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那3个让我脱了层皮IT内定|那些就职冰河期里的故事

  2020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

  就职可谓南上加南

  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依旧成功获得3家公司的内定夏同学

  到底都做对了那几步?

  一起去康康他的心路历程pa!

  

  夏同学

  出身院校:早稻田大学

  专业:金融+经营

  就职时间轴怎么设定?

  2019年

  1 自己分析シート(6月から)

  2 業界分析フレームワーク(6月から)

  3 インターンES面接(6·7月)

  4 インターン参加(8·9月)

  5 ES作成(11·12月から)

  2020年

  6 本選考説明会参加(3月から)

  7 本選考ES提出(6月)

  8 一部企業でSPI、GD試験開始(7月)

  9 本選考面接(8月から)

  10 内定

  说明会ES GD

  一次面试二次面试 终面 内定

  时间跨度

  2019年6月开始搞intern,只去了一家,一来因为比较害怕,所以逃避;二来没什么自信,觉得自己日语不好,大神太多。

  2019年11月参加了一次学姐公司的面试,因为啥也不懂,乱说。而且当时日语发挥真的很不好,所以就很理所当然的掉了。

  2020年3月说明会解禁,才真正开始重视起来。可以说是行动比较晚的。

  然后3月刚开始准备,所以只投了个位数,4月投了10+家,5月投了20+家,6月投了20+家。

  我统计了下一共报了59家公司。最终6月底到7月初,来了3家内定。

  报了几个公司?

  除了极个别的互联网公司和通信业界,几乎都是SIer业界,不论大手还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微型公司,我都有报。

  原因:

  第一为了不分散准备的精力

  第二我真的对IT很感兴趣

  第三其他业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写志望理由。

  所以准备集中精力搞IT业界,特别是SIer业界。

  拿了几家内定?

  3家,都是大手或者大手子公司。

  第一个是独立系的公司,在业界前10左右,主要是做和消费者相关的一些系统,比如航空公司的机票预约系统之类的。算是和消费者比较近的,相对于其他那些只做BtoB企业系统的企业,我对这家更感兴趣一些。并且加班少,平均下来工作日一天只有一个小时的加班时间。这在IT业界里算非常少的了。还有就是人非常的亚撒西,对我都很好,永远是笑脸相迎,没有为难过我。后来跟其他内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也都是一样的感觉。

  第二个是一个大手maker的大型子公司,这个maker消费类电子产品比较有名。这个公司的影像处理比较有名,跟很多大型公司和活动有合作。虽然牌子很响亮,但是从工作内容,发展前景,福利厚生,加班时间,等各个维度衡量之后,我没有选择它。

  第三个是一个超级大手SIer公司的子公司,只有一两百人的规模,然后项目只能靠母公司来分配,之后发展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就没再考虑。

  为什么不走本专业?

  其实自己的直系学姐也去了Maketing业界工作,看起来比较专业对口,写志望理由也比较好写。but,

  1, Marketing其实是一个很小的业界,公司不够多,除了インテージ,マクロミル这种规模大一点公司的比较爱招外国人外,小一点的一年只招一两个外国人甚至不招。准备这种业界比较浪费精力。

  2. Marketing其实能做的工作有限,日本社会相对而言,尤其是对于文科来说如果技术门槛不是很高的话,可以选择很多业界,自己对IT这块儿很感兴趣,日本的IT又很不发达,所以作为一个对技术,对ものづくり,对交互有追求的人,想尽自己所能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吧。

  (以上仅代表我的个人意见,随时欢迎反驳哦)

  

  今年这么难,为什么坚持在日本就职

  1,自己比较喜欢日本,想留在日本。

  2,日本社会发展相对成熟,在薪酬,医疗,社会福利等方面高度发达,给我带来一种安全感。

  3,地理距离比较近,坐飞机回去和在国内大城市区别不大,父母也比较安心。

  4,国内就业大环境也不好,特别是疫情发生后。不想放弃在日本高质量的生活,换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重新打拼。

