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张波叶诚尘双双当庭翻供,漏洞百出的辩词满是求生欲望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01

  2023年4月6日,万众瞩目的“重庆姐弟坠楼案”二审开庭,过程极其漫长,整整历时13个小时。

  无数的媒体扎堆来到法院门口持续开着直播,无数的市民也汇聚在此,从白天一直等到黑夜。

  只为给两个孩子的生母陈美霖送去鼓励,给张波和叶诚尘送去鄙夷的眼神。

  

  结果,苦苦等待来的结果是,择期宣判。

  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人对此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在事实明确的状况下,审理了整整十三个小时还没审完?

  据参加二审的旁听人员透露:

  原因是张波和叶诚尘两人,竟在庭审现场双双翻供了。

  说实话,叶诚尘的翻供尚且在人意料之中,她想活着的意愿人尽皆知。

  她的家属也曾多次向陈美霖开出30万起步的赔偿,只为求得陈美霖的一纸谅解书,但均遭到拒绝。

  但身为两个孩子亲生父亲的张波,翻供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不是觉得对不起两个孩子吗?

  不是口口声声喊着自己心里愧疚吗?不是连续三封狱中来信称想要为自己赎罪吗?

  果然,内心冷血到极致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

  视别人的性命如蝼蚁,视自己的性命如至宝,对待别人的生命有多漠视残忍,对待自己的生命就有多珍惜宽容。

  事实上,两人的求生欲望也确实强烈到让人咂舌的地步。

  此前的一审判决结果是,张波和叶诚尘两人双双死刑,但两人均提出上诉,这便有了万众瞩目的二审。

  原计划2023年4月3日开庭的二审,因为辩护人的申请,延期到了2023年4月6日。这里辩护人的意思,可以理解成为张波和叶诚尘的意思。

  本以为那已经是张波和叶诚尘最后的垂死挣扎,没想到两人在二审庭审上双双翻供,以各种漏洞百出、前后矛盾的辩词拖延时间,整整耗了十三个小时,换来“择期宣判”的结果。

  一拖再拖,能拖一天是一天,意欲何为,路人皆知。

  

  02

  很多人好奇,张波和叶诚尘绞尽脑汁的拖延时间,莫非真的有死刑改判的可能性?

  有位北京的专业律师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

  “除非是出现颠覆性的确凿证据,否则基本不会对判决结果产生太大影响,案件改判的可能性很小很小。”

  相对于媒体公布的,法院掌握的证据链条一定更加充足,即便张波和叶诚尘提供了一定证据,也还有交叉验证的完整且严谨环节,两人很难实现“改命”。

  律师口中的“基本不会”以及“可能性很小”,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严谨,毕竟面对着媒体镜头,在结果彻底出来以前,他哪怕心里再肯定,也只能选用这样更为严谨的表述。

  这一点从叶诚尘和张波的翻供内容便可以确实。

  两人虽彻底推翻了此前的供述,但却拿不出确切的证据,一条又一条堪称滑天下之大稽的辩词,不仅前后矛盾,并且漏洞百出。

  叶诚尘辩称自己有精神病,她表示那上万条谋划让两个孩子消失的聊天记录,是他们在冲动之下的商讨,也是她在精神病发作,精神混乱的情况下所发的。

  

  无疑将“精神病”当成了“免死金牌”。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没什么意义,因为国内精神鉴定的流程和结果是极其严格苛刻的。

  一方面是因为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想要取得相关资质十分困难,没有人愿意冒风险造假。

  另一方面则是鉴定过程会使用科学的测量仪器,以仪器数据和个体当下的真实反映为准。

  并非我们所理解的做做问卷,写写问答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蒙混过关。

  并且,即便真的是精神病人,也不意味着不需要承担责任,倘若在案发时处于清醒的状态,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依然要为自己的罪行负责任。

  而叶诚尘此举,无非只是争取重新鉴定的机会,目的还是拖延时间,期待转机出现。

  除此以外,她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意义。

  

  03

  相比于叶诚尘,张波的翻供则完全出人意料,辩词内容简直是侮辱常人的智商。

  他先是否认了自己将两个孩子推下楼,辩称两个孩子坠楼是意外,但被追问“既然没有杀害孩子,为什么要给陈美霖写忏悔信并求得原谅”时,张波哑口无言。

  

  最后又向两个孩子表示忏悔,也向陈美霖一家人表示了歉意,又向自己母亲表达了无法为她养老尽孝的愧疚,意思很明确,他已经辩无可辩。

  旁人很难揣测张波的心路历程。

  只知道一审阶段,张波几乎全程沉默,没有表达出丝毫上诉的想法,结果在上诉期限截止前,张波选择上诉。

  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波仍然在沉默,直至临近二审,连续在狱中给陈美霖写了三封忏悔信,希望能够求得原谅,但被陈美霖回信严辞拒绝。

  结果陈美霖又收到了张波的第四封信,第四封信有些蹊跷,不像是张波的文化水平能写出来的,也不像是张波的字迹。

  第四封信的末尾说“坐二十几年牢出来后尽我所有能力补偿你……”,落款是张波的名字,内容也是张波的口吻。

  

  这意味着张波的心路历程在持续变化,从接受结果认罪到抱有侥幸期待转机,在两种心态间反复横跳。

  至于让他内心升起希望的诱因,是辩护律师的点拨?是时间冲淡了愧疚?又或是别的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答案也不重要了。

  这一次双双翻供,让所有人皆意识到:

  张波和叶诚尘的话,一个字也不能信,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信,最为适合两人的结局,仍是一审的宣判结果。

  最令人意难平的,除了二审的“择期宣判”,便是两个孩子的生母陈美霖。

  

  许多人劝她二审不要去旁听,因为案件审理过程中过多的细节对她而言太过于残忍,但她还是去了,面无表情,目光坚定,眼里似有一团火。

  “择期宣判”的结果一经出炉便在网上掀起惊涛骇浪,舆论如潮般滚滚升腾而起,但陈美霖的个人社交账号却一直没有任何的更新,安静得出奇。

  身为局外人的我们,很难想象她如今的心情和状态,能做的只有鼓励,陪着她一起等待真正的判决降临,让她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至于那些口口声声劝她大度,选择共情张波叶诚尘的“圣人”,还是闭嘴吧。

  如果真的是出于无知,大可以保持沉默,粉饰无知,而不是以“圣人”姿态,劝不该放下的人放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