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被汉武帝在车里临幸后,侍奉38年之久,为何最后自杀而亡?
汉武帝刘彻将皇后卫子夫打入冷宫,并告诉她一个消息,竟使卫子夫愤然自杀。卫子夫留遗言:“我侍奉陛下38年之久,如今才知道陛下薄情寡义至此!”说罢上吊自杀。
公元前139年,平阳公主府中,一场为皇帝准备的选美活动正在举行,平阳公主知道武帝的爱宠阿娇没有生育能力,这一次她特意排出了最强主力阵容,精心安排了素日挑选训练的十几位良家美女席间侑酒,这是一次接近皇帝的绝好机会,倘若有谁席间被皇帝看中,便会一蹴升天,尽享荣华。
因此,训练有素的美女们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各自拿出浑身的解数,席间杯盘交错,燕语莺声,倩影翩翩,香脂阵阵,场面十分销魂。无奈脂粉阵中厮混惯了的汉武帝刘彻,对这十几位绝色佳丽的殷勤似乎无动于衷,并未显出对谁具有特殊的兴趣。
平阳公主看在眼!里,只得又召第二梯队上阵一队歌舞美女上来助兴了。其中有一歌女生得十分美丽,眼波流慧,妩媚动人,汉武帝刘彻一见,眼立时都直了,神魂颠倒。
细致的平阳公主观察到了汉武帝的神情,心中暗暗窃喜,便顺水推舟将这位歌女介绍了汉武帝。汉武帝大喜,待宴罢,刘彻去尚衣轩更衣。
平阳公主便叫那位歌舞美女去轩中侍候皇帝。这位漂亮的歌女叫卫子夫。《汉书》载:“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甚欢。”于是,一个东方式灰姑娘的故事就这么发生了。
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家的女奴。据《汉书》记载:卫子夫的母亲,就是平阳侯家的女奴(僮),其父名史籍不载,卫子夫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此外还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一卫青。
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境贫寒、地位低贱、孩子众多的家庭中,可想卫子夫的童年未必是很惬意的。
但女人最大的法宝是美貌,卫子夫以她的国色天香给自己带来了飞黄腾达的一天。并且从小在平阳侯府中长大,习歌习舞,受到了良好的教养训练。并且机缘凑巧,恰恰又遇上了独擅专行,并不太看重礼法门第的汉武帝刘彻,终于幸运之神降临头顶,一个千古传诵的女奴与皇帝一见钟情的浪漫故事便这么发生了!
汉武帝在平阳公主的尚衣轩里“幸”了卫子夫后,十分满意,当场就赐给平阳公主金千斤,而后用自己的御车将卫子夫一同带回了宫中。
临行前,平阳公主抚着卫子夫的背,谆谆叮咛:“你此去定然受到宠爱,保重身体,将来发达显贵,可别忘了我们。”很显然,平阳公主已看出卫子夫日后前途未可限量,后来的历史也的确证实了这一预测。
然而,这位灰姑娘进宫之后命运如何呢?
有这么一种传说,就在汉武帝刘彻车载卫子夫同归回宫,乍进宫中恰好碰上了汉武帝的原配皇后。陈皇后一见卫子夫,不禁醋意顿生,盘问此女何人。
汉武帝只说是平阳公主家奴,带进宫中充役使唤。陈皇后心中明白,不禁大为恼火,凤眼圆睁,柳眉倒竖,连说两个“好”字,扭头悻悻地走了。而后对汉武帝软硬兼施,提出把卫子夫禁锢在冷宫,不准汉武帝私自去见。
这一说,史无确证,或可备为一说,比较确切的信史是:汉武帝毕竟是皇帝,浪漫地拈花惹草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而且后宫中美女如云,新鲜劲儿一过,年轻的君王可能很快就将灰姑娘抛在了脑后。
关于卫子夫人宫后在冷宫中是怎么度日如年的,史书上没有过详细的记叙。《汉书外戚传》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入宫岁余,不复幸。”鸣呼,灰姑娘的美梦就这么破灭了!
