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无用吗,其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
社会上总是时不时有些声音:读书无用论。读书真的无用吗?
不是读书无用,是你认识不到读书、尤其是读到大学的重要作用。有时,这种重要超乎你的想象。来看看清末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剧场
1840年开始,鸦片战争爆发,由此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史。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件,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具体案情并不复杂,讲的是小白菜与老公曾租住举人杨乃武的房子,小白菜的老公于1873年某一天突然病死,其婆婆怀疑是遭到小白菜伙同奸夫杨乃武毒害,于是报官。
眼看杨白二人被地方官员判定谋杀, 两人被判处死刑, 这时杨乃武的同科举人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乃武角色由于一些说法出入甚大,这里采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唐博博士在央视频道《百家讲坛》中的讲述:杨乃武在狱中向姐姐提及了三个在京城的同学及人脉:汪树屏、吴以同、夏缙川,并写了多份状纸交与姐姐,到京城分发。
汪树屏是杨乃武的同科举人,汪的哥哥汪树棠,在京城当官。汪接到杨姐姐的状纸,相当重视,当即写信给哥哥汪树棠说明情况,请代为申冤。同时还积极联络同科中举的浙江举人,联名写控状。
吴以同有个身份,他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家的胡庆余堂的家庭教师。吴以同把杨的姐姐引见给胡雪岩,胡当下大为感动,当即赠与200两银子,让杨姐姐到京城告官。
夏缙川是杨乃武的好朋友,为人厚道、仗义,夏缙川的哥哥夏同善,在京城翰林院任职。夏缙川也修书向其兄说明。夏同善与翁同龢私交甚好,而翁同龢有个重要身份:帝师(光绪帝的老师)。从夏同善那里了解到案情之后,他专门去查阅了刑部的案情卷宗,发现确有多处疑点。加上在京浙江籍官员共同申诉,成功争取了翁同龢的支持。
于是案子才能直达天听,到了光绪与慈禧的案前。
慈禧
当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忽视,1873年,是这个案子刚好发生在上海《申报》公开发行的第二年。《申报》是外国人出资,由国人主办的一份刊物。《申报》对案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跟踪报道,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这是首次由当时的新媒体调动舆论,监督司法的例子。联想到后来轰轰烈烈的底层民众觉醒,引发社会大革命的历史进程,新媒体对当时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案件已经由原本的普通刑事案,转变为清廷与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势力之间的一场政治斗争。最后的结果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得到平反,参与查办的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等一干100余位官员落马。
为什么一件底层小市民的普通案件,最后能绝地逆转,无庸置疑,是主角杨乃武的同科朋友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清朝的举人,地位是较高的,一般可以做七品县令之类的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就是可以由此进入仕途,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
相比我们现在政府公务员的招考,门槛一般为本科生。因此,只有读到了大学,才有进入体制内工作的资格。也才有更多进入政府公务员体系的同学人脉。
因此,努力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有积极的意义。中华文明能延绵千年不绝,与我们自古高度重视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