,让那位对母亲有着扭曲的爱的开膛手无所遁形(从被母亲抛弃开始就一直戴着小戒指,使得某根手指异常细小)。

  

  再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便是困境逃脱了。

  在最后的最后,柯南所在火车彻底失控并准备冲向站台的墙壁,但这一次柯南不是靠所谓的铜墙铁壁来抵御,而是依靠在刚进入游戏时碰到的流浪汉所喃叨的一句有关“浑身浴血”的诗词,从而联想到用红酒液体做缓冲的方式来避难。

  

  虽然较真来说这种方式未必具备现实可行性,但有伏笔有思考就是要比超能力高级不知多少倍就是了。

  到了最后柯南完美通关,完成了对数十条生命的拯救,并同时拆穿了眼前小孩的身份(他是弘树乔装的),而该拆穿同样利用了逻辑推理---靠着在冒险中对该小孩异常灵敏的感知力(第一个发现钟表的怪异),以及在酒馆时的怪异行为和对足球的不正常情绪锁定了他身份的不正常,而这份不正常也就成为了剧末拆穿真相的推板,因为那时候的弘树已经完成使命,没有继续隐藏的必要了。

  

  可以看到《贝克街》的推理戏份是贯穿剧情始末的,而角色们的每一个行动推进都是有所依据的。这个依据不一定是完美的,甚至从较真角度来说还会出现不少瑕疵的,但起码是有所交代过的,而这份“交代”便是如今的答辩剧场版最为欠缺的存在了。

  

  再加上《贝克街》自始至终都没有玩弄过所谓的“CP关系”,或者说它让最具争议的两大女性角色(毛利兰和灰原哀)都得到了平衡且不突兀的戏份---她们两都是出于拯救柯南而英勇牺牲的。

  这份不偏不倚的关系演绎,同样是现在的答辩剧场版不可能再现的“美好记忆”了。

  

  那你们说《贝克街》可能不被影迷追捧,可能不在21年后的今天被再度去影院呐喊支持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