后宫被冷落,对于任何一位皇帝的妻妾来说,无异于被判了无期徒刑。卫子夫苦苦等了一年多,却仍不见君王的临幸,卫子夫开始绝望了。大约就在这时,传来了宫中打算释放一批老弱病残及多余的宫女出宫的消息。卫子夫心动了,想来想去,与其终老于宫中,倒不如趁着年纪尚轻早点出宫,寻找出路。于是便毅然地加入了申请出宫的宫女行列。
然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命运再一次惠顾了卫子夫。就在汉武帝刘彻召见被裁出宫的宫女时,卫子夫终于得到了人宫后第一次再见到汉武帝的机会,她原以为这大概是此生最后一次见汉武帝了,想起如梦如幻的一切,不觉泫然哀绝。
然而恰在这时,望着凄艳哀伤,泪沾梨花的卫子夫,汉武帝刘彻霎时又忆起了平阳公主府中的那段浪漫前情,于是便将卫子夫留在了宫中,宠爱有加。
灰姑娘终于又赢得了年青君王的爱,同一的幸运两次发生在卫子夫的身上,似乎老天对于卫子夫,也有着特别的关照。
卫子夫天生美貌和温情,进宫后一直被武帝冷漠,长夜孤枕,焦渴难耐,卫子夫决定略施小计,把自己推销出去。
卫子夫对自己的才貌魅力对汉武帝的吸引是绝对自信的,问题是入官后就一直没能得到机会,为了得到再见到汉武帝刘彻的机会,甚至不惜冒着被裁出宫的风险孤注一掷。而后来发生的一切,也充分证实了她的实力及自信,她在汉武帝面前流泪忧伤,悲痛欲绝的出色表演,果然再次打动了年轻的皇帝,从而使自己摆脱了困境....
对于这种臆测之词,我们不必过多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卫子夫不仅人长得生动漂亮,并且也饶于心计,她具备了在宫廷中弄权争宠的一切条件。
卫子夫终于再次被武帝拥入怀抱,鸳鸯帐里好不快活,但她深知得宠难,固宠更难。要想保住自己的宠幸,首先必须取得皇后之位。然这对于她来说难度太大了,因为在她之前,刘彻已有了一位皇后一孝武陈皇后。
陈皇后是汉武帝刘彻的原配,他们的婚姻有很深的政治背景。陈皇后,小名阿娇,是堂邑侯陈午与馆陶长公主刘嫖的女儿。
阿娇小的时候,聪慧美丽,其母长公主,因是汉景帝的同胞姐姐,所以经常带着阿娇出人宫中。长公主本想将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她派人向刘荣的生母栗姬表示了这个意思,没想被栗姬一口回绝了。
长公主恼羞成怒,与栗姬结下仇怨,并发誓要报此仇。刘彻这时只被封为胶东王,他的生母王美人与栗姬争宠,得知栗姬拒绝婚事,就主动与长公主表示亲近,遗憾地说自己没福,不能得到阿娇这样的好儿媳,长公主就随口答应,愿意将爱女阿娇许配给刘彻。
王美人一听此语,心花怒放,但口中还说:“可惜刘彻不是太子,不配攀这门高亲。”
长公主一听这谦中带刺的话,冷笑着说:“栗姬自以为儿子是太子,自己将来会当上皇太后,哪知还有我在,我一定要叫她的儿子当不成太子!”
一天,长公主带着阿娇来到宫中,恰好胶东王刘彻立在母亲王美人的身旁。长公主顺手拉住刘彻,把他抱起来放在腿上,亲热地抚着他的头,逗他道:“你愿不愿娶媳妇?
”刘彻眼瞪得大大的,笑而不语。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阿娇问刘彻:“阿娇好不好?”