  日本IT业界跟中国IT业界的不同

  我们在中国通常所讲的IT业界,其主要是指B2C的互联网公司。以BAT为代表,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电商物流,游戏,视频音乐等服务,因此为人们所熟知。但其实,IT业界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除了B2C之外,还存在大量的B2B公司,也就是面向企业提供IT服务的公司。这类公司由于不面向社会大众,因此曝光度不大,在学生中的品牌认知度较低。

  ● 1. インターネット業界

  代表公司:Yahoo、楽天、Amazon、Line、CyberAgent、SBI

  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讲的B2C的”互联网公司”,覆盖EC,广告,金融等领域。

  ● 2. ハードウェア業界

  代表公司:富士通、HP、DELL、SanDisk

  卖电脑或电脑周边产品硬件的公司。

  ● 3. ソフトウェア&ミドルウェア業界

  代表公司:Microsoft、VMware、Oracle、SAP

  B2C或B2B的应用,数据,中介件软件制造商。

  ● 4. ゲーム業界

  代表公司:任天堂、SONY、BANDAI NAMCO、Gree

  游戏公司也可归分到制造业业界中。

  ● 5.システムインテグレーション(SI)業界

  代表公司:NTTData、IBM、Accenture、富士通、NEC系统整合服务商,DX的带头的产业,不生产技术但是是技术的搬运工。SI业界也可归分到咨询业界中

  上述1~4的业界除了Yahoo、楽天等有不少海外业务的互联网公司会招收一定比例的留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公司几乎是不招留学生的。

  因为与中国不同的是,互联网经济在日本一直是个问题儿童。虽没有中国那样泱泱14亿人口的红利,但近1亿人口的市场也够不少互联网大佬施展拳脚了。可这几年来的实操结果是不尽人意的,截止去年年末,中日的独角兽比是96:3…

  没有中国那般的大流量市场作为催化剂来推动,就无法催生匹敌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的创新活力,创新的活力不够,VC自然也不感冒(孙正义说过日本根本没啥好投的互联网公司),再加之日本的IT人才是真的少得可怜,互联网公司就只能靠几家大手来撑一撑门面了。问题还有很多这边不细致展开。

  到这里又要回到主题了。不是说好的靠IT杀出一条血路么?搞DX发财致富么?日本互联网经济又不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上述的第五个领域システムインテグレーション(SI)業界。

  由于日本有着已经高度成熟的商业模式,伴随着大量的现金内部保留比率充足的大手企业存在,日本的互联网更像是为传统大手企业服务的工具。这也决定了日本的IT业界比起中国更加侧重于B2B。加之前文的介绍,在这艰难的疫情求职环境中,可能进入SI业界帮助企业做数据化转型,对于广大留学生而言无论是对于现阶段的成长或将来的职业规划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日本IT招人的特点?

  1,不用会打码或很少需要打码。在日本的SI业界中,我们一般会进入的大多数公司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案件中一般系统还处在企划或设计的阶段。在此阶段更多需要的是与客户的沟通,去帮助客户定义他们真正的需求,或是根据需求去设计图纸。一般设计完图纸之后会外包给中国、印度等“码农工厂”将图纸的代码落地,交付上游之后日本这边做测试验收,最后演示给客户爸爸看。因此整个项目的流程中,我们的工作主要还是以沟通为主,不需要大学的专业对口背景。

  2. 日本的IT公司研修系统相当完善。哪怕是文科生,进公司后也不需要担心跟不上。大手SI公司一般都会准备将近3个月左右的研修期,以及之后的OJT项目。最长的甚至有1年左右的IT研修!如果要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基本都能跟上节奏。

  3. SI公司基本都是【文科生大欢迎】。缺人对于所有日本IT公司而言都是硬伤,市场环境如此之好,是家公司都想分一杯羹。因此,即使是文科生公司只要愿意招,就一定有自信让你发挥自己的潜力。

  小结一下,日本的IT业界(特指SI业界)需要的人才可能需要具备这几点能力:

  * 交流能力

  * 能获得客户信赖的亲和力

  * 较强逻辑思维

  * 一定的学习能力

  日本和中国就职的不同?

