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武林外传》到《破事精英》,情景喜剧还有未来吗?

  原标题:从《武林外传》到《破事精英》,情景喜剧还有未来吗?

  从明星“违法漏税”,到黄豆豆的“打工人语录”,可以说当今互联网就没有《武林外传》蹭不上的热点。

  把《武林外传》盘出包浆之后,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恐怕今后很难再出第二个《武林外传》了。

  去年,韦正导演的情景喜剧

  《破事精英》

  才播了两集,就引发了抄袭争议。

  导演写的回应长文也瞬间上了微博热搜,虽然他郑重地表示剧集不存在任何抄袭的情况,并且对这次新的创作尝试十分有信心,但观众还是不买账。

  观众会有这样先入为主的质疑并不难理解,一方面从剧集开头的表现来看,的确有一些《IT狂人》的既视感,都是主角忽然被派到了公司底层的边缘部门。

  另一方面导演的成名作《爱情公寓》系列的确存在很严重的抄袭现象,抄袭了包括《生活大爆炸》、《老爸老妈的浪漫史》、《老友记》等多部情景喜剧,并且,至今都没有公开地向被抄袭的作品道歉。

  那么,抛开这些争议,这部号称“现存最好的国产情景喜剧之一”的作品到底表现如何呢?

  故事主要以职场为背景,由李佳航饰演的倒霉蛋胡强,是一个在公司干了十年糊墙工作的老实人,忽然被上级调到了一个名为“迫事部”的部门当经理,而下属却各个都是奇葩,有面瘫的设计师、青春脆弱的文案、不会说普通话的秘书、整天给自己打鸡血的销售等,鸡飞狗跳的职场生活由此展开......

  正如韦正前面所说,这部剧的确加入了很多创新形式,也看得出导演的用心。无论是对职场困境和社会议题的讨论,还是富有设计感的视觉表现和片尾剧场的精心编排,都有让人惊喜的地方。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想要呈现深刻的内容,却没有呈现深刻内容的叙事能力,空有议题和观点,却没有时尚的人物做支撑,这就导致了单元剧的质量参差不齐,剧情时常让人感到别扭和尴尬。

  当然,最新的的是,作为一部情景喜剧,它实在是太不好爆笑。

  在笑点的安排上,还是有大量的网络段子、口水话、谐音梗等,虽然很多段子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反复包浆下,来源并不可考,也无法界定抄袭,但这种由段子串烧起来的喜剧桥段会给人很强的拼凑感,难以形成统一的喜剧情境,喜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谐音梗的泛滥,着实让人脚趾扣地。

  光是第一集里,谐音梗就有好几个,比如胡强被下属调侃“不愧是胡强啊,居然还会糊墙”,胡强调侃自己的同事兰尼傅“烂泥扶不上墙”,还有“绿巨人浩克(好客)”、“掘(绝)到家了”等等。

  除此之外,还加入了很多《爱情公寓》以前的梗,这些都让人感觉到导演创作时的矛盾。

  既想摆脱《爱情公寓》的抄袭耻辱,又无法完全放弃它带来影响力;既想搞创新,又无法舍弃掉过时的网络段子。

  李诞就曾多次在《脱口秀大会》上表示对“谐音梗”的深恶痛绝,还定下了“说谐音梗要扣钱”的规矩。

  为什么呢?

  并不是说喜剧中一定不能出现“谐音梗”,而是“谐音梗”始终是很初级的喜剧创作,脱离故事情境也能单独存在,如果“谐音梗”上瘾,形成依赖, 对创作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出自《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不过,烂梗的堆砌还算不上是它不好笑的主要原因,最破新喜剧效果的,是情景喜剧的两个最大的敌人——煽情和说教。

  情景喜剧最早源于欧美,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的电视艺术,它通过消解崇高、消解意义,回归世俗的方式来使观众现实中的压力、焦虑得以短暂的疏解。而《破事精英》中导演把自己过于旺盛的“表达欲”,放在了喜剧创作之前,导致能特别强烈地感受到创作者“不是来讲故事的,而是来讲道理的”。

  剧里第十集,讲的是公司请了著名公众号“毒力蛇”的作者来教“迫事部”的成员们写如何写爆款小哥,按照老师教的技巧“迫事部”写了一篇吐槽流量明星“茉莉”的小哥迅速出圈,点击量暴增,正在众人打算庆祝时,隔天,却传来了女明星“茉莉”在家离去的新闻......