刘彻喜笑言开地说:“很好,如果能娶阿娇作媳妇,我一定筑金屋让她居住。”
长公主听了这话十分高兴,不禁开怀大笑。她抱起刘彻,快步走到汉景帝面前,笑着把刘彻的话复述了一遍。汉景帝当面问刘彻,刘彻点头承认。
汉景帝想:儿子小小年纪就惟独喜欢阿娇,这是前生注定的姻缘。于是便同意了这门亲事。这以后,长公主与王美人里应外合,一个想报拒婚之怨,一个想夺太子之位,终于说服了汉景帝,景帝废掉了太子刘荣,立刘彻为太子。
景帝死后,16岁的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阿娇被立为皇后,履行了“金屋藏娇”的诺言。
有这么一位家势煊赫、来历不凡的原配在前为障,卫子夫,一个女奴的女儿,要想后来居上,鹊巢鸠居,的确有点难于上青天。
但卫子夫还是要争,或者说不得不争。因为她深知后宫中物竞天择的淘汰法则。并且自一人深宫后,就已遭到了来自敏感的陈皇后的进攻,这种进攻随着卫子夫的再次受宠表现得更为露骨和猛烈了。
为了生存,为了固宠,除了针锋相对,她别无选择。哪怕这种竞争的希望和前途看起来是那么的渺茫。
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应该看好的自然是陈皇后一方。然这种实力的优势也不是无懈可击的。最为明显的,首先就是刘彻与陈皇后的爱情已遇到了障碍,理想的青梅竹马式的婚姻并不是牢不可破的,对于一个目空一切的青年君王尤其如此,甚至是个桎梏。
刘彻当上皇帝后,后宫佳丽满坑满谷,很可能对陈皇后的新鲜感早已过去。更为致命的是,当了十几年的皇后,陈皇后一直没有怀上儿子。
《汉书外戚传》云:“(陈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宗接代对于皇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个问题也往往是决定皇后、皇妃们命运的一个转折点,陈皇后一直没能生养,为了后代香火,刘彻开始与别的女人鬼混,这也是加速两人爱情枯萎的症结之一。
也该指出的是:刘彻与陈皇后之间存在着危机的另一大隐患,还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
众所周知,刘彻的上台,与陈皇后之母长公主的努力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刘彻当上皇帝后,很可能在心底里蒙罩着一层对陈皇后及其家族欠债报恩的阴影。
据史载,由于刘彻逐渐地对陈皇后的爱弛,引起了长公主的不满,消息传到刘彻的母亲王太后的耳里,她曾郑重其事地将刘彻召到身前,警告他说:“你年纪轻轻,刚登上宝座,大臣心里多少有点轻视,可以说人心不服,你先盖了明堂,太皇太后大发脾气,而今你又惹长公主不高兴,一旦发生什么变化,后果不堪设想....”,刘彻心里权衡了许久,自知羽翼尚未丰满,只得谨遵母训“乃于长主、皇后复稍加恩礼。”
一个女人,如果让丈夫在政治上对自己心存畏忌,那么她就会危险了,尤其是她的丈夫还是个自大骄横的青年君主。
这一切,聪颖的卫子夫自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审时度势,采取了以守为攻的方针策略。
贵为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处顺境惯了的陈皇后,争风吃醋也是一派大小姐作风。她对卫子夫的攻击完全是明目张胆的。
《汉书外戚传》云:“(陈皇后)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然而几次都被以静制动的卫子夫巧妙地躲过了。攻守双方的局势是十分微妙的。一方面,骄横、敏感的陈皇后不计后果地一味主动出击;另一方面,沉着冷静的卫子夫一味地迂回防守。其实这种防守用意是十分深的。
卫子夫就像是一个沉着的猎人,在躲闪着迎而一只张牙舞爪的猛兽,迟迟不出一击,她在等待着,等待着猛兽进攻中的破绽,然后发动致命的一击。她知道陈皇后的弱点,被惯坏了的娇小姐是很容易丧失理性的。
果然,陈皇后不久又遭到了卫子夫的一记不动声色的沉重打击.卫子夫怀孕了,并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
