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靖王和刘备相差270多年, 为何三国时期无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提到刘备,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汉室宗亲”,说具体点,就是中山靖王之后。

  而这个中山靖王,名为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

  也就是说,刘备乃是刘胜这一脉的后人,只不过,从刘胜到刘备之间,差距着足足两百七十多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差距,期间必然有不少变数,但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为何就没人质疑他这个身份的真实性呢?

  换句话说,难道就没有人怀疑过刘备是冒充的“汉室宗亲”呢?

  实际上,刘备的出身,是经得起推敲的,换而言之,即他的“汉室宗亲”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的确确是中山靖王这一脉的后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中山靖王刘胜开始,到刘备这一代,血统的源流以及传承,是有着相当清楚、清晰的记载的。

  刘胜的生母,为汉景帝的妃子贾夫人,贾夫人一共为汉景帝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为刘彭祖,次子便是刘胜。

  而刘胜这个人,在史料中留下的特点有两个。

  一个是“胸无大志”,曾经他对兄长刘彭祖说,当藩王,就应该每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等,总之就是尽情享受生活,而不是操心那些国家大事。

  刘胜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还做的“相当到位”。

  而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第一个特点的驱使下形成的,他极爱酒色之事,而因为热爱酒色,就导致他妻妾的数量相当可观。

  有了大量的妻妾,刘胜本人也是相当“有实力”,通过多年的不断耕耘,其众多妻妾,为他生下了数量更为可观的儿女。

  史料记载,刘胜仅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

  

  而刘备的先祖,便是刘胜这一百二十多个儿子里的其中一个,准确的说,是刘胜的第五子,陆城侯刘贞。

  刘贞生于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在他十三岁时,朝廷封他为涿郡陆成县侯,封地为中山国内的涿郡陆成县。

  当然,这并非是他能力突出才得以封侯,而是因为他是刘胜的儿子。包括刘胜其他儿子,也都封了侯。

  只不过,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当了二十多年县侯的刘贞,因为一个失误,导致爵位被撸了个一干二净。

  什么失误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上交给国家的黄金上以次充好,还短斤缺两。

  西汉有个规定,要求诸侯定期得向朝廷上交贡金,以作祭祀时使用,这个制度由来已久,但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他利用了该制度,对各诸侯“痛下杀手”。

  当时的情况是,汉武帝虽说推行了推恩令,但依旧担心诸侯们会坐大,要是再来一个七国之乱那就麻烦了。

  所以,汉武帝就想方设法继续削弱诸侯势力,在元鼎五年这年,借口诸侯们所上交的贡金成色太差,且短斤缺两,对部分诸侯予以处罚。

  处罚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凡是有上述问题的,全部夺爵。

  史料记载,这次被夺爵的刘姓诸侯人数,数量高达一百零六人,这便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酎金夺爵”事件。

  而陆城县侯刘贞,便在被夺爵的名单之中。

  不仅被夺爵,同时封国也被一并撤销,由此,刘贞只得带着家人,搬到了涿郡的涿县,并在此安家落户。

  在此之后,刘贞这一家开枝散叶,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而刘备的出生地,便是在涿郡涿县的楼桑村,也就是说,当年搬迁至此安家落户的刘贞,正是刘备的直系先祖。

  而之所以说刘备不可能冒充汉室宗亲,是因为自刘贞之后,后面的每一代人,都有详细的记载。

  比如刘贞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轩,次子刘昂,而刘昂便是刘备这一脉的先人,刘昂生刘禄,刘禄生刘恋,刘恋生刘英,最终到了刘贞的第十四代,便是刘雄。

  而刘雄则是刘备的亲祖父,刘雄的儿子刘弘,则是刘备的生父。

  从这里就能看出,刘备往上的家世渊源传承,都是相当清晰的,谁是谁的后人,一清二楚,这就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除非,是打刘贞这一代,也就是迁徙至涿郡的涿县时,就开始伪造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但问题是,这同样也不可能伪造。

  为啥呢?汉代对于户籍的迁徙,是要做登记的,你什么时候,从哪里来,因何而来,都有相关的记载,而一旦伪造的话,那是要吃“诛九族”套餐的。

  所以,既然不可能在最初就造假,那么刘备,乃至刘备的家族成员,都是毋庸置疑的刘贞之后人。

  而既然是刘贞的后人,那自然也是刘胜的后人,因此,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并没有错。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时这个楼桑村的居民,绝大部分都算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就是刘贞的后代。

  比如刘备的叔伯、堂兄弟、子侄之类,这些人也都和刘备一样,均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这么说吧,如果当时站在楼桑村喊一嗓子,说谁是汉室宗亲,估计回应的人得有一大群。

  而这也说明了一点,当时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并不稀奇和珍贵,也不是啥特殊的身份象征,可能田里插秧的、路边放牛的,都拥有这个身份。

