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形成

  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

  来源

  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

  名称

  俗语历史久,使用广,名目繁多,说法不一,有:里言、俚言、乡言、俗言、传言、常言、迩言、恒言;里谚、野谚、古谚、乡谚、俗谚;里语、俚语、民语、常语、古语、直语、鄙语、谚语;俗话、古话、炼话、常谈、俗谈、方言土语、街谈巷语等。可见,历来人们对于俗语的理解并不一致。

  俗语语录

  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与选择的空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 前做好准备工作。

  干打雷不下雨

  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口语中也指人在哭的时候很大声,但是不掉眼泪。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赶鸭子上架

  比喻被迫去做不得已的、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高不成低不就

  指在选择事物或选择配偶时,好的得不到,差的又不合心意。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自恃某一外部条件优越而不思主观努力,用以批评一种因循守旧思想。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比喻提出多次要求或者要求强烈的单位或下属能得到更多的照 顾。处世之中,以弱示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别人的同情心,从而让人对你格外恩惠。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比喻抓住了次要的东西而放弃了主要的东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