嫉妒使陈皇后失去了理智,几次害卫子夫未逞,转而对卫子夫的亲戚下手了,首当其冲的便是卫子夫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
《史记》云:“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季与主(平阳侯)家僮卫媪(卫子夫之母)通,生青,”
卫青少年时跟着父亲,父亲让他放羊,生活十分穷苦,后来他忍无可忍又投奔了生母卫媪(卫子夫之母),被平阳公主安置了一个差事。由于长得相貌堂堂,又被平阳公主选为伴驾的骑奴,后来一步步竟爬到了建章宫当差。大约就在这时,陈皇后找了个借口下令逮捕他,立即处决,幸亏他的好友公孙敖等人半路劫杀,才将他敖了下来。
消息传到了汉武帝刘彻的耳中,他本来对陈皇后撒泼骄横不可理喻地陷害卫子夫的情况看在眼里。
心中已是不忿,加之卫子夫枕边的眼泪,一种逆反的心理油然而生,他决定给陈皇后个颜色瞧瞧,于是不但将卫青提升为“建章监”和皇帝的贴身侍卫“侍中”,而且将卫子夫封为了“夫人”,地位仅次于皇后。
陈皇后栽了跟头,丢足了脸,非但没有清醒过来,反而陷人了一种更可怕的疯狂之中。在花费了九千万钱,求医问药,却仍然未能怀孕生育的情况下,她走投无路,转而开始乞灵于巫术,希望鬼神的帮助,助她生儿子,并扭转刘彻的爱情,于是暗中千挑百选,终于物色到了当时最著名的巫婆楚服。
楚服带着她的徒子徒孙,便在皇宫之中,设坛请神,作法念咒,煞有介事地作起法来。这回陈皇后终于犯了不可挽救的过错,她本来以为通过鬼神能唤回皇帝的回心转意,殊不料这恰恰触犯了刘彻的大忌。
因为刘彻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惧鬼神,畏巫蛊。这次,汉武帝刘彻的反应异乎寻常的激烈和凶暴。
公元前130年,陈皇后的巫蛊之案爆发了,刘彻下令查办,一场可怕的宫廷大狱,于焉兴起。更为可悲的是,倘若这件事落到一个仁厚的法官之手,结局或许可能要缓和些,偏偏这案落到了张汤手中。
张汤乃西汉王朝著名的酷吏之一,炼狱的高手,在苦刑拷打下,包括楚服在内,300余人了全部屈招被砍了头。至于陈皇后,依照法律,她横肆咒诅,大逆不道,《汉书外戚传》云:“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罢退居长门宫。’
刘彻对陈皇后及其母长公主的厌恶和负担感很显然是由来已久了,但选择这一时机突然发难,是有其道理的。这时候他的根基已稳,羽翼已丰,才不怕长公主等人不满作梗呢。
而在两个女人的交锋中,卫子夫始终是以静制动,充分发挥她的“温柔敦厚”的品德性格,在汉武帝刘彻的面前以无辜被害的面目出现,而一次次招惹得陈皇后失去了耐性,疯狂失态,更加引起汉武帝的厌恶,最后作茧自缚,走上绝路。
其耐性与定力是惊人的,这大概也与其出身微贱有关,从小的磨炼和屈辱使人性格更沉毅。这一点,从小生在富贵家庭娇横惯了的陈皇后是望尘莫及的。
有必要再提上一句,陈皇后被废后,仍然还抱着一线希望。她听说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赋”深得刘彻的欣赏,于是,在乞灵于巫术失败后,再乞灵于文学,她希望司马相如先生以她为主题,写一篇赋,教宫女们传诵,希望万一刘彻听到,激起他的旧情。
据云这篇赋的稿费是黄金35公斤,恐怕是世界上最高的稿酬。司马相如不辱使命,果然写出了一篇《长门赋》,这篇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尤为著名的,但终也没能救了陈皇后的命。
史载,陈皇后被贬的次年,即公元前129年,其父陈午就死了。其母刘嫖(长公主)明目张胆地姘上了家奴董偃。
10多年后,公元前116年,刘嫖也死了,儿子们为了财产,发生骨肉相残,刘彻索性下令撤消陈家世袭的侯爵。陈皇后绝望了,心灰意冷,顾影自怜,不久死于长门冷宫。
灰姑娘终于成了皇后,卫子夫得意洋洋,天天打扮梳妆,对着镜子哈哈大笑,她高兴自己的美貌与心计终于赢得了一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快,卫家在朝中的势力大长,卫子夫的大哥卫长君,后来担任了宫廷的侍中;二哥卫青不但升为将军,而且还娶了当年他的主子平阳公主,封为长平侯,几次出征匈奴,立下赫赫战功!
