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八国联军攻打的是明朝,50万明军能否打赢?结局出人意料!

  如果八国联军攻打的是明朝,明朝能赢吗?50万明军大战5万八国联军究竟孰强孰弱?

  明朝,堪称我国最有骨气的朝代之一,独立自主,敢打敢拼。

  而明人之所以敢如此放话,除去其本身强硬的态度以外,还有着足够的实力支撑。

  

  在部分人印象中,明军马踏联营,征服瓦剌,是贴身肉搏,尽展明军威武。

  当然,这种情况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明军一路北伐,完成封狼居胥的一大原因,还离不开火炮的使用。

  其使用的红夷大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接近于现代火炮,不仅可以调整射界,也就是射击角度,更是具备准星瞄准的能力。

  

  也就是说,明军的红夷大炮,类似于我们熟知的枪,可以人为的调整角度,进行精准射击,只不过这个调整的方式需要炮手趴在炮身上进行调整。

  并且军队装备的枪炮数量极多,专门有神机营这样的枪炮部队,平均5000人的部队就有1000门霹雳炮,200支火铳,20门大炮以及不计其数的火箭、弓弩等。

  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火枪火炮能够轮番射击,持续不停。

  

  而在水师方面,明军在当时称得上是最强军队,鼎盛时期拥有大小舰船3800艘,其中仅战船就达到了1350艘,远超清军北洋水师的规模。

  明朝水军有多强?在300余年内的大小战争,未尝一败,让欧洲发迹的新航路开辟,而我国在明朝,比欧洲要领先100多年,就具备远洋出行的技术。

  例如广为人知的郑和下西洋,就曾到达到过东非、美洲,不论是战力还是技术,都称得上是世界顶尖。

  

  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明军的这些装备甚至有些还不如清军,但是鼎盛时期的明军有着清末时期的清军无法比拟的一点,那就是战斗素质。

  由于鸦片流入我国市场,导致大量的士兵吸食鸦片,体虚多病,战斗力远不如从前。

  而领导者又昏庸无能,一心求全,尤其在慈禧把持大权后,更是达到了顶峰,经常不加抵抗便投降割地,甚至挪用军费办起了寿宴。

  

  而明朝,却有着御驾亲征,掌权者变卖家具筹备军费,起着一个巨大的带头作用,导向作用。

  事实上,明军与欧洲列强曾经有过直接交手的记录,并且是以胜利告终。

  明朝中期,同欧洲传统列强葡萄牙发生过多起战争,同样是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明军明智地选择了海陆联动,互为犄角,展开了持久战。

  不仅如此,他们还迅速反应出葡军的装备先进,并及时吸纳学习其先进装备,最终将成功侵略者赶走。

  

  同样明朝末年,明军对阵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三次大败荷兰,让其灰溜溜地回了老家,而这也是我们如今也津津乐道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事件。

  事实上,明军的血性,敢打敢拼,让当时的欧洲列强吃过大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对我国发起进攻。

  清朝末年,欧美八大列强借口镇压我国义和团运动,对我国首都发起了侵略。

  

  在极短的时间内便逼得清政府再次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沦为了列强的傀儡。

  事实上,清政府也并不是一开始便如此软弱,他们也曾奋起反击,僧格林沁率领蒙古铁骑捍卫正面对抗英法联军,捍卫北京。

  但昔日驰骋欧洲的铁骑,在列强的钢铁大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1.7万清军全军覆没,而换来的却只是敌军5人战死,这一战,更是直接打断了统治阶级的脊梁骨。

  

  那么,为何双方差距会如此悬殊?英法联军就有如此实力,后来的八国联军有多强?