  1. 业界分类明确 找人的人物像比较明确 比较好攻略

  IT业界可能希望主动学生是否抗压甚至持有IT方面的证书,咨询业界可能希望能招到逻辑思考能力极强的学生,制造业则侧重学生对自家业务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公司的志望度等等

  2. 很难出offer

  国内基本上就是多投多出,少投少出。投入产出比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在日本,留学生平均30~50家才能出一家内定,因此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很高。

  从环节上来看,几乎每一环对于我们这些外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比如一开始的ES和GD,就能刷一大批留学生,更何况后面少则二到三轮多则四轮的面试。

  3. 侧重点不一样

  国内招人比较侧重笔试成绩和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当然专业知识通过面试来体现。这跟欧美很接近。

  日本就自成一派,不怎么看重笔试成绩,甚至网测就是走个过场。

  重要的是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国内找工作更像相亲。只是条件好还不行,条件好的多了去了,重要的是合不合得来,顺不顺眼,是不是我们公司想要的那种人。

  比如有的公司比较雷厉风行,不苟言笑。有的就非常的亚撒西。还有的很侧重对用户服务的意识。

  今年的大环境

  确实很困难。从前辈口中得知,往年到四五月份,其实大多数留学生都能有一个内定来,至少报个底的。但是今年身边完全没有同学四五月份拿到内定,最早也是六月中旬左右。

  到了五月底六月初,内定率只有13%,也就是几乎10个人里面才有一个内定的。原计划在日本就职的人里面,大概有一半左右的直接放弃或者暂停。因此情况特别的艰难。

  7月底内定率只有32%,远低于19年的40%。而日本人此时达到80~90%左右了。

  

  2020就职有什么不同?

  几乎各个环节都不一样了。

  1. Online说明会。因为疫情的原因,说明会99%都是线上召开。就少了近距离接触社员和OBOG的机会,也减少了刷脸的机会。

  2. ES几乎没有变化,早就过了手写的年代。

  3. GD绝大多数被取消了。Online GD很难进行,开着摄像头,不是实地的协作,几乎难以讨论出成果。

  4. Online面试,减少了很多跑腿的时间和路费。但是更难读懂对方的反应。而且有网络信号不好断联的可能性,我曾经遇到过,虽然不是你的锅,但节奏打乱难免会掉印象分,这种卡了很久的,我几乎都掉了。

  成功诀窍和建议

  1, 互相扶持的朋友:你们一定可以互相搀扶着到达终点。

  精神上的折磨会持续很久很久。一开始我觉得还好,有信心,毕竟是男子汉。大学院都拿下了,就职无非就是更难一点。况且听过学长学姐的苦难经历分享,可以说是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了。

  但还是那句金句所说的一样:你始终是比较擅长安慰别人,一旦轮到自己就不知所措。

  相似的道理,一旦遇到了各种困难,

  比如ES不知道咋写,熬到天亮都没憋出来,头发都快秃了的时候;

  面试准备的面面俱到,打起十足的勇气,被问到了没准备的问题,卡壳,然后拜拜的时候;

  或者觉得自己ES写的很好,面试感觉也很好,就是不知道怎么的就掉了的时候;

  亦或是明明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终面试,却收到了祈りメール的时候;

  整个人就会像坠入深谷一般地失落。

  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感觉到痛。

  并且,这种痛,每个人都要经历三四十遍,甚至五六十遍,到怀疑人生,极端痛苦。再到麻木。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扶持,一起前行的伙伴。

  首先是精神层面的,你们说着同样的语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差不多的求学经历,这些都导致内定的难度基本是相同的。

  你们都报过同一个公司,几乎同时来了祈りメール;都经历过几个月颗粒无收的痛苦;

  因此彼此的交流能够减缓和化解压力。

  你受不了了,想放弃,跟朋友讲了,朋友给你打气,你咬牙坚持把ES投出去了。没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第二个是互相帮忙。比如可以互相练面试,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纰漏。比如可以互相交换公司情报,不要小心眼儿,多一次交换对彼此都是双倍的机会。

  当然,不可能是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得内定,总有先后。这个时候如果是你先得了你可以选择沉默,就算告诉对方也不要兴高采烈,因为你的内定对对方来说是更大的压力。