  既然不珍贵,刘备干嘛造假?完全没这个必要嘛。

  其次,刘备一家,是享受着汉室宗亲带来的“福利”的,换而言之就是,他和他的家人只有是真的汉室宗亲,才能享受这种福利。

  什么福利呢?分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人误认为,刘备是一个落魄,且家境贫困之人,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刘备的家境确实一般。

  但是这个一般,也得看和谁去比。

  刘备一家,虽然没有爵位,但是却能享受免除赋税、徭役、兵役等特权,并且根据“八议制度”,他们家还有一定的司法特权。

  能享受上述特权的一个根本要素,那就是得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哪怕是没有爵位,但只要有宗室身份就可以。

  而这就比一般的平民百姓强得多。

  并且,享受上述权利,可不是你随便一上报就行的,当地官府必然是要审查的,而如果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冒充的,单是官府这一关就过不了。

  而第二,刘备读过书,并且老师还是卢植。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平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压根没有能力和资格去读书,更别提去拜卢植这样的大儒当老师了。

  更重要的是第三点,刘备的祖父刘雄,曾被举孝廉,并出任过东郡范令,另外刘备的父亲刘弘,也担任正式的官职。

  为什么说这一点最重要呢?举孝廉是汉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三国时期的不少出名人物,都是举孝廉出身。

  而举孝廉为官,在当时则是需要经察举征辟程序的,这其中有一项便是“背调”,调查你的家世背景等等。

  正是因为官府在对刘家做背调工作时的结果无误,也就是说,刘家首先是士大夫阶层(非士大夫阶层不得为官,而汉室宗亲便算是士大夫阶层)。

  其次,刘家的族谱,和朝廷的宗正所记录的谱籍能对的上号,传承清晰无误。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这才得以让刘备的祖父、父亲均能出任为官,而要是对不上号宗正的谱籍,那可不仅是不能当官,直接就是灭门了。

  所以,从刘备的祖父能以举孝廉的身份当上县令,同时刘备的父亲也当过官,就能充分说明,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是经得起考验的。

  还是那句话,如果刘备是冒认的皇亲,那就得撒一个弥天大谎,而这个谎可不好撒,除非是他能把当初批准其祖父、父亲当官的官员也收买了,另外还得把自己村里的人也收买了,大家众口一词说他是汉室宗亲。

  但问题,这根本不现实。

  毕竟,冒认皇亲在当时是会被灭门的大罪,就算刘备有这个胆子,他的家族成员,也没必要因为帮助刘备而冒这么大的风险。

  所以,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不可能是假的。

  

  还有,与刘备同时期的不少三国人物,也都认可和承认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正是因为刘备没有冒认皇亲,所以才不会有人质疑。

  比如曹操,他就调查过刘备的身世,甚至连刘备曾经卖过草鞋、收过养子的事情,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如果刘备的身份有假,那曹操会第一个跳出来。

  但是他没有,况且,刘备虽说后来去了别处发展,但他的家族,也就是居住在涿郡楼桑村的族人,可还都在原地生活。

  而这个地方,在后来那可是曹操的势力范围。

  所以,曹操想查刘备的身份,那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如果曹操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刘备的身份有假的话,一道檄文,就会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事。

  到时候,不用曹操动手,刘备集团便会因为这个事,出现巨大的问题,甚至还会分崩离析。

  正是因为曹操经过调查,确认了刘备的身份并没有问题,也就是他没有造假,所以才没有借题发挥。

  不然的话,曹操岂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既然刘备的身份,连曹操都没有做任何怀疑,那么,其他三国时期的人,就更没有怀疑的资格和必要了。

  

  况且,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后来能成功,靠的也不是汉室宗亲的这个身份。

  从他前期招募军队,开始讨伐黄巾,到之后投奔公孙瓒、陶谦,靠的都是自己的能力和人品,并非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招牌。

  哪怕是被曹操表为左将军、豫州牧,同样也是如此。

  再往后,他携民渡江,乃至一步步开创自己的基业,底下愿意追随他的人,都不是奔着他汉室宗亲的身份而来的。

  说白了,刘备在三国时代的地位,是靠着他真本事换来的。

  他从来没有到处对别人宣传自己是什么汉室宗亲,虽然他确实有这个身份,但正如前文所言,当时汉室宗亲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完全不稀奇。

  只不过,到了他正式登基称帝之际,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以这个身份建立蜀汉政权,光明正大的来宣布自己要延续高祖之基业。

  同样,如果该身份有假,那他这个“汉”政权,就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的话,还怎么立足于天下呢?

  

  总之就是,整个三国时代,之所以没人质疑过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因为刘备确实是这个出身。

  不仅家族血统传承清晰,同时官方也认可,并且还经过了曹操验证,这么一来,自然就不会被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