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预告|族魂衣兮,西南少数民族服饰采风展

  族魂衣兮

  西南少数民族服饰采风展

  国家社科基金民族学重点项目19AMZ009课题组

  西南田野调研汇报展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8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3楼互动厅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爰有膏菽膏稻,百谷自生,冬夏播琴。”

  在地图的西南角上,孕育着这样一片风土人情:彩云飘覆,山明映绿,鲜衣丽人,钟灵毓秀。

  其衣溯远而流长。早在秦汉以前,中原还未出现棉织品之时,云南滇西的先民就以木棉花、火草叶等,作为制衣纺纱的主要原料,并一直传承至今……

  其风衍繁而树异。黔文化渊源于黎、夷文化,同时还吸收了夜郎文化和滇黔文化;随千年的历史迁徙,与各地文化冲融,最终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征……

  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社科民族学基金项目课题组师生躬赴西南之行,精选出80幅摄影作品、部分服饰品实物以及以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为灵感的原创民族时尚系列服装。

  此次的西南少数民族采风展,将在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三楼互动厅展现以锦衣巧绣为带,以村寨风情为纽,横贯滇黔之境,带您品味别样的“族魂衣兮”。

  籍此迎庆新中国71周年华诞。

  观展路线及板块

  1.序言 2.调研路径图 3.刺绣针法 4.锦衣巧绣 5.实物展示 6.族人写真 7.染绣畅想 8.火草专栏 9.阿七独支玛传奇 10.村寨风情 11.结语

  1-2序言导图

  序言中以“染采文绣”“火草布”“纺织场景(西汉青铜器)”“西南方古丝绸之路”等简要词句,浓缩了滇黔几千文化发展及其特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漫长而又浓厚的历史画面和别具一格的异域民族风情。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张采风点阵图,三幅少数民族生活娱乐的靓照,引导各位步入展厅,随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一件件带有工匠余温的民艺品,去领略七彩云南和神奇的贵州民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系一方风情。差异,展现存在的价值;交融,生生不息的源泉。展览六大看点:

  一、图案与刺绣针法

  少数民族服饰最大亮点在于运用大量刺绣表现各种题材的图案,图案与针法如同皮与毛的关系,课题组在调研中采集了几乎涵盖西南民族服饰中所用到的全部针法,归集起来可分九大针法,在展厅第一板块中可以欣赏到用清晰照片记录的针法结构与形态特征。这些针法在绣女绣娘手中飞舞之时,一件件盛装嫁衣披上了新娘丽人身上。

  马尾绣

  破线绣

  二、巧衣锦绣

  现在,你可以站在那些精美绝伦,华丽绚烂的盛装面前,细细观赏依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花草鱼虫,蝴蝶龙凤,是否看见了纹样背后用一双双巧手、一针一线缝缀锦衣的绣娘身影。

  侗族锦衣 傈僳族盛装

  (摄影 朱佳琦) (摄影 夏帆)

  三、族人写真

  锦衣绣服主要在族人聚会、婚嫁节假等重大场合,日常生活中的她们穿戴衣装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族人写真是课题组深入村寨,沉浸式调研的一些成果。这些族人照片都是在与对方交流互动、甚至住在族人家里,同桌吃喝过程中拍摄下来的照片,是鲜活的真实的生活记录。

  夏帆教授与瓦拉别村摩梭品亍井巴家人同吃同住

  (品亍井巴)

  苗家靓妹

  (摄影 夏帆)

  品亍井巴家的祖母

  (摄影 夏帆)

  季刀苗寨广场上憩息的村民(摄影 夏帆)

  四、火草衣探秘

  都知道棉麻丝毛是主宰人类衣生活的四大天然原料。但是,在法国传教士保禄·维亚尔(在滇传教将近四十年)传记中记载了四大纤维之外的一种可做纺织衣料的纯天然纤维——火草。一度成为洱海地区傈僳等族的主要服用原料。为此,课题组专赴苍山洱海边的大营镇宝峰寺村,走访了宾川县人大代表,火草非遗代表罗富花女士。她带我们上山采火草,晚上回家洗火草,第二天早上在廊檐下搓火草线,织火草布......

  据记载,早在秦汉以前,中原还未出现棉织品之时,云南滇西的先民就以木棉花、火草叶等作为制衣纺纱的主要原料。当然,今天的傈僳族人无需以此为衣,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技艺却有着不可小觑的价值。

  面朝洱海(摄影 夏帆)

  苍山采火草

  搓火草线

  用火草线织布

  五、女儿国里的传奇人物

  泸沽湖畔瓦拉别村,有一对令人尊敬的母子,“阿七独支玛”在摩梭语中是“放下包袱”的意思,她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母亲,是村里第一个初中毕业的女性。2003年创办摩梭传统手工纺织厂,坚持以传统织布制衣带动周边少数民族脱贫致富;阿七尼玛是洛克在《中国古纳西王国》中管家阿少云的孙子,阿少云于1931年被命名为活佛。尼玛大学毕业,三个月前当选为村长,是新一代摩梭人传统文化保护开发的领头羊,至今已整理了20种摩梭传统手工文化,17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2项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余的全部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七独支玛

  阿七尼玛

  夏帆教授及研究生

  在瓦拉别村阿七独支玛家交流传技

  六、村寨风情与自然回归

  阿七尼玛家所在地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泸沽湖景区,因此瓦拉别村成为泸沽湖发展规划三大中心之一。青山绿水老天赐给少数民族的厚礼,自然景观与独特的民族风情相辅相成,是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渠道。这里有着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遗迹和活态。在物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细察滇黔大山里少数民族的生活态度和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或许正是大都市里人们失落已久,梦寐以求的一种精神回归。

  泸沽湖之晨(摄影 冯荟)

  放牛归来的彝族老汉

  (摄影 夏帆)

  南花苗寨的神柱

  (摄影 夏帆)

  宝峰寺国道上的彩虹(摄影 夏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