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韩国电影100周年:令世界瞩目的恐怖片

  原标题:韩国电影100周年:令世界瞩目的恐怖片

  时值韩国电影100周年,让我们一起回顾韩国电影最具代表性的类型之一——恐怖片

  初识韩国恐怖电影时,我想很多人的感受都一样,那些复仇的故事、病态的好奇心与残暴的极端场面萦绕在我们脑海里,不仅是因为骇人的画面和令人不安的主题,更是因为它们往往会直面那些难以接受的现实,这些是韩国电影独有的标识,也是黑暗面的象征。

  韩国恐怖电影不仅对黑暗题材拿捏的恰到好处,还擅长用电影语言和观众进行交流。20年来,韩国恐怖电影的迅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不仅是各大电影节的宠儿,在互联网上也俘获大批观众。

  那些揭露黑暗、残酷无情却扣人心弦的故事,在好莱坞的一系列恐怖片中实属罕见,如今的日本恐怖电影也难以与之比肩,《午夜凶铃》、《咒怨》这些经典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空洞肤浅的续集和翻拍,还有那些略带夸张动漫风格的作品,而韩国的恐怖电影却越发坚持其独特而沉重的黑暗气质。

  那么,为什么韩国恐怖电影会如此的与众不同呢?通过探讨韩国恐怖电影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路数,我们能从中得到答案,并深受启发。

  备注:通常来说“恐怖电影”这个类型显得格局更大一些,并且特征更明显、更体系性。恐怖电影中都有一个外在的视觉化恐怖形象,并更注重暴力元素,与其他类型,如惊悚电影、黑色电影都有不同。但现在的很多恐怖作品中常常与其他类型都会有重叠之处,所以在举例时我们将注重那些更纯粹一些的恐怖电影。

  对比

  韩国的许多电视剧和带有惊悚性质的犯罪片也是如此。

  因此,很多人觉得像《杀人回忆》、《老男孩》这样的电影属于恐怖片,其中那些害人的场景便是证据,它们是极端题材的诡异混合物。不过出于某些原因,韩国电影的制片人更乐于让这种变化更直白、更残酷。

  《老男孩》(2003)中充满了暴力元素

  有趣的是,电影中的喜剧元素并未削减故事的严肃性,反而让残酷变本加厉。

  以《汉江怪物》和《哭声》中的两位主角为例,他们同时是笨拙且带有尴尬气氛的角色,不仅工作不行甚至连做父母也不够称职,他们的举止非常的滑稽,经常和别人产生闹剧。

  这些带有喜剧元素的主角让观众忘记看的其实是一部恐怖电影。

  即使《汉江怪物》的主角面对着绑架女儿的凶猛怪兽、《哭声》的主角在调查传播怪病的恶灵时,那些轻松的场面都让我们怀疑恐怖的场景是否真的会发生,因为观众难以相信情节会急转直下,而当真正的恐怖来临时,这种效果会更强烈。

  对比的另一个作用是迷惑观众。

  《汉江怪物》里有一个绝佳的例子,我们看到主角在公众悼念中深陷悲伤,因为涉及到女孩的死亡,这一段剧情会非常的煽情,但随着这家人的闹剧不断升级,观众可能会感觉到好笑,甚至有些不合时宜。

  观众不知道要对镜头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会惊讶本该严肃的场景,怎么会引人发笑。

  《哭声》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当男主角到第一个犯罪现场时,发现那个丈夫以相当残忍的手段杀死了妻子,警方拉住了哀嚎的被害人家属,让悲伤的情绪更加浓烈。

  第二个犯罪场景却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被感染的居民试图攻击男主,这个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它们颠覆了我们对一般恐怖电影的反应,对比制造出一种违和感,有些场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这是反其道而行之,看似是喜剧元素在扰乱恐怖电影,实则相反,是恐怖元素在侵入喜剧电影,这让恐怖的场景更加震撼。

  距离

  韩国的恐怖电影试图让观众与真相保持恰当的距离,这些电影故意隐去一些信息,让观众自己去探索,而其他的电影则往往会轻易地告知观众。

  例如在《蔷花,红莲》中,观众始终与可怕的真相保持距离,电影开头暗示观众这是一个讲述房子闹鬼的故事,鬼魂的出现占据了观众的注意力,但暗地里其实还有其他的事情发生,超自然元素转移了我们对电影叙事的注意,它让观众和真正让女主角害怕的事物保持了距离。

  《蔷花,红莲》(2003)讲了两个姐妹的诡异故事

  电影中的鬼魂实际上是内疚的化身,它始终萦绕在女主的脑海里,女主的叙事角度迷惑了观众,因为她不肯承认自己有罪,因此观众始终触碰不到真相,直到结尾她才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观众也终于了解到隐瞒的事实。