卫青的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中便都封为列侯;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嫁给了公孙贺,后来公孙贺被封为侯爵,官升太仆,不久又擢升为宰相;卫子夫的妹妹卫少儿,最初跟平阳公主的家人霍仲孺私通,生下一个儿子霍去病,这个霍去病后来跟着舅父卫青出征匈奴汗国,屡立战功,升为骠骑将军,被封冠军侯;后来卫少儿的男人陈掌,也被任命为詹事。
毕竟是经过风浪,受过艰辛的人。卫子夫虽然当上了皇后,儿子被立为太子,卫家一族封侯升官,势力鼎盛可羡。然卫子夫始终小心谨慎,头脑并未发热,她明白这一切尊贵荣耀都是皇帝给的,而且皇帝也很可能一夜间又将它收回去。
为了保持,必须在皇帝面前固宠。可现实的情况却渐呈不妙。随着年龄无可抗拒地增大.卫子夫的容貌魅力已非当初了。容颜凋谢,对于一个皇帝的老婆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宣判。年老则色衰,色衰则爱弛,汉武帝刘彻渐渐地也很少与卫子夫见面了,而是与别的更年轻漂亮的妻妾们打得火热。
《汉书外戚传》云:“后(卫子夫)色衰,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蚤卒,后有尹健仔,钩弋夫人更幸。”发生在陈皇后身上的悲剧很可能又将在卫子夫的身上重演。
另一个暗伏的危机,则是来自儿子刘据。刘据虽已被立为太子,但汉武帝因为他的性格“仁恕温谨”,与自己的精明强悍不大类似,故而并不太喜欢,且刘据又不是汉武帝唯一的儿子,除了刘据,别的妃嫔还为汉武帝前后生了五个儿子.一旦有变.五个庶出皇子都很可能成为刘据有力的竞争者。
卫子夫的聪明过人之处,就在于她吸取了前任陈皇后娇横取祸的教训,不但对汉武帝的另外几个宠妾过分的亲热表面上从不面露嫉妒之像,而且始终以一个栗栗危惧、温良恭俭的形象出现在汉武帝刘彻的面前,并且总能恰到好处地将自己的种种担忧不露痕迹地透露给汉武帝刘彻。
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汉武帝这期间换了不少的新欢,但对卫子夫的为人还没有厌恶,同时对太子刘据也还算呵护,他曾对卫子夫的弟弟大将军卫青说:“皇太子敦厚好静.一定可以安定天下,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如果挑选守成的君主,没有比皇太子更合适的人选。听说皇太后与皇太子终日惶惶.如果真有这么回事,请他们了解朕的本心。”汉武帝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是口心如一的。每次出外巡幸.离开首都长安,他都将政权交给太子刘据主持。卫子夫母子战战兢兢,恪尽其守,所做的决定,都颇称汉武帝刘彻的圣意。尤其是皇太子刘据宅心仁厚,对于死刑案件的最后裁决,如果发现是场冤狱,就立即加以平反,引起了百姓人民的赞颂膜拜。
然而,这时候权臣与外戚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而矛盾的焦点也就落在了太子刘据的身上。朝中的那些以酷吏为首的野心家们,原本就心妒以卫青为首的卫家势力,而今太子又以仁治道,恰恰断了他们以逮捕和杀戮邀功请赏的升迁途径,自然他们怨声载道。初始不过窃窃议论,后来转而开始在刘彻面前对太子婉转非议。