  紧接着就是“迫事部”实习生沙乐乐一番激动的演讲,指责“毒力蛇”老师的唯利是图,也叫醒了差点被洗脑的同事们,当然,最后大家都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当然,女明星也被救了回来,完美的正能量结尾。

  但这种安排特别顺拐,特别的“不喜剧”,更像是在写一篇高考作文。

  用“女明星”在家离去来引发同情和怜悯更像是结局和正剧的做法,喜剧是需要以戏谑和幽默的方式来包装现实生活里的痛苦和束手无措的,而剧里这种转折的发生,再配上大段的说教台词不仅破新喜剧的基调,也削弱了整个的讽刺力度。

  的确,网络上为了博眼球,煽动情绪的无良媒体不在少数,批评流量明星更容易获得点击和热度也是事实,甚至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营销的手段。

  可如果真的把这个故事结合现实来看,粉丝举报和控评让小哥下架的几率恐怕比流量明星因为带节奏的批评而离去的几率要大得多,而实际上因为媒体的歪曲引导,受伤害更大,更无力还击的往往是普通人。

  另一方面,导演只点出了这个现象,却没有深挖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比如,为什么如今的群众更容易对流量明星产生不满的情绪呢?不满的到底是因为他们演技烂,还是他们日赚208万的现象?真的仅仅只是因为自媒体小哥的煽动吗?还有,为什么群众的愤怒现在只能指向流量明星了呢?到底是媒体不愿意写真相,还是不能写真相呢?

  如果不追问这些,那无论是把愤怒的矛头转向无良的营销号,还是转向流量明星,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武林外传》中也有一集同样表现的也是关于媒体颠倒黑白,扭曲事实的现象。

  讲的是《江湖月报》的记者慕容嫣来客栈采访五岳盟主莫小贝,佟掌柜为了保护小贝不同意采访,于是慕容嫣只好采访了莫小贝身边的人,但写的时候却故意添油加醋,把小贝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女魔头。

  佟掌柜看了慕容嫣的稿子气得撕碎了稿子,并想办法让慕容嫣把写作对象换成了关中大侠吕秀才,不过由于秀才和郭芙蓉这对小情侣正在吵架,于是郭芙蓉让所有人被问到有关秀才的事时,不许说他好话.......

  而这次的采访慕容嫣一改之前的文风,把听到的关于吕秀才的新话全都转换成了赞美之词。

  为什么她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因为媒体也是形势和环境的产物。

  当然,她的行为也同样受到了指责。

  同样的主题,为什么观感上《武林外传》的效果更好呢?

  一是《破事精英》第十集中,矛盾双方是一个是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号,一个是流量女明星,两者也许受众有差别,但话语权上没有特别大的差距。而《武林外传》这一集里,小贝和秀才虽然名声响,但和《江湖月报》这种大媒体的记者慕容嫣相比,话语权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二是《武林外传》中慕容嫣写小哥的具体过程是被展现出来的,她如何采访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她的文字又是如何进行浮夸地修饰的。这个过程不仅有颇具喜剧效果的语言和情境,同时也展现了客栈里每个人的性格。而《破事精英》第十集里,前半部分基本都用问答的方式表现了对当下爆款小哥的技巧总结,基本上都是观点输出,而没有“情节”,很多台词即使换一个人说,或者用Papi酱式变速短视频来呈现,效果也差不多。

  三是《武林外传》这集是双线叙事,一条线是慕容嫣想完成采访任务,另一条线则是郭芙蓉因为秀才花钱老是想不到她而生气,而郭芙蓉和秀才的矛盾又给慕容嫣的采访造成了阻碍,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很强的戏剧张力。并且,慕容嫣并不是一个扁平的反面人物,她虽然是作为本集的批判对象而存在,但她同时也化解了小郭和秀才的矛盾,推进了两人的联系。

