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看电影时,吓哭和爆笑能并存吗?

  原标题:看电影时,吓哭和爆笑能并存吗?

  恐怖电影迷最近有福了。3月31日上映了一部美国网红电影《梅根》和一部国产电影《了不起的夜晚》。恐怖片和惊悚片交替出现在大陆的银幕上。也很久没有了。

  《了不起的夜晚》由马凯亲自编剧和导演。他的电影处女作《中邪》早在2016年就引起了一定的社会热度,甚至有“国产恐怖片的麻花”之称。不过,时隔7年的新作并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片,它的类型名称是“惊悚+喜剧”。

  电影做得如何,市场会在票房上给出口碑反馈。比起影片的质量,这种混搭、矛盾的题材本身也很让人好奇。

  如果从直觉入手,恐怖和喜剧自然水火不容。恐惧是压抑情绪的表现,而喜悦则是解放情绪的表现。观看这两类作品时,观众的心情是兴奋与放松相互矛盾的一种。

  更何况,这两者甚至是所有影视类型中最难结合的。在毒眸与从业者讨论“类型融合”时,几位编剧都下意识地以“恐怖喜剧”为例来表达类型融合的难度。比如电影《让子弹飞》的编剧郭俊立就曾说过:“再普通的类型也有局限性,你不能把恐怖和喜剧结合起来,很扭曲。”

  不过,“恐怖喜剧”确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类型,那么以往的作品是如何做到的呢?结合现实,也可以成为未来国产恐怖片下链的最佳途径之一。

  让恐怖电影充满活力

  回首过去,1964年,好莱坞拍了一部可以直译为《恐怖喜剧》(恐怖喜剧)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许久没有做生意的殡仪员开始想杀人的故事.吸引客户赚钱。

  那时,我们正处于从传统恐怖片向现代恐怖片过渡的时期。曾有著名导演引进弗洛伊德理论探索“心理恐怖”,具有一定的艺术片性质。小成本B级片,这把弯刀《恐怖喜剧》已经过头了,更别说开新片了。IMDB刚刚有6000多人给它打分,同期给经典的《惊魂记》打分的人数是它的100多倍。

  直到世纪之交,好莱坞出现了一部比较知名的“恐怖喜剧”系列,《惊声尖笑》系列。在上一篇《美式恐怖,不恐怖就对了》中我们简单回顾了美国恐怖片的发展历程,提到90年代后期几乎各种恐怖元素都被使用,缩盘市场也改变了恐怖片的面貌。合适的市场环境,《惊声尖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一般来说,一个类型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反类型电影”的出现。反类型电影准备模仿和解构旧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意义。《惊声尖笑》的目标也是“坑爹”。此外,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不是一部纯粹的“反恐怖片”,而是恶搞了很多当下流行的电影,因此喜剧效果十足。

  《惊声尖笑》的恶搞作品包括《惊声尖叫》三部曲、《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女巫布莱尔》等恐怖片,以及恶搞犯罪片的场景,影片的外观类似于笑话和情景喜剧的合集,但不是很连贯和全面。简而言之,它的比率《惊声尖叫》很可能与《环太平洋》和《环大西洋》相似。“大多是恶搞片嘲讽恐怖片套路”误入“恐怖喜剧”类型。

  令当时娱乐评论家震惊的是,这部仅耗资1900万美元的电影却获得了2.7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第一年《惊声尖笑》的口号是“无情,不要脸,没有续集”,但高回报导致第二年有续集,口号是“Welied”。

  后来这个系列延续了十几年,最新的《惊声尖笑5》于2013年上映。系列的前三部电影以恐怖片作为剧情的主要框架。拍第四部电影的时候,最初是模仿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片《世界大战》。一只手,竟然是大猩猩金刚的“咸猪手”。这种变化也符合恐怖片本身的变化趋势——经常与科幻片和怪兽片结合,更多地作为一种元素而不是主要类型。

  《惊声尖笑4》仿制《世界大战》

  作为《惊声尖笑》系列的注脚,可以借用编剧克雷格·马兹的一句话:“写剧本最重要的是写出最合适的笑话。”

