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卷肉料添香 实探淄博“烧烤江湖”

  烧烤摊工作人员将七八分熟的烤串端给顾客。 梁犇 摄

  中新网淄博4月3日电 题:小饼卷肉料添香 实探淄博“烧烤江湖”

  作者 孙婷婷

  肉串在烤炉支架上滋滋冒油,油花滴到下方的炭火中,混合着果木炭香的烧烤味飘出。左手掌心摊小饼,蘸些许调料,放入外焦里嫩的肉串,配一根青白脆嫩的“灵魂”小葱,卷起面饼,一把撸下,顺势送入口中……每当夜幕降临,在齐文化发祥地山东淄博,各地饕客在烤炉前尝试“小饼卷烤串”的新式吃法。

  淄博烧烤火出圈,吸引市民前往打卡。 梁犇 摄

  借助短视频的传播,淄博烧烤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走红。饕客们将烤炉、小饼、小葱称之为淄博烧烤的“灵魂三件套”,形容“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小葱代表豪爽”,到淄博可以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淄博烧烤保留了炭火小炉子。 梁犇 摄

  “淄博烧烤最特别的地方是用小饼卷着吃,而且必须要加葱,用我们淄博话讲,吃烧烤不加葱,就没有灵魂了”。4月3日,在淄博市张店区的一家烧烤店内,工作人员正为当天晚上的生意做准备。老板王靖告诉记者,烧烤在淄博人的夜生活中,特别普遍且受欢迎。在她看来,突然爆火,或许是源于独特的吃法。

  工作人员将孜然等调料,“雨露均沾”的撒在烤串上。 梁犇 摄

  今年3月初的一天,王靖家烧烤店的20余张烧烤桌突然被大学生占满。“平时烧烤店也能满桌,但大多是我们当地人过来吃。”王靖介绍说,为了让外地人能吃到淄博烧烤,本地人默契发起号召,只在周一至周四吃烧烤,将周五至周末3天的机会,让给外地人。

  下午6时许,一位食客从北京奔波近3个小时赶至淄博,和朋友一起围坐在烧烤桌前。“之前烧烤对我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宵夜时打打牙祭。当烧烤外卖送到手中时,要么就凉了,要么就被袋子捂着,肉已经不酥香了。”该食客说,到淄博吃烧烤,和朋友围坐一起,在露天摊位守着炭火小炉,等待五花肉吱吱冒油,他吃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仪式感”。

  工作人员正在串肉串。 梁犇 摄

  烧烤已经化身为淄博夏日夜宵经济的重磅角色。淄博市张店区烧烤协会秘书长岳琳告诉记者,近期,张店区70余家烧烤店“抱团”发展,承诺自觉遵守烧烤行业的基本规范。“目前,我们重点要做的是保证肉、饼等食材的新鲜和健康,同时号召烧烤店为游客们做好服务,让他们不仅能品尝到淄博美食,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谈及淄博烧烤因何走红,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孙小荣分析说,其他地方的烧烤仅仅是撸串,而淄博烧烤使用小炉自助现烤,小葱、薄饼卷着吃。独特的吃法将山东卷大饼、围炉煮茶和撸串巧妙结合,有较强的仪式感和场景感。“淄博烧烤的走红,体现了消费者对“在地文化”的追求,乐于体验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活方式。”

  工作人员正在翻烤肉串。 梁犇 摄

  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看来,淄博烧烤火出圈是一种“网红现象”,对地方收获流量、提升知名度有一定裨益,但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和旅游产业稳定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红现象”带来的效应有限,且很难常态化持续。

  工作人员将孜然等调料,“雨露均沾”的撒在烤串上。 梁犇 摄

  王晨光建议,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应跳出单一的“网红现象”,思考如何把淄博烧烤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同时从城市独有的文化资源中挖掘开发特色产业,让城市文化积淀和产业链相辅相成,同步撬动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塑造和产业体系建设。“比如曾有媒体报道,淄博60年陶瓷窑炉‘转行’烤披萨,这一案例就更能彰显当地的文化特性和中西合璧的时尚。”

  淄博烧烤火出圈,吸引市民前往打卡。 梁犇 摄

  在孙小荣看来,淄博应“借势营销”,构建“T型品牌矩阵”,不仅要巩固“淄博烧烤”的美誉度,更要以“淄博烧烤”为纽带,解答消费者心中“淄博还有什么”的潜在疑问,让各行各业的“好品”跟着“淄博烧烤”一起“出圈”,同时以“淄博烧烤”带动夜经济、城市周末休闲,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激活城市活力。(完)

  淄博烧烤火出圈,吸引市民前往打卡。 梁犇 摄

  淄博烧烤火出圈,吸引市民前往打卡。 梁犇 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