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张伟烈出使摩洛哥,竟亲眼目睹最离奇政变
张伟烈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官,1911年出生在广东省饶平县的一个贫农家庭。
虽然家里经济困难,但还是在他6岁那年,攒钱送他进了私塾。
15岁的时候,东征军进驻潮汕,带来了许多的革命思想,张伟烈也因此能够进入百侯中学附属小学,开始学习新思想,接受新式教育。
1927年,因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张伟烈为经过百侯的朱德、周恩来的起义军当向导,将他们送到了枫朗,也让他开始明白,要报效祖国,便要从此刻开始。
后来,他参加百侯暴动,甚至在19岁的时候因为发表进步言论而被捕入狱。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抹杀他对革命的向往。
他后来,又参加过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活动,组织成立社会主义学习小组,又在加入共产党之后,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解放长山列岛、宜山剿匪等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外交人才比较少,张伟烈又在1956年被调到北京外交部,先后担任过苏联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拉克大使,1971年又前往摩洛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大使。
张伟烈和他的夫人
而张伟烈的外交历险记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便是在他驻守摩洛哥期间发生的。
那是1971年7月10日,张伟烈和他的翻译聂兵杰,受邀参加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的生日宴会。
宴会被安排在距离首都拉巴特30公里外的斯基拉特宫,那个被称为“夏宫”的历任国王消暑的。
张伟烈和聂兵杰早早地乘坐专车到了宴会现场,在和哈桑二世进行短暂交流之后,便完全融入了热闹的氛围之中。
宾客们忙着结交来自其他国家的使节,以及到场的摩洛哥贵族和大臣。
张伟杰也是一样,难得的外交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宴会正进行到最鼎沸之时,突然,数声枪响高过了现场的音乐声,惊吓了众人。
一支全副武装的士兵,突然冲进王宫,对着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人们疯狂扫射。
大臣负伤、要员被当场打死、一个接着一个的宾客倒在血泊之中。
一千多名宾客,乱作一团,子弹飞过的声音夹杂着众人慌乱的叫喊充斥在陈伟烈的耳边,他来不及多想,拽着聂兵杰的手便顺着人群往外走。
可发动政变的部队早已包围了夏宫,他们刚进入沙滩,便又被士兵端着枪赶回了宴会场所,连聂兵杰,都因为太过拥挤的人群,而失散了。
此时,政变的首领迈德布赫已经控制了现场,所有人正被迫蹲在地上,听着他得意洋洋的发表宣言。
叛军们或许也未曾想到,这次政变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个兴奋地想要开枪庆祝。
没想到,正是他们的这个举动,一举改变了这场流血政变的结局。
一名叛军,因为没有控制好枪的后挫力,导致枪支突然走火,射中了正在宣布废黜哈桑二世的迈德布赫。
一场即将迎来政局变革的叛乱,迅速被哈桑二世控制,他立即反应过来,一番言论,竟然让叛军们当场投降。
谁能想到一场武装流血政变,最后竟然是这样一个结局?
要知道,哈桑二世本人,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面包能填满人民的肚子,教育能填满人民的脑子”这样的摩洛哥家喻户晓的名言,就是哈桑二世在13岁时说的。
他在任时,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外交关系,这次政变虽然死伤230多人,单最后能够最后很快平息,也多亏了他的随机应变。
这次的侥幸脱险,让张伟烈与聂兵杰都长舒了一口气,但是他们知道,这不过是外交工作中不可避免的危险。
他们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还有很多人,为此流血牺牲,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