  电影史上还有比这更“纯粹”的恐怖喜剧吗?不仅如此,这一次,中国电影在类型研究上早于外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香港电影中的许多鬼片、鬼片和丧尸片都是恐怖喜剧。

  1979年,《茅山僵尸拳》首次强制丧尸穿上清朝官服,奠定了丧尸在这类恐怖喜剧中的造型素养。1980年,洪金宝组建的保和公司拍摄了结合了丧尸复兴和道家武侠等元素的电影《鬼打鬼》,一举登上香港年度票房榜第四名。它原本属于恐怖片的范畴。最初连接。

  到1985年,完成了《僵尸先生》香港恐怖喜剧的选角和剧情指导。在电影《鬼打鬼》中饰演茅山道士的林正英,在《功夫奇迹》、《师徒》等“九叔”时开始走红。这种类型也成为了必要的元素,例如有趣和迷人的鬼魂。从电影。

  众所周知,“什么都太多,什么都疯狂”的港片黄金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快”。聚在一起炫耀。除了“道士打僵尸”模式外,港产恐怖喜剧还探索了许多其他的表现模式。比如,自从《僵尸家族》加入了儿童电影的元素,改编了一个对人畜无害的“小僵尸”,小僵尸也成为了后来的《僵尸家族》《一眉道人》等电影中的热门银幕形象。1987年的《猛鬼差馆》加入了当代警匪片的元素,类似《猛鬼学堂》《猛鬼大厦》的作品陆续出现。

  20世纪90年代,此类影片开始出现疲态。泰国的诅咒、埃及的木乃伊《鬼咬鬼》、非洲的部落巫术《非洲和尚》等怪诞片都过于狂放不羁,其实是创作枯竭的表现。虽然有周星驰《回魂夜》等作品以都市灵性为出发点,个人素养深受影迷好评,但整体下滑趋势无法逆转。

  理解香港恐怖喜剧的出现和存在的一个核心维度是将它们视为“香港电影”的一部分——这些电影并非源于单一或单一电影的刻意创新,而是在香港制作。金刚电影自然而然地按照逻辑和大体风格制作。

  香港当时已经是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娱乐是商业社会的显着特征之一。大多数香港电影都是娱乐性的。而恐怖片要体现娱乐性,直接的方式就是加入喜剧元素。

  另一方面,正如香港电台制作的长篇纪录片《百年梦工厂》所总结的,“港片三宝:笑、打、吓”。港片中,喜剧片、动作片和恐怖片是出镜率最高的类型,创作节奏快,作者和演员重叠。将这三种类型的特点结合起来也是很自然的。

  除了《惊声尖笑》和香港僵尸鬼,其他恐怖喜剧都很难形成类型集。很多时候,它们只是导演个人风格的体现,不必一一赘述。不过还是有很多如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英国电影《断头气》、美国电影《辣手神探》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埃德加赖特的《僵尸肖恩》开启了所谓的在“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中,后两部并没有把恐怖片作为解构的对象,当然也不属于“恐怖喜剧”。“。“类别。

  这是一个梦,为什么不把“鬼”去掉

  恐怖喜剧的存在不一定有意义,真正的问题是如何实现。

  事实上,这两种类型几乎没有共同之处。令人毛骨悚然或搞笑往往是通过“不合理”的人物形象或行为来实现的,虽然同样的形象或行为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不同的剧情设置,会产生“好笑”和“吓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这是观众能够在同一个作品中来回切换的先决条件。

  但这种共性是比较抽象的,恐怖喜剧也有一些共同的实现类型融合的方法。

  以数量最多的港片为例,首先就是加入了很多夸张的肢体动作。这种方式直接继承了动作喜剧,甚至有“香港丧尸片是借尸还魂的功夫片”之说。体育表现本身就是“笑果”的重要来源。恐怖片中本应紧张、压抑的动作对决,如果疯狂进行,不知不觉中又增添了喜剧感。

