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园出租率已近四成,1876如何做到设计师来“点睛”,先锋设计吸引文创、科创类

   原标题:未开园出租率已近四成,1876如何做到设计师来“点睛”,先锋设计吸引文创、科创类企业纷至沓来

  园区预留的谷字型建筑能拆分出租,企业可进行二次装修。(受访者供图)

  园区预留的谷字型建筑能拆分出租,企业可进行二次装修。(受访者供图)

  沪太路4290号,被居民区环绕的宝山区大场镇1876新视觉文创产业园开园在即。经设计师装点过的建筑物,窗口“框”出的景致,溢出油画般的艺术质感。

  独特的先锋设计,击中了科创青年的审美趣味。不久前,员工平均年龄26岁的上海萌薇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内部装修,成为首家进驻园区的企业。这家攻坚生命科学仪器“卡脖子”难题的科创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从毗邻上海大学的“孵化池”迁至艺术气息浓郁的“加速器”,企业负责人章保平笑言:“有了面包,也有了艺术。”

  1876新视觉文创产业园的前身是物流仓库。低矮的仓房、进出的集卡,是居民们眼中拉低生活质感的累赘。城市更新,腾笼换鸟,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老水塔、瞭望台、香樟树逐一保留,延续城市脉络和记忆,空间重置外,功能也脱胎换骨,充分承托起新业态。虽尚未正式开园,园区出租率已近40%,文创、科创类企业纷至沓来。“市场投票与园区设计初衷吻合,证明我们选对了赛道。”

  文创负责引流,科创做优亩产

  科创类企业好静,而文创类企业喜欢热闹。对园区运营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动静间的平衡。

  放眼全市,有些园区因创意装置出圈,热闹有余,但很难吸引需要私密空间的科创类企业;有的园区过于专业,缺少激发灵感创意的源泉,竞争力不强。结合调研,园区负责人曹龙举例说,有的园区规划缺乏新意,载体单调普通,既难吸引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也如走马灯似地轮换。

  1876新视觉文创产业园在规划之初,对于引进何种企业,定位清晰:文创+科创。前者负责引流,后者做优亩产。清晰的园区定位,让设计、建设、招商都能围着一根主线转。比如,针对讲求艺术感的文创企业,园区预留了一排绿白相间的谷字型建筑,与水景相映成趣。建筑物能拆分出租,企业可进行二次装修。针对需独立空间的科创企业,园区空出了独栋办公楼,并根据不同企业规模,给予包层、包楼等选项。事实证明,这样的“混搭”在市场上很吃香。

  舍得为品质投入,引来科创企业

  园区东北角,美术馆、大师工作室、人才公寓构成园内最富生活气息的一角。椭圆形的玻璃窗框、石灰色的外立面、亭亭如盖的香樟树,科创青年们一眼相中了这幢人才公寓。内部细节也遍布巧思,从入口处的雨伞悬挂处到临时住宿可用的折叠沙发床,关照各类需求。

  这背后是园区为品质的投入,以人才公寓选用的异形玻璃为例,选择常规品种价格能节省近半,却会因此失掉美感。美术馆的构思也独具匠心,紧贴着历史遗存采取围拢式设计,尊重历史、延续记忆,这也赋予了建筑物独特意义。

  招商中,不少企业谈及关键诉求——希望园内能有举办行业会议、TED演讲的开放创新空间。为此,美术馆内的黄金空间也承担起公共会议厅的功能。

  办公居住空间外,这样一种公共文化空间成了园区里被珍视的“触发器”——既触发人与人的链接,也触发了各类创新火花。

  输出创新活力,孵化明日之星

  科创、文创互相赋能、互为助力,曹龙认为这正是眼下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

  过去,在传统产业思维里,以设计出圈的文创产业园区必然很“特立独行”。比如,在地理位置选择上体现为单打独斗,周边少有同类园区;在业态上的表现是产业单一,以创意企业、艺术家工作室等为主。

  近年来,这一趋势正逐步扭转。以宝山区智慧科创一号湾为例,一条蕰藻浜孕育了两岸多个园区自在生长。不同定位与特色的园区都能在此找到各自拥趸。

  在他看来,文创产业园区不仅包容着直播Up主、元宇宙企业等新业态,也吸引越来越多科创企业进驻。作为环上大科技园六号基地,该产业园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享受人才、企业税收等一揽子政策优惠。曹龙期待,以萌薇生物为起点,能与环上大科技园各基地抱团合作,以自身特色稳定输出创新活力,成为企业的孵化器、加速器,携手孵化培育出更多科创明日之星。(王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