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想过上财务独立的生活,就得摆脱用时间换钱的思路

  某种程度上,我们有权选择过哪种生活,不合适可以换,选择之后就不要抱怨。

  为什么恨工作的人过不上FIRE生活?

  一些人憎恨工作。他们觉得之所以还去工作,就是因为缺钱,哪天不缺钱了马上辞职。一边被迫打工,一边恨工作、恨老板,时间长了容易精神出问题。

  这种人估计平时对生活都充满怨恨。经常恨这恨那的人,不可能内心平静。在打工的时候,他们觉得打一天工就吃一天亏;当了老板,他们会觉得发一天工资吃一天亏;退休之后,他们会觉得一生虚度,仍然很吃亏。

  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FIRE,而热爱的第一步是不憎恨。

  为什么想过上财务独立的生活,就得摆脱用时间换钱的思路?

  用时间换钱就是打工者的思路。工作一天,老板发一天工资;请一天假,老板扣一天钱。

  抱着用时间换钱的打工心态,很难财务独立。资本家不希望打工人财务独立,独立了还怎么拿捏?发工资只是希望劳动者别死且有精力投入第二天的生产。

  想财务独立,需要找到“一份投入,多份回报”的事。这是个对普通人最友好的时代,做自媒体就是这种事。

  比如:录制一段视频,上传到互联网各大平台。只要平台不倒闭,内容够好,我始终可以从这段视频的播放中获利。能持续输出内容,就是在向“一份投入多份回报”努力,这可能才是正确的方向。

  真正的核心是:摆脱一份时间换

  一份钱

  转而靠系统赚钱,系统放大了个人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一对一培训班”对老师很不划算,除非培训时同步录制,视频内容可以反复销售。

  互联网放大了我们的劳动,自媒体给了每个人机会。

  为什么良好的关系需要长时间培养?

  无论我们和谁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如果年轻的时候忙着赚钱,等老了跟家人朋友不亲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打工的逻辑是“能干就干,干一天得一天的钱”,“35岁之后会遭嫌弃”,“你投入时间,老板给你发薪,一把一利索”,以上都是冰冷的商业逻辑。只要能创造价值,就可以赚到钱。

  组织只在意我们是否创造价值,家人朋友才真正在意我们这个人。

  无论现在的你年纪多大,我都建议花更多精力陪伴家人,有时间跟朋友多聊聊,把目光从工作赚钱转向亲情、友情。好的社会关系需要培养。

  相比于打工讨好老板,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老去更需要我们的陪伴。

  生活是由时间组成的,把时间都浪费在工作上就是自我残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