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恋爱真人秀背后,其实是印度女子“包办婚姻”的残酷现实

  在印度,90%的婚姻属于包办婚姻。

  你是女生,所以不能出门玩乐;

  你是女生,上大学也不必了,快点结婚;

  你是女生,就应该要养小孩,工作也不用管了。

  印度几乎不容剩女,很少有高于25岁还没结婚的女性。

  

  前不久,一档上热播的印度真人秀节目《印度媒婆》掀起了热议。

  聚焦于00后恋爱生活的相亲节目其实早已不新鲜,但当将其置于印度长久以来处于男权社会影响的文化背景下,这样的节目形式却激发起了许多人的讨论。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17年播出,但关注度却远不及《印度媒婆》的纪录片《如意女郎》。

  同样是探讨印度女性婚恋的两档节目,但都共同揭开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印度女性在“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之间面临的困境与挣扎。

  

  《印度媒婆》节目的亮点绝对是以顶级媒人身份出现的西玛·塔帕里亚。

  游走于印度几大城市的她到处为委托人根据不同的择偶条件选择合适的对象。

  然而引发争议的是她对女性委托人们提出的建议:

  “女孩更应该顺从”、“标准别太高,要懂得妥协”等。

  而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正是印度社会性别歧视、等级制度以及外貌羞辱等问题。

  

  虽然它披上了真人秀的外衣,节目的内核却仍然是印度女性面临婚恋时失去自主选择,而不得不妥协的现实。

  甚至有网友留言称:

  这个节目简直就是我们所处丑陋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印度长期的婚恋文化中,女性更像是包办婚姻市场上一件件任人评价和随意挑选的“商品”一样。

  然而这个相亲真人秀并没有批判这种传统陋习。

  反而是为它披上了一层看似“无害”和“浪漫”的美化外衣,以期合理化这种所谓的“真实”印度!

  

  虽然面临着如此境况,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印度许多女性越来越努力在婚姻选择中争取自己的主动权。

  纪录片《如意女郎》便以三名年轻的单身印度女性为主角,记录下了她们各自寻找对象的过程。

  芮希、阿姆里和迪普蒂有着不一样的学习背景,但在印度社会中都她们都属于知识分子。

  更为广阔的学识和经历让她们对婚姻有着更全面深入的自主思考。

  却同时让她们陷入了与腐朽传统之间的撕裂之中。

  而这些压力不仅仅来源自社会观念,更源于与自己最亲近的家人。

  

  纪录片中有一句旁白说到:

  女孩一旦出生,就知道她必须有一天要结婚,必须离开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印度的文化。

  当她们每一次吹灭生日蜡烛时,许下的不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而是要面对越来越逼近的适婚年龄。

  无论她们多么努力地寻找自我,大多却还是只能妥协于这样的婚姻文化与制度。

  当她们结婚时,便会彻底失去自己的身份,成为了某某的附属品。

  “如意女郎”并不是能让自己得偿所愿,而是成为让别人满意的妻子而已。

  

  前年8月,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一名名为莉雅的印度女孩坚持要和自己未满21岁的穆斯林男友结婚,在遭到家人反对后,她以节食抗议。

  却没想到遭到愤怒的父亲用木质家具连续猛击她的头部,最终导致死亡。

  而另一名女孩因与不同种姓的男子结婚,而被她的家属杀害。

  而这只因印度社会十分重视种姓层级制度,男性认为自己妹妹的做法让家族蒙羞。

  

  我们并不知道在印度或是更广阔的范围内,有多少人会听说过或是记住这两名女生的遭遇。

  更让人心寒的是这只是在网络上印度女性因包办婚姻制度而遭遇到不公待遇乃至生命威胁事件的冰山一角。

  那么在那些仍无法被世界关注的角落呢?又会有多少的眼泪与鲜血!

  如若关注拥有能够引起改变的可能,那么让我们不要忘记她们的遭遇。

  而是尽量呼吁更多人关注她们的处境,或许终有一天我们也能给予她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能汇聚成女性相互支持的力量。

  

  这两个纪录片一经推出就在印度及各地都引发了一些争议,许多人认为节目内容过于展示一个文化里显而易见的不平等、歧视,像是印度存在的种姓制度。

  印度女性在大约22至24岁左右,家族就会开始帮男性找“门当户对”的相亲对象,虽说现在有愈来愈多年轻人自由恋爱结婚,但比例仍然很低。

  印度人在25至26岁左右就会透过联姻方式成家,而顺理成章的在27至28岁有了自己的下一代,然后重复从小父执辈对自己的训练。此时嫁进来的女性也开始要学习帮忙维持整个家族事业,让事业愈来愈壮大。所以在印度社会中,比较少机率会出现像华人社会的“富不过三代”的状况。

  联姻后家族只会愈来愈强大。

  

  在印度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2015年3月,印度内阁才宣布同意在印度的7个联邦属地,保留三分之一的警察名额给女性,虽然此举受到许多欢迎与正面的回应,但执行力却小的可怜。

  然而有多一点女警真的就能发挥功能吗?

  某种程度上女人理当能够体谅女人,但是如果教育、心态与价值观没有改善,恐怕会变成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只是治标不治本。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印度主妇因为被丈夫家暴而去报案,为了方便她还特别选了一个女警站请求协助,没想到女警却劝她回家。

  “你被你老公打?”

  “对,我要报案。”

  “打几次?”