卫子夫对此自然十分敏感,她告诫儿子刘据说:“遇到了大狱,应该留待父皇决定,不可擅作主张。”但刘彻却每一次都支持太子,认为老妻太不坦诚。然而,卫子夫却一如既往,丝毫不改,她正是欲给汉武帝造成这个印象,让刘彻体察到她母子二人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的自危。
公元前106年,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病逝,卫子夫强大靠山土崩瓦解,她觉得危机即近,脊背寒意阵阵。现实果然如此,那些卫家的宿敌们,如今失去惮忌,对卫家的攻击更加不遗余力。一些卑鄙污蔑的小报告每每传到了汉武帝的耳中。
有一次,皇太子刘据进宫晋见卫子夫,大概逗留的时间稍长了些,便有小黄门苏文向刘彻告密,说太子跟宫女乱搞。刘彻不以为然,反而立刻下令将太子宫中的宫女增加到200人。这件事当然引起了卫子夫的警觉。她甚至曾跟儿子商量,要刘据报告汉武帝,杀掉这些人。
太子刘据却说:“我们以后只有更加小心,只要不做错事,父皇英明,向来不信奸邪,不必为此过虑。”这时恰巧刘彻身患小恙,叫另一位小黄门常融召唤刘据,常融趁机捏造说:“太子听说皇帝病了,脸上一团高兴。”
汉武帝听了,如当头挨了一闷棍,一时哑然无语。等了一会儿,太子刘据赶到,汉武帝见他脸上有眼泪的痕迹,觉得不对劲,一再盘问,才知原委,不由勃然大怒,便把常融处决了。
卫子夫母子得以平安渡过此厄,大约还是因为她素日谨慎,无懈可击。但反对派们的进攻,却并不因此而罢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伺机反扑。他们见卫子夫母子暂时无隙可乘,不易撼动,转而从外围下手,在卫家的亲戚中寻找突破口。
果然不久,便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断送了业已开始走下坡路的卫家前程!
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是宰相公孙贺的妻子,他们的儿子公孙敬声继任太仆之职。他一身纨绔子弟的习气与作风,恃仗着父亲是宰相,姨妈是皇后,表弟是太子,舅父是大将军,在长安城中为非作歹,肆行无忌。公元前91年,他终于被人揭发犯有贪污军饷一千九百万钱的大罪,论法该死。
公孙贺爱子心切,想出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办法。当时长安城中有个著名的侠客叫朱安世,劫富济贫,皇上严令追缉许久不获。公孙贺上报汉武帝,称他愿意捕获这个“巨盗”,来为儿子赎罪。刘彻应允。
终于在公孙贺的严厉督促下,朱安世落网。当他听说此事原委后,笑着说:“公孙贺想用我的性命去救他的儿子,我要叫他满门灭绝。”于是便揭发了公孙敬声的罪状:如何与阳石公主私通;如何用巫术咒诅刘彻;在刘彻的御道旁,埋藏诅咒用的木偶。
这一事无疑又触到了刘彻的痛处,“巫蛊”乃是他最为忌畏的,自然大怒,下令连同公孙贺一并逮捕,交廷尉杜周拘审。杜周乃西汉政府酷吏之一,罗织罪名,严刑通供是其拿好戏。
这一下子,卫家亲属几乎牵连进了一半,包括卫子夫与汉武帝的两位亲生女儿阳石公主与诸邑公主,双双自尽。卫青的儿子卫伉被绑赴刑场斩首,公孙贺、公孙敬声瘐死监狱,公孙一脉所有男女,全都屠戮。
卫家到此时已是气数将尽,而卫子夫这朵昨日黄花也渐失武帝之宠,她唯一的希望就在儿子刘据的身上。可是,刘据出事了。
公孙事件,卫子夫母子俱危,其仇敌欢欣鼓舞,一股新的攻击浪再次兴起,而这股倒卫势力的急先锋就是江充。
江充是赵国邯郸(河北邯郸县)人,其妹妹嫁给赵王刘彭祖的儿子刘丹,因其裙带关系,成为刘彭祖的宾客。后来刘丹疑心他将自己不可告人的一些罪行,向父亲刘彭祖报告.于是郎舅之间转瞬翻脸。刘丹派人逮捕江充.江充则逃跑,刘丹便将江充的父亲和哥哥抓住一律斩首。