  如果是你的同伴先得了内定,也不要过于焦急,你们程度接近,所以获得内定的时期不会差太远。没准内定通知也在路上了。

  2. 表格统计进行进度跟踪

  我本人非常喜欢用表格来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管理。(同意,夏桑在备考的时候,其考学笔记就在我们中间穿成佳话)

  

  因此就职的时候也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表格体系,包括公司基本信息,报名ID,下一次选考的时间,目前最新的进展,上一次选考的细节和改进等等维度。

  不仅可以实时把握自己的情况,而且能把之前的反馈用到下一次面试之中去。比如上次一个公司问了我没准备过的问题,面试完赶紧记下来,准备好答案下次就有备无患了。

  3. 思维导图的梳理和日复一日的练习

  我还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面试问题的逻辑梳理,比如和学业相关的有哪些问题,和个人生活相关的有哪些问题,和业界志望理由相关的有哪些问题,和公司志望理由相关的有哪些问题,分层分模块,做一个全面的分类和梳理。然后各个模块,各个问题之间一定要有一贯性。比如我的大学时代,也就代表了我过去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现在的生活和研究,也就代表了现在的自己。我以后想在贵公司实现什么梦想,也就是未来的自己。这三者之间一定要有一贯性,不能有矛盾。理好之后,不仅对自己的认识更加的全面,面试的时候大脑的思路也会更加清晰。

  然后就是以这个思维导图为指南针,日复一日的练习,不断的改进内容的用语等细节。

  面试十几家之后,其实很多答案可以很顺畅的表达出来,不仅没有背的痕迹,也能达到对答如流,万变不离其宗的境界(当然说的有点玄乎,我远远没达到这个境界,但一直朝着个方向努力的,事实证明是没错的)。

  4. 业界集中选考

  不要报太多的业界,每个业界的划分很明确,所以导致准备每个业界的人设和说辞都相差挺大。否则不仅准备时间加倍,精力会分散,而且面试的思路也会分散。

  还有一点就是,面试其实面的是业界。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你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来我们公司。如果不了解业界,不了解其他公司,那么这个问题只能瞎掰或者比较浅。最终导致gg。那么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个业界要报很多公司,要做很多业界研究。从这个侧面来看,为了成功率,精力也是不允许你报太多业界的。

  5. 多投多投多投多投

  说到底,都是缘分惹的祸。

  日本人很喜欢说ご縁,也就是缘分,其实就职完全就是看缘分。中小公司不一定要你,大手不一定不要你。精心准备一轮就掉,无心插柳一路内定,这种事情真的很多。身边无数的例子。

  学长学姐在我就职开始前也一致跟我讲说,其实你看对方的第一眼就基本上能知道今天的面试能不能过,虽然有点马后炮但这种感觉真的很微妙并且很强烈。

  有的面试官不知怎么的就很聊得来,有的就不苟言笑双方都盼着快点结束。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你能不能进下一轮。当然也遇到过笑面虎,嘻嘻哈哈就把你挂了,但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真实的。如果一路下去,从人事到现场社员再到高层,都能跟你聊得来,都觉得你就应该是我们公司一员,那么你就稳了。

  假若有三次面试,那么这个概率,是三个0~1之间的数字相乘,最终一定是很小的数字。那么怎样将这个概率最大化成更多的内定机会呢,那唯一的就是多投。

  我一个学长投了一百多个公司,前几天刚拿到内定的朋友也投了将近上百家。如果做不到的话,五六十家总得要有的。每一家都好好的搞,绝对有对的缘分。

  6.逆質問

  面对公司的提问很重要,作为主动提问者,千万不要用网上的模板,最好是结合自己情况和想法,对不同的面试官,提出不同的问题。如:

  针对人事:可以具体公司章程的问题。

  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可以提问工作中具体的操作的问题。如: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想问一下您的评价和建议。

  高层:战略的问题。如参加过说明会,贵公司的氛围很好,请问在您的眼中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样的?

  7.塾的帮助

  有一些就职私塾可以参加,好处是对整个就业市场也会有更清晰的理解。同时老师可以针对你的情况给你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ES。

  但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对私塾的要求也不同,建议多对比几家选择适合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