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治学」陈庆立:谷文昌式的共产党人用他们不忘初心的精神和意志托起了中华民族不
原创 陈庆立 长安街读书会
陈庆立:谷文昌式的共产党人用他们不忘初心的精神和意志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党建治学
★★★★★
为深入领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刻含义,2019年10月3日,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与家人专程赴慕名已久的福建东山县,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拜访了谷老——谷文昌纪念馆和他生前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谷文昌同志堪称是我们共产党员的楷模,对他的事迹我早有耳闻。2018年我到中央党校学习时,就时常在宿舍楼前瞻仰他的雕像。但这次实地拜访,感觉激情燃烧。徜徉在纪念馆中,听着林丽华老师热情的讲解,很快把我们带入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眼前浮现出谷文昌带领群众战胜肆虐风沙和坚决处理“兵灾家属”问题的情景,我不禁心潮澎湃,双眼湿润,为我们党有这样善于担当、勇于尽责的优秀党员所庆幸、所震撼。正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所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古人在这段话里讲的就是人格力量,依靠道德人格才会使人心悦诚服。
金秋十月的东山岛海天一色,像清新的空气一样到处传颂着谷文昌同志的感人故事。虽然他老人家辞世38年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和事迹一直镶嵌在东山人民心中,没有因为他的离开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淡忘。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是我们党走向成功的关键。”这句话的内涵在谷文昌身上得到了充分展现。谷文昌是河南林州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工作,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他心中时时处处装着老百姓,用“关心百姓疾苦,兼济天下苍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
谷文昌把使命担在肩上,将责任牢记心中,用行动书写党的初心和对人民群众的忠诚。初到东山时,面对老百姓的灾难与痛苦,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一心想改变海岛面貌。谷文昌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自然条件再差,也要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东山县原有3.5万多亩荒沙滩,狂风起时飞沙侵袭村庄,吞噬田园。一觉醒来,风沙把老百姓的半个房门掩埋,房门常常推不开。在严酷的大自然考验面前,他没有退缩,而是用生命作抵押,以惊人的勇气和毅力带领东山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沿海百里木麻黄防护林,用一个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向人民交上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合格答卷。
从1950年到1964年,全县造林8.2万亩,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完成绿化。他带领大家大力发展生产,实现粮食亩产过千斤,老百姓称他为“谷满仓”。谷文昌病逝后,东山人民把他的骨灰埋在岛上,逐渐形成了每年春节“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如今的东山变成了国家级生态县和福建省环境最佳县。谷文昌同志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带领干部群众披荆斩棘的大无畏精神,诠释了他“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的铮铮誓言。在新时代的前进征程上,我们共产党人恰恰需要具备谷文昌式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
“不救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干啥!”
谷文昌时刻惦记着“责任”和“人民”。他常说:“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谷文昌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把百姓疾苦和民生福祉捧在心上、外化于行,以德政温暖民心。他不顾个人荣辱得失,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处理了“兵灾家属”和“大跃进”年代的“五风”等问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展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政治品格。
谷文昌说:“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有群众观点,为群众着想,从实际出发。”1950年,国民党残部退败台湾前,疯狂地抓壮丁补充兵源,从岛上抓走了4792个青壮年,仅289户的铜钵村,就抓了147名,一夜之间妻离子散,不少村成了寡妇村。但按照当时的政策,很多人都因此变成了“敌伪家属”。谷文昌向县委提出建议,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从而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在“大跃进”口号震天的年代,他与县委一帮人,以巨大的胆识和勇气,把群众对“大跃进”的热情,引向“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的具体行动,引向有序发展农业、渔业、盐业生产,使东山度过了难关。真正体现了谷文昌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不怕风险的斗争精神,践行了他“不救民于苦难,要共产党人干啥!”的坦荡胸怀。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谷文昌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对同事公正处事、倍加关怀,对亲属不徇私情、严字当头,做到了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一身正气,是我们党风廉政教育的光辉典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为政榜样。
谷文昌在东山工作期间,被百姓称颂为“东山翻身解放的带头人、幸福富裕的奠基人”“共产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心里清楚,东山的变化归功于党的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他只是代表人民行使好应有的职权。他常年脚踏黑布鞋、身穿灰色中山装,经常与群众一道,挽起袖子植树,卷起裤脚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他从渔民手中买来的一件旧大衣,一穿就是20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根治肆虐的风沙,谷文昌常年骑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破旧自行车下乡,走遍了东山县的每个角落。直到现在,他穿过的大衣和骑过的自行车还静静地陈设在纪念馆展室,向人们无声地述说着谷文昌的这段往事。
展室里有一个画面,背后的故事让我伫立良久。1963年春,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同志率领一行人到东山岛了解旱情,谷文昌只以地瓜青菜和小鱼小虾招待,得到叶飞同志的赞扬:“我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儿子,都是革命战士,吃番薯,心里踏实。任何人都不能拿人民的血汗铺张浪费。”叶飞同志是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我刚到全国人大机关工作,根据我接触叶飞同志的感觉,说这番话符合他的性格特点。
“干部家属不能搞特殊化,要看看老百姓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不能一饱忘百饥啊!”
1962年,大女儿高中毕业,心想父亲肯定会为自己安排个好工作,可谷文昌只让大女儿当了个临时工。1976年,他的小儿子高中毕业,按政策可以留在父母身边工作,可谷文昌执意要他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南靖县知青点锻炼。在谷文昌严格的家风家教影响下,他的子女都没有从“当官”的父亲那里占到什么“便宜”,与普通老百姓一样靠挥洒汗水,在社会实践中摸爬滚打。谷文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就像一面镜子,昭示了共产党人“朗如日月,清如水镜”的人格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潜绩”与“显绩”》的文章中,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记得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200多位县委书记座谈,在叮嘱大家要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时,又一次深情谈起谷文昌的事迹。这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主题教育,向谷文昌同志看齐和学习做了思想上的动员,为服务人民的共产党人树立了人生道路上的航标。
万里清风来,百花次第开。站在东山岗,抚今追昔,感受脚下这片土地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口碑无价,心碑永恒。“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谷文昌在东山工作的这14年,他为人民的利益,可谓夙兴夜寐,不畏艰难、奋力拼搏,以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无比信赖和广为传颂。我不禁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所有发展的成就,不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他们的奋斗、牺牲甚至生命换来的吗?正是谷文昌式的共产党人用他们不忘初心的精神和意志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吹响了奋发有为的冲锋号角,成为我们党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代表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左传》有言:“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意思是为政者要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播种浇灌,除草施肥,日夜操劳,才能最后得到好收成。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只有殚精竭虑、久久为功,才能成就事业、造福一方。正是谷文昌同志的初心坚守、锲而不舍,才能取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成就!也正是以谷文昌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给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凝聚起薪火相传、蹈厉奋发的强大力量,成为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谷老,我们永远敬重您,热爱您,学习您!”
(陈庆立:长安街读书会成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原标题:《「党建治学」陈庆立:谷文昌式的共产党人用他们不忘初心的精神和意志托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