  “一次。”

  “才一次?回家吧!他也不过才打你一次而已!”

  不要怀疑,这就是一个女警对于一个受到家暴的女人的回应。印度的性别不平等除了男人对女人的歧视之外,还包括女人接受了这样的歧视,甚至加诸在其他女人身上。

  

  在印度,每年约有4万名女孩被诱捕,平均每8分钟就有一名女孩失踪。

  而这些女孩很可能被卖入妓院成为雏妓或富人的玩物,背后多有庞大的犯罪集团在操作,警方难以轻易攻破。

  所以这才有人说,在印度,当头牛都好过当个女人!足见女人地位之弱势。除了社会仍带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概念之外,沉重的嫁妆习俗、宗教束缚和教育水平与经济能力不平等等,都是不断将印度女性打入恶性循环的帮凶。

  

  其实之前曾经有人讨论过,印度之前执政十年的国大党领袖索尼娅·甘地,叱咤政坛多年甚至掌控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控着印度政治大小事。

  而她的婆婆英迪拉·甘地也曾经担任印度总理,这代表印度某种程度上,女性也是可以出头天,那为什么女权还是如此低落呢?

  当然随着时代进步,印度有越来越多女性透过教育、经商或自己打拼而崛起。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看这些在印度拥有政治或经济权力的女人,她们的崛起多半来自于家族、父亲亦或是丈夫。

  而贫民窟的女孩子显然就没这么幸运了。

  

  都莉就是这样一位在贫民窟出生的女孩。

  父亲在母亲生了4名女儿(最后是她)之后抛弃了母亲。

  父亲离开时母亲已怀孕,结果生了男孩,父亲因此回到家,从此她就成了被忽略的人。

  对此都莉被强迫嫁到姐姐的夫家,以挽救不孕姐姐的婚姻。

  婚后第一天,丈夫竟表明娶她的原因只是想要嫁妆——一辆摩托车。往后除了满足丈夫的性欲,2人之间没有任何连结。

  即使生了小孩,丈夫仍成天赌博不养家,丈夫与夫家亲戚都常家暴她。

  

  印度文化贬低了女性价值,并且正当化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使都莉无法享有好的教育,婚后夫家也可以“正当名义”以各种方式压迫她,例如要求她履行妇德赚钱顾家,又强取她辛苦赚来的钱,甚至正当化直接暴力,殴打欺凌她。

  这种文化暴力,就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仅因为工作晚归,就被一些黄包车司机看成坏女孩而遭到强暴。

  而一旦成为男性口中的“坏女孩”,你就丧失了被保护能力!

  

  近代印度,女性地位在城乡光谱上有着不同的发展。

  生长于城市的女性,更有机会获得教育、进入职场甚至坐上高阶主管职位,也因此有更多可支配财产,女权意识也随之抬头;

  同时,乡村女性的现状也慢慢获得关注,零星的光芒洒入那些未曾被正视的黑暗处,让我们看见印度女性生存的韧性与坚强。

  

  敏感的印度电影产业,当然也注意跟上了这股社会潮流,甚至是推动这股潮流前进的力量。

  这类电影也试图拉拢女性族群,探讨女性困境、女性力量与女性在婚姻中的处境,甚至颠覆传统电影中以男性为主的潜规则,赋予女演员担任主人公、诠释巾帼英雄的机会。

  这样让人想起了2015年印度评分很高的女性电影《炙热》。

  

  电影重心放在印度较为落后的拉贾斯坦邦沙漠地带,描述四名来自社会底层的女性,分别有着不同的身份,面对着各种难解的困境——拉拔不受教儿子的寡妇、被丈夫性侵和家暴的糟糠妻、被家人进行童婚交易的少女,以及乡村男性欲望的出口,身为艳舞舞者和妓女的烟花女。

  身为受害者,同时也可能会是他人的加害者,持续被复制的传统观念不断鞭打在乡村女性身上:复制童婚、教育出一个个无能自大的男人,甚至责怪另一个跟自己一样无辜的女人。

  

  《炙热》里面,没有一个伟大的女英雄来狠揍男人几拳,却借着女人们的互解心结、原谅彼此,才终于找到找到属于女人的乐园。正如片中对白所说:“只有女人受尊崇的地方,神谕才真正显现。”

  电影主题虽沉重,但《炙热》的编剧团队却着眼在女性边挣扎边自嘲度日的乐观面,让观众仍有喘息空间。尽管片中没有起用任何知名演员,许多电影评论仍饱予盛赞,烂番茄给出94分的高分。

  纽约时报则称:电影主角平实而无垠的感染力,赋予电影轻快的气氛。

  

  然而时间过了5年后,到了《印度媒婆》中,我们还是能看到可笑的印度种姓制度和女性悲惨命运的情况。

  到了今天,你能想像,一位印度女性穿着牛仔破洞裤,竟然被官员批评道德沦丧!

  印度北阿坎德省的省长对此表示,一名女子穿着露膝盖的牛仔破裤,带着孩子在社会上走动,能传递什么价值观?树立什么榜样?

  经典的牛仔裤万年不败,刷洞的牛仔裤更是蔚为风潮,而且越破越时尚,但在印度,这样的穿搭可能引起侧目,甚至遭到暴力和牢狱之灾!

  

  真的希望后面多一些这样的纪录片,我们也深刻期待这些导演们做出的努力,有朝一日可以真正消除印度暴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