  通常,在一部灵异的恐怖电影里,总会对怪物解释一番,或者给鬼魂定下行动准则,又或是设定一段往事和弱点,因为影片的最终目的是要打败这些恐怖形象。

  而在韩国恐怖电影中,角色们想的是设法求生。

  例如在《昆池岩》中,我们能看到一群探索灵异现象的年轻人,他们在废弃的精神病院里直播,带了摄像机、动作传感器等一系列设备,影片还营造了虚假的安全感,角色自以为知道要面对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充分调查过这里的建筑和黑暗历史,但很快就意识到即使准备如此充分,他们也依然无法理解这里,更不要说控制,而观众也和这些角色一样,陷入这种黑暗,得不到任何的回答。

  《哭声》中的威胁也是无形的,但是威胁并未隐匿在阴影中。

  导演罗泓轸借观众的猜疑让剧情扑朔迷离,影片中的一种灵异疾病侵袭,让村民中邪杀人,而最大的嫌疑人是一个隐居的日本老人。

  电影从开头就暗示观众,他就是恶魔,但很快就会让人开始怀疑,因为他的行为和一个正常人无异,和村民相比他似乎没有那么可怕,这正是导演希望观众会有的反应。

  我希望恐怖的传播者和韩国人有着相似的体型,因此我选择了一个日本演员,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会逐渐暴露本性,我们此时会意识到他与我们的不同,但与他的交流是行不通的,我想表现一种因无法交流而导致的恐惧。——罗泓轸(《哭声》)

  显然,导演想要这种恐怖既熟悉又陌生,因此主要角色之间存在距离。

  我脑海浮现的是一个遥远的、无法分辨的身影,慢慢的靠近你,当你意识到他们已经走到眼前时,你能看到他们身上的每个毛孔,当恶魔袭击你的时候,你一定是这样感受的。我最开始想象的画面是这样的:恶魔从远处接近,渐渐向你揭开他的真面目。——罗泓轸(《哭声》)

  距离意味着未知的威胁,构建了一种不确定性,因此观众不知道该相信些什么,不知道哪些角色讲的是谎言,这迫使你自行判断,不断的思考电影中的哪些设定是陷阱。

  这一系列让观众产生距离感的手法,也多次在其他的类型电影中经常出现,成为一种韩国电影独有的特点。

  结局

  恐怖电影快到结尾时,观众会感到困惑而不知所措,因为它通常会给观众期待之外的东西。一旦接近尾声,你会发觉电影不是在试图惊吓你,而是想让你慢慢迈进绝望的深渊。

  韩国的恐怖电影中蕴含的通俗剧特质,是定义该类型电影的重要元素。通俗剧在韩国电影中属于默认的叙事模式,悲伤的故事随处可见,消极的叙事让故事不可避免的以悲剧收场。

  在《蔷花,红莲》的结尾,观众不会再害怕屋子里的鬼魂,而是为间接导致姐姐死亡的主角而难过。

  在《昆池岩》中,你会发现一切逃走的尝试都是徒劳,角色们最终都会死于非命。

  在《哭声》的结局中,让你万念俱灰,就像小蚂蚁与大象的搏斗。

  绝望和恐惧有着不同的效果。恐惧让你提心吊胆,激发了反抗或者逃离的本能,同时让你心跳,而绝望是一种沉重的情绪,一旦品味过这种颓然的悲伤,便无法自拔,失去希望,就如同一记重拳,打在胸口。

  就像《釜山行》结局中,单身爸爸石宇只能牺牲自己来保护女儿,从最初对丧尸的恐惧,到最终的绝望。

  这种情感如同过山车一般,涵盖了喜剧、恐怖、通俗剧的跌宕起伏,最后只能感到无语凝噎,因为所有的情绪都已消耗殆尽。

  电影不再逃避现实,你会情不自禁地想:为什么这里的黑暗与以往的题材如此不同?

  就像今年凭借《寄生虫》夺走戛纳金棕榈的导演奉俊昊曾说过:“实际上,社会就像情感一样变得非常极端,就像我此前所说的,如果社会动荡历经混乱而艰苦的岁月,那么那些痕迹无形之中会影响我的情感,由此可见为什么我们的观众会乐于接受关于那个动荡年代的极端激进电影”

  这些在韩国恐怖电影中探索出来的路数,或者说是定式,在韩国的其他电影中也不断出现,但正是这些如同定式一样的技巧得以让韩国电影可以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