  而《破事精英》是单线叙事,情节不够丰富,导致了“毒力蛇”老师的塑造很扁平,更像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承载讽刺和愤怒的靶子。

  从上面的对比就可以发现,《破事精英》在叙事上有“情节不够,观点来凑”的毛病,而情节为什么不够,说到底还是缺乏对日常生活的细微洞察。

  喜剧比结局的创作更难的点在于结局中的生伤离别、伟大崇高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引发共鸣,而喜剧的幽默更加的差异化,不同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人笑点很难完全统一,这就对喜剧创作者在对日常的洞察和细节的捕捉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破事精英》焦聚的是现代人的职场困境,出发点是好的,但剧里的很多情节更多是根据互联网热点来创作的,是对互联网的观察,而不是对生活的洞察。比如“职场背锅、凡尔赛文化、职场性演技扰、职场PUA、性别议题、公司裁员”等等,用这些热点来获得共鸣,是讨巧的,但也造成了人物塑造上的偷懒。

  这些热点和其中的社会事情已经在微博、公众号和各大视频平台有过非常多的不同形式的讨论了,或者说现在的年轻人每天都在被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立场包围。观众的确能够很轻易地被代入里面的情绪,但这种代入很多时候不是基于人物和故事的生动,而是热点的效应。

  《武林外传》中同样也不少社会议题的加入,但它基于足够立体的人物发展出来的,并且也同时兼具了喜剧效果,即使没有表现社会问题的情节它仍然是好看的,因为观众已经对人物产生了真情实感,所以他们任何生活的点滴都是好看的。

  传统的情景喜剧创作基本上都是从人物出发的。

  比如《生活大爆炸》想表现的科学宅男这个群体,于是首先有了莱纳德(Leonard)这个更贴近“普通人”的宅男形象作为主角,然后从他身上提取特质放大创造了其他角色,比如科学研究上更天才的“谢尔顿(Sheldon)”,动手能力更强的“霍华德(Howard)”,异性交往更困难的“拉杰(Raj)”,当然还有与这个群体完全形成对比的金发女子佩妮(Penny),从人物的设定上,就形成了贯穿全剧的基本冲突,即受欢迎的女子邻居佩妮和科学宅男群体之间价值观、阶级思想上的冲突,让观众借助佩妮这个角色来展现这群不受欢迎的“书呆子”有趣的地方。

  而《破事精英》很多时候是从“观点”出发创作的,人物的行动都是为了最后表达的“观点”服务的,人物本身并没有生长出自己的魅力来,这也导致了单元集的质量有好有差,碰上“社畜苦命加班”这样更贴近当下情绪的主题,再配上创新的表现方式就能出一些效果,但碰上没那么好的创意时,人物塑造上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显得极其尴尬和无聊。

  剧里第三集为了体现“迫事部”的文案小白被上司“PUA”的惨状,给小白了一个“躁郁症”的设定,但这个病到后面几乎就没怎么提过了。

  其他角色的很多塑造也仅仅停留在一些“标签”上,比如“爱八卦、自恋、面瘫、被迫症、毒舌”等等。不过里面最让人出戏的还是程序员欧阳莫非这个角色,台词和表演都有点浮夸,特别像小学生在强行装不良少女,语气经常处于“暴躁怼人”的状态。

  “毒舌、刻薄”是情景喜剧很常见的设定,但“毒舌”和“毒舌”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和伯纳黛特虽然都时常会有“攻击”人的桥段,谢耳朵是因为他不会撒谎又自我中心,所以说话很直接,而且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话会伤害别人。

  而伯纳黛特则是因为身材矮小,所以经常用尖锐的声音和刻薄的话语让自己显得"不好欺负"。

  《破事精英》里的欧阳莫非的塑造显然还是过于“姿态化”了,导致人物很难让人信服,于是在里面就显得尤为突兀。

  情景喜剧能否成为经典,还是在于喜剧人物能不能生长出真正的自我,能不能鲜活地留观众的心中。

  导演的用心和努力全都用在了形式上的创新和观点的表达,却唯独没有放在“喜剧”两个字上,要成为“最好的国产情景喜剧之一”,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只想再劝导演一句,少写点谐音梗吧,谐音梗,真的不好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