江充跑到长安向汉武帝刘彻报告了刘丹与亲姐姐通奸,与其父姬妾通奸及横行鱼肉乡里的种种罪行。刘彻看了报告,立即逮捕刘丹下狱.调查结果,证据确凿,理应判处死刑。
可是,刘彭祖是刘彻的异母兄,一再求情,甚至要求率领他封国的勇士,攻打匈奴汗国,来为儿子赎罪。最后刘丹虽然没有被杀掉,但其王太子的地位已被剥夺。
这事是江充发达的开始,刘彻召见了他,对其谈吐态度十分满意,拜他为直指绣衣使者。江充炼刑办案的确有一套,并且给刘彻一个刚正不阿的印象,很快成了著名的酷吏之一。
江充与卫氏家族的冲突早在“公孙事件”之前就已发生。一次刘据的信差在御道上奔驰,江充把刘据的信差囚禁起来。
刘据私下派人向江充求情,希望不要告诉父皇。江充不但拒绝,反而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刘彻。汉武帝刘彻对此大加激赏,说:“为人臣者当如此。”这件事对卫子夫母子的刺激是可想而知的,而江充也自然耿耿于怀。
“公孙事件”发生后,汉武帝刘彻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身体忽地不舒服起来,此时他是67岁的人了,生死很可能是朝夕的事情。江充对此十分敏感,他预料到假如汉武帝刘彻真的一旦归天,那么太子刘据顺理成章地将成为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刘据一登基,旧日的公私宿怨当然要清算的。江充害怕了,于是便想出了一个灭口的办法。
江充不仅胆大,而且也不乏想象力,他精密地策划了一个陷害太子刘据的计划。他向一直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一口咬定:龙体的违和,完全是因为巫蛊在作崇。汉武帝最怕的就巫蛊,当即命令江充负责侦查。一场大阴谋就此开场了。
江充煞有介事地聘请了许多胡巫大干起来。在戒严令下,长安入夜后,街上如同鬼域.江充带着胡巫及手下四下出动,他们随意将一些木偶用血污之类的脏东西涂染,埋在人家门口,然后强加罪名将无辜的人拘捕起来。“烧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无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这场大屠杀,只是个铺垫,下一步江充开始对汉武帝说宫中有蛊气,边时候刘彻已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一切唯江充是听,他命令江充进一步搜查皇宫。江充阴谋得逞,带领手下奉旨人宫大张旗鼓地干了起来。
结果当然是在预料之中的,江充等独独在皇后及皇太子的宫中地下掘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木偶,尤其惊人的是,在皇太子书房,甚至还查出了语词悖逆的书信。江充宣称要将这些大逆不道的真赃实据如实地报告给远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
卫子夫母子都懵了,他们是无辜的。皇太子刘据甚至向江充请求去甘泉宫拜见父皇当面陈明,江充干脆地当面拒绝了。走投无路的刘据只得向他的老师少傅石德请教。
石德说:“公孙宰相和两位公主,都囚巫蛊被杀,如今江充如法炮制.目的是诬陷你们母子,你如何能为自己辩解?为了救命,不如逮捕江充追究真象,再作打算。”刘据紧张起来,说:“江充是奉父皇之命,怎能碰他?”
