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Siri,我身上的“拖鞋蓝”真的丑哭了吗?
原创 恋物志编辑部 Littlething恋物志
早前新发售的iPhone 12,引起最多人热议的,估计就是机身那个在「好看与好丑」之间反复横跳的蓝色了。
官图中那个带灰度的墨水蓝让无数人种了草,而实物中那个高饱和度的蓝却是让无数人伤了眼。
人们嫌弃这个生硬的蓝色塑料质感极强,并戏谑为「拖鞋蓝」、「垃圾桶蓝」。那么这个蓝色真的那么不堪吗?
纵观艺术界对蓝色的演绎,你可能会发现它蓝得很高级。
伊夫·克莱因
一提到蓝色,就不得不提到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他年仅34岁就因心脏病发而逝,短暂的一生,仅凭一个颜色就成为当代艺术先驱,让世人永远铭记他的「蓝」。
对克莱因来说,蓝色是天空、水、空气、自由和生命,蓝色是宇宙中最重要的颜色。他选择表达情感而非形式,所以他只用单一的颜色表达无限的艺术之情。
根据巴黎一位颜料商人回忆,克莱因曾经让他拿出店里所有的蓝色颜料以作挑选,但为了追求色彩的纯粹与极致,最后这位商人在群青颜料中加入化学试剂反复试验,才成功调配出了克莱因最理想的蓝。
克莱因一生都献身于这抹蓝色之中,并且还将独家配制的颜色以自己名字命名,注册为「国际克莱因蓝」(IKB,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 作品《IKB 47》与《IKB 67》。
他的作品涵盖绘画、雕塑、摄影、行为艺术,用一个颜色就影响了众多领域,他和安迪·沃霍尔、杜尚一起被称为是20世纪下半叶对世界贡献最大的艺术家。
▌ 堀江美佳
日本艺术家堀江美佳(Mika Horie)也是同样的爱蓝人士。
她既是摄影师,也是造纸手艺人。她使用一种名为「蓝晒」的特殊技法,在纸上晒出相机拍下的影像,做成既像相片又像绘画的纯蓝色作品。
堀江从伦敦留学归来后,反而搬入大山之中,学习传统的手工古法造纸。每年春天融雪之后,她便上山收集造纸原料, 用野生树木和泉水制作纸张。
去皮、干燥、劈丝、捣浆……她坚持每一步都手工处理,因为手比机器做得「粗糙」,这样反而能保留树木纤维,令纸张富有天然有机纹理。
▲ 堀江美佳及其工作室。
同时堀江会扛着老式8x10的相机上山,拍摄花草树木或被遗忘的村庄,接着利用铁盐和日光在手工纸上晒出只有蓝色的照片。她说这种技法晒出的图像非常牢固,甚至长达1000年也不会褪色。
用大自然树木制成的纸张,以及用大自然太阳光晒出的蓝色风景,世界仿佛陷入一片安静之中。
▌ Lisa Junius
只用一种蓝色作画的可不只有克莱因,还有来自卢森堡的插画师Lisa Junius。
不过与克莱因那纯粹的蓝不一样,Lisa在画中引入了不少白色作为调剂,而大量描绘的花朵与女性元素,也为理智得冷漠的深蓝色带来了柔美的缓冲。
大概和许多钟爱蓝色的艺术家一样,Lisa也觉得蓝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它是无限的混合,也是代表了心灵和宇宙的颜色。
Lisa不止是一位插画师,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师和手作人,她把这份蓝色延伸到瓷器、首饰、壁画等等,人们不仅能把她的蓝看在眼里,还能捧在手里,戴在身上。
尤其是为建筑外墙披上作品时,那份极致的蓝与白对比造成极大的视觉冲击,理性又干净的蓝色图画伫立在大自然的蓝天白云之下。
关于Lisa详细介绍,可以点此回顾:▌ Derek Jarman
《BLUE》是英国导演Derek Jarman在1993年上映的电影,也是该导演人生中的最后一部电影长片。
▲ 图片出处:hokkfabrica.com
全片时长1小时19分钟,但从头至尾却只有一个静止的蓝色画面,配上细碎的音乐和导演Derek本人的旁白,自言自语似的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实际上,这部电影上映后仅四个月,导演便因病痛离世了,而他的双眼也早已因为并发症而几近失明,蓝色的模糊影子就是他那段日子里唯一能看到的东西。
而他也一直崇拜克莱因蓝,希望能拍摄一部伊夫·克莱因的传记电影。或许是为了圆梦,或许是出于巧合,在人生的最后阶段,Derek决定选择以这样一个蓝色(RGB 0,47,167)填充大银幕,呈现自己的一生。
原标题:《Hi Siri,我身上的“拖鞋蓝”真的丑哭了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