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既要看新鲜、看班底,还要看口碑!50+观众比你想象中更懂经
当我们习惯性将“银发族”归为传统电视受众,是否会忽略了他们不同的口味?
从以严肃文学为蓝本的《人生之路》,到高开低走的悬疑题材《他是谁》,乃至于谍战题材的《无间》《薄冰》,带有青春偶像气息的《爱情而已》《长夜烬明》……这个四月,各类剧集扎堆上新,50+观众到底在看什么?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和多位不同年龄的观众聊了聊,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更多真实而有趣的观剧选择。
要看就看新的,他们在追剧第一线
“要看就要看现在最火、最新的。”52岁的中学语文教师陈老师最近追完了《黑暗荣耀》,她说自己已经好多年不看韩剧了,这次是因为办公室的同事全在推荐,“宋慧乔本身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
在陈老师看来,追剧是一种与当下年轻人交流的方式,“大家在谈论的事,我总要说得上话”。前段时间,她还看完了宋佳和王阳的《回响》,她喜欢那种短小精悍的作品,“集数不能太长,长了就拖沓了。”
65岁的王叔叔年轻时从事房地产,50岁时左右就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现在,他有大量时间追求自己的文化生活,闲暇时间就和朋友们喝喝茶、练练字。他说路遥的小说《人生》对自己影响很大,所以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也就一路追了下来。在他看来,电视剧的续写和扩写是大胆的,“当年大家就在讨论,高加林的一辈子就这样了吗?我们这样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就知道,不会的,他一定还是要搏一下”。
听说作品播出后收视率一路走高,王叔叔丝毫不觉得意外:“戏里很多问题今天年轻人也有,好的作品就是要不断地拍,不断地让大家讨论”。但从表演的角度,他还是首推1980年代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版,“周里京人长得帅,演技也好,吴玉芳跟我们想象中的农村女孩也更接近一些。”
相比之下,刚从事业单位退休的罗老师是典型的“年轻派”,流行的偶像剧、仙侠剧更符合她的口味,“农村题材我不要看,《狂飙》我也没看完。像《亲爱的热爱的》《你是我的荣耀》这种轻松一点的我喜欢”。她最近准备追《爱情而已》,“主要是我女儿推荐,我觉得看什么剧和年龄关系不大,关键还是质量”。
类型剧爱好者,也要挑挑班底
不同于跟着潮流走的观众,很多50+有着自己固定的口味。
《他是谁》原本是3月里最被看好的刑侦题材作品,但播出过半后,剧情整体转为平淡,甚至在大结局时引发了“烂尾”的吐槽。63岁的李叔叔年轻时在水务相关单位工作,他喜欢探案剧、反腐剧,每次看到电视剧里的“开会戏”都能一眼瞧出表演是否贴近生活。他承认是因为张译的表演才选择了《他是谁》,只是没想到“播到中段就有点垮了”。
对于正在热播的谍战剧《无间》和《薄冰》,李叔叔觉得可以看个热闹,有反转,有打斗,演员的表演也比较过硬,“基本上都还有个谜题吊着你,让你想再看看这个情节后面会怎么变”。李叔叔说他很怀念像《潜伏》那样的作品,“后来很难看到这样的戏了,做情报工作还经常要谈恋爱”。说着,他又有点开玩笑地“吐槽”自己的太太,“她爱看靳东,所以还是《无间》看得多一些”。
话说回来,50+观众是不是更容易“认演员”呢?答案可能是肯定的。
58岁的张阿姨是全职太太,她现在的时间更多都留给了孙辈。她说自己一般只考虑她关注的演员,比如靳东、王志文、张译、雷佳音、孙俪、殷桃,“他们的作品基本还是有质量保证”。在她眼中,一两场好戏可能比整体故事更抓人,“电视剧的故事其实都差不多,好的演员就是能演到让你觉得很真,很实在”。但她也承认,因为短视频平台的流行,现在她追剧的时间也减少了,“前段时间蒋雯丽的那个《转角之恋》,我刷到好多批评的短视频,所以根本就没打开看”。
另一种选择方式:随遇而安看口碑
过往业内观察普遍认为,50+是国产剧的主力消费人群。但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今天的他们有着越来越多接触不同国家和地区作品的能力,比起按部就班地跟着电视台的规律走,朋友间口口相传可能更容易帮他们找到心仪的作品。
57岁的林老师退休前在高校里教思政课,她坦言现在对国产电视剧的耐心越来越少,这两年最喜欢的是美剧《致命女人》和英剧《伦敦生活》,“编剧好,女主的演技也真是了不起”。
林老师的好友梁老师同样曾经在高校工作,她说自己现在更多地把时间留给了种花种草,最近看完的一部戏是刘亦菲和李现《去有风的地方》,最欣赏的是帅哥美女与大理风光,“我们还有的同事看了两遍”。在梁老师看来,《去有风的地方》画面很好,但多少还差口气,“我看电影比较多,看完有东西回味,像《美丽人生》,再看还是会感动。”
当然,也有很多50+观众在观看时带有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有时甚至会主动选择看过的老剧,比如《甄嬛传》,比如《父母爱情》。76岁的程奶奶对上海本地频道电视剧最熟悉,“很多我都看过,没看过的我看个开头也知道情节怎么发展啦,就是热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