石德说:“皇帝正在甘泉宫养病,不能问事,奸党大胆妄为,如果不迅速反应,嬴扶苏覆辙,恐怕重演。”
刘据慌恐甫定,决定反击,下令手下长乐官的卫士们逮捕江充,说江充想造反。江充的计划缜密精确,就是没料到刘据会来这么一手。措手不及便被抓住杀了头,手下的胡巫们也都被在上林苑活活烧死。
长安城中的变故传到了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刘彻的耳中,他骇然大惊,以为是太子造反,立即诏发三辅近县之兵,使丞相刘屈氅为大将前往镇压。
太子刘据仓促间也矫制赦免长安的官囚徒,与其拥戴者们与刘屈氅的兵接战,双方大战5天,死者数万人,太子刘据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带着两个儿子突围逃走。
对于太子刘据的所作所为,卫子夫的心情一直很矛盾。虽然心里十分同情儿子刘据,但整个事变期间她却一直未公开露面,只是悄然地躲在宫中,静静地关注着长安城中所发生的一切,暗暗地为儿子祈祷着。但太子刘据终于还是失败了。
刘彻听说太子逃跑了,暴跳如雷,派手下刘长、执金吾刘敢赶到皇宫收回了卫子夫的御玺。呜呼,事态发展到了这等地步,卫子夫已是回天乏术了,眼睁睁地看着一生的努力,竟落了这么个下场,恍惚之间,万念俱灭,终于自杀于宫中。
黄门苏文、姚定汉用小棺材将其遗体盛放,埋在了长安南的桐柏亭。
皇太子刘据逃出长安,逃到湖县泉鸠里后被发觉,官吏围捕,太子刘据自思无以得脱,于是关门上吊而亡。
卫氏家族被灭不久,报应很快就降临到了那些对头们的头上。住在壶关的小民令狐茂,冒着坐牢丧命的危险,上了一份奏章给刘彻,为太子刘据申冤。
汉武帝刘彻在杀了千万人之后,想起来刘据到底是自己的亲骨肉,看了奏章,气已消了一半。这时,刘邦陵墓管理员车千秋接着又再上奏章。
刘彻览奏,又查出刘据确实是被江充逼反,不觉有所感悟,遂即任车千秋为大鸿胪,下令屠杀江充全家,并将苏文绑在桥柱上,纵火活活烧死,再将刘据安葬在泉鸠里,于湖县建“思子宫”以志纪念。而卫子夫的彻底平反,则是在宣帝继位后,才重新改葬,追谥“思后”
卫子夫灰姑娘似的传奇不知令历来多少美女神往,然而她人老珠黄、被逼自尽的结局又让人哀叹怜惜。后妃,也是女人,女人一旦失去娇好美貌,用什么来巩固年轻时的一切?也许,在那飘然垂下的三尺白绫中,我们才能真正望见帝王后妃们的生死悲歌。在她们金碧辉煌的风采下面,压抑的是一个个被束缚的心,其中甘苦,其心自知。
卫皇后不算短命,亦不算福薄,但是,在那白绫之下,她会不会设想自己会有另外一份人生? 如果,她只嫁得小吏为妇,一生会不会更幸福一些? 没有人能回答她。因为,没有人能选择命运,也没有人能改变历史,今天的我们,只能想象着、玩味着,历史长河中那似乎只有短短一瞬的,曾美丽的辉煌,但终归寂寞,成为枯骨的一个生命。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榣山忆梦,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