  八国联军,也就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美国八国所组成的侵华联军,其中最多的日军超过了2万人,最少的意大利仅是象征意义的80人。

  据公开资料显示,其联军实际参战人数为49360人,共计有56艘战舰。

  光从规模数据上来看,算不上多强,真正让双方产生差距的,还是装备原因。

  

  联军所使用的大多为无烟发射药步枪,手枪等,在威力、射速、精度、射程方面都远胜清军所使用的武器。

  不仅如此,他们还拥有当时顶尖的火炮,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而清军大多还在沿用明军所使用的红夷大炮,几乎是遭到了全方位的碾压。

  这使得联军可以处在一个绝对安全的位置,对清军所在阵地实行炮击,弥补在人数上的差距。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马克沁重机枪,哈奇开斯重机枪此类可以持续设计的大杀器,对于喜欢正面冲锋的清军来说,配上杀伤力十足的火炮,完全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事实上,清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在联军攻入城门之前,就已经元气大伤,根本没有想象中摧枯拉朽的程度。

  并且清军实际上的装备,连联军都要眼红,其武器库中各式先进武器,应有尽有。

  

  别说是马克沁重机枪,就连加特林机关枪清军拥有不少,而大炮方面更是有着德国造的克虏伯大炮,2万米的射程,就算对方是装甲车也能一击毙命。

  而常规火器上,还拥有曼里彻式来复枪,可以说这些装备,联军中的主力,日军看了都要眼红嫉妒。

  当然,有这么好的装备不用,则是因为没人会,这就体现出了双方的差距。

  

  由此可见,八国联军并不具备断层式的领先,清军在依靠相对落后,以及头铁的战术打法,依旧能让联军伤亡惨重,直到统治者出逃,扰乱了军心,才最终溃不成军。

  若是换成50万明军,在拥有清军的装备库的条件,以及其乐于学习,接纳新装备的思想的情况下,要抵抗住5万人联军,并非没有可能。

  20世纪初,八大列强以镇压义和团为由,对清政府发起了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

  

  每当国人回首这段不堪往事的时候,都会感到童心,但清朝之前的明朝,马踏连营,征服诸番,上层御驾亲征,只有战死沙场,没有连夜出逃。

  那么,若是八国联军攻打的是明朝,50万明军能否能赢?

  谈起明军的战力巅峰,则绕不开两个人,一个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一个是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

  

  事实上,行军打仗,到了几十万的大规模作战,领导者的能力至关重要,一个决策便能影响局势走向。

  例如北洋舰队的覆灭,就和清军的顶层无能有着莫大关系。

  但他们二人在位之时,分别代表了明军两个不同意义上的战力巅峰。

  

  一个是人才辈出,将帅的朱元璋时期,其麾下的24将不仅骁勇善战,更是知晓治军之道,其中的徐达、常遇春等五虎将更是堪称千古名将。

  可以说,这24位存在,任何一个放在清末之际,都是绝对的顶梁柱。

  而领导者朱元璋,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局一个碗,硬生生搏出了一个大明盛世,其领导能力自是不用多说,更是不怕功高盖主,手握实权,能将满朝拧成一股绳。

  

  而朱棣时期,则是代表了明朝国力的巅峰,文治武功样样精通,更是开创了“天子守国门”的先河,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只有死战不退。

  在这一点上,比起清政府的一味求全,上下不齐心,有着鲜明对比。

  当然,即使是把整个明军的巅峰都汇聚在一起,真的要战胜八国联军也是一件难事,毕竟由于时代差距,装备的落后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然而,当年的八国联军,即使装备再优越,终究是只有5万人,这对于辽阔的我国大地来说,是完全不够用的,起码是不足以支撑列强侵占全国。

  事实上,19世纪末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就已经让列强头疼不已,甚至“澄清”过没有瓜分中国的意愿,虽是虚假,但是也足以看出民间组织带给他们的压力。

  试问,若是他们能够轻易解决,为何还会朝清廷施压,让我国进行内耗;若是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占领我国,为何会选择每次敲打过清廷后,就立即选择谈判。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是清政府有着如明朝一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的精神意志,有着上下齐心,一致对外的信念和能力。

  那么列强在我国大地进行掠夺的难度,将会呈现出几何倍的上升。

  军队和民间协同抗敌,而不是协助外敌镇压内部,割地赔款博取短暂的安宁,那么5万八国联军,依旧很难去打败我国军队。

  

  毕竟,装备不行,还能游击,短时间打不过,还能有持久作战,而列强内部也矛盾重重,互相纷争不断,国内局势动荡,例子我们可以参考全民同心,以弱胜强的抗日战争。

  当然,回顾历史,我们不应该去指责,而是应该汲取教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同时,也应当挺直我们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