  肢体动作不局限于打斗环节,任何情节都可以用来冲淡恐怖感。比如在电影《僵尸先生》中,酒叔问徒弟女主生气的原因。徒弟没有回答,只是突然模仿了街上一只鸡的模样。接下来的剧情中,学徒被丧尸咬伤,不得不在铺满糯米的床上活动手脚,以躲避尸体。毒物蔓延,徒弟却如舞一般。这些都是喜剧技巧。

  第二,如果有物理的“笑果”,就有语言的“笑果”。电影《猛鬼差馆》中,警察并不知道黑帮“泥鳅王”变成了吸血鬼。幕布一拉开,“泥鳅王”瞬间化为灰烬。按照恐怖片的标准做法,这会儿可以放一张吓人的画面,但话音刚落,警察就对局长说道:“就算被抓到,恐怕你也认不出他来了。”首领说:“可笑,化成灰我也认得!”民警道:“反正很简单,经理,你看看地上的灰尘,你还认得吗?”解除了典型的语言负担。

  最后,将“荒诞”融入恐怖片。周星驰的《回魂夜》当然是无厘头特征的最好例子。电影中的捉鬼大师是个精神病患者,捉鬼道具是保鲜膜和牛奶巧克力。真是“荒唐”。

  在保持故事整体框架不变的基础上,部分部分直接加入了喜剧元素。这种融合方式看似简单粗暴,却很符合港片的一贯风格。还有,由于镜头够多,大多是人(道士)和丧尸(或鬼)的对决,观众的反应是提前知道主角最后总会打败丧尸,焦点从结果到过程。当事人的相处方式才是本片真正的卖点,一会儿又惊又笑,又不是正剧。

  这也是系列电影的一大优势。《惊声尖笑》第一部就利用了《惊声尖叫》的人气,让观众觉得新鲜。从第二部开始,观众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会恶搞哪些影片,又会如何“吐槽”同期热门恐怖片的逻辑漏洞。因此,也形成了一种明码标价的融合方式。

  单片上映的电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大的创新挑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解构手法为主,同时充分表现自己,一类是玩弄电影结构。电影。

  前者以《僵尸肖恩》为代表,故事还是常用的“某天爆发一波丧尸,主角一边逃一边组队打丧尸”,但人物不是英雄而是废柴。可以自己翻墙。以下笑话集结制作。影片还用丧尸的比喻来客观化和麻木人。结局以荒诞和黑色幽默收尾。这两种类型被汇集在一起,带来全新的外观和感觉。喜剧和恐怖元素都有各自的主题。

  后者以《摄影机不要停》为代表,上田真一郎在导演手记中表示:“前半段30分钟是一次性的丧尸剧,后半段则采用丧尸剧幕后的喜剧。剧组工作情况前后影片的风格截然不同,而且是双重结构。

  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元结构是一种机会主义的、非常实用的方法。它不必考虑恐怖和喜剧在内容上是否冲突。“在人们拍恐怖片的地方拍喜剧”真是两者的融合。

  很多观众的观影记忆中可能还有另外一类恐怖片,不管怎么说都没什么用,但也能产生喜剧效果,比如《京城81号》在2014年创造了票房奇迹,有很多。-由《笔仙》《筷仙》《碟仙》、《诡娃》《诡眼》《诡井》为我们制作。这批国产恐怖片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双建”。毕竟,真相都是梦境、幻觉或精神疾病。

  久而久之,观众厌烦了,国产恐怖片这几年数量锐减。Majaka专业版显示,在2016年的制作高峰期,将有28部国产恐怖片登陆院线,而到2022年,只有10部。

  主创们其实很清楚,“侮辱观众智商”并不总能奏效。2016年《筷仙》上映时,导演季宇在接受采访时说,“只能是惊悚片,国产恐怖片把鬼去掉,最后作为恐怖片不可信……真的不行。我一直看好恐怖喜剧的方向。”

  既然有些局限是无法改变的,不如多拍一些质量可以接受的恐怖喜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