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技术为何会被欧洲人发扬光大?说起来还是成吉思汗惹的锅

  中国的火药技术是什么时候传入欧洲的?说起来都是成吉思汗惹的祸。他西征欧洲,用火炮给欧洲人好好地上了一课。欧洲人也很聪明,他们挨打就算了,但要知道是怎么被打的,于是开始研究蒙古的火炮。这一研究可不得了,他们竟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过来教训老师傅了。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火药是什么时候发展成火炮的?是哪个欧洲人最先学会了火药技术的?

  

  我们都知道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早在先秦时期,炼丹术士就发现将某些物质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喷火和爆炸的效果。但那时候他们不知道这叫火药,更有些骗子用它来表演喷火,冒充神仙,坑蒙拐骗老百姓。

  

  直到隋唐才基本形成火药技术,一硝二磺三木炭。但它最初不是用于军事而是用于医药,药王孙思邈发明了“硫磺伏火法”。

  

  直到唐朝末年,火药技术才开始在军事上使用。当年杨行密攻打豫章时,他的军队首先使用了火球抛石机。抛石机的武器装备并不新鲜,因为战国时期就有了。但杨行密的军队对其进行了改进,用火球代替了石头。这种火球不是燃烧的火球,而是爆炸的火球。装在铁球里,用抛石机把火药扔出去。利用落地产生的冲击力使铁球爆炸,从而产生碎片杀伤敌人。

  

  直到宋代才发明了真正的火器,种类繁多,有火炮震天雷、霹雳火球、火枪等等。其中最早的火枪枪管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换成了金属管,改名火铳,一直使用到清末民初。所以也不要嘲笑神剧用竹子做迫击炮了,咱老祖宗就这么干过。

  

  蒙古起初只有骑兵,但在与金人的战斗中,发现了火器的威力,于是俘获了大批工匠,开始研究火器。蒙古之所以能够接连灭掉金和南宋,并不是他们的骑兵有多强大,而是他们掌握和改进了更先进的火器。

  蒙古人特别注重对人才的保护。成吉思汗曾经规定,如果要屠城,城内的工匠一定不能杀,必须全部带回来,好吃好喝地招待。人数最多的时候,蒙古有上百万的工艺人。千百年来,“理工男”第一次彻底打败“文科生”。

  

  1235年,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一路打到欧洲。在进攻波兰时,使用了大量火器,波兰人称它们为中国喷火龙。对于欧洲人来说,这个东西简直太高科技了,但他们只有羡慕的份,根本做不出来,因为他们没有配方。

  

  当时除了中国,只有阿拉伯人有这个配方,但是他们不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而是从中国进口的。宋朝时期对外贸易特别发达,中国的硝石硫磺也作为出口商品出口到阿拉伯。这个东西既然已经卖出去了,就必须配有说明书,告诉外国人怎么用。就这样,火药技术传到了阿拉伯,但是卖的时候不是作为武器,而是作为药物。阿拉伯的药剂师白塔尔在他的《单方大全》中记载了这个配方,他们称之为“中国雪”。

  

  1242年,蒙古发动第三次西征。这次攻打的目标主要是阿拉伯国家,如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被蒙古火炮一顿爆锤后,阿拉伯人大呼上当,“原来中国雪是武器,你们却骗我说是药品”。从此,阿拉伯人也开始研究火器,然后在与十字军的战争中广泛使用,火药技术由此开始广泛传入欧洲。

  

  可能有人不理解,既然中国是火药的始祖,为什么会在欧洲人手上发扬光大的?

  所谓“无利不起早”,欧洲人拼命研究就是因为有这个需求。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争不断。有战争,就有对武器的需求。有了更先进的武器,他们就能占领更多的土地,这是他们研究武器的根本动力。

  

  反观中国,自大明王朝建立以来,太平盛世,繁荣昌盛,娶了媳妇,生了娃,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日子不香吗?谁有心情研究那个东西?万万没想到,就在中国一愣神儿的功夫,这欧洲人就把火器给玩出了新高度,让中国又狂追了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