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何能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三部?

  明朝末年可谓内忧外患之并行、局势大乱,而东北之“辽事”则是当时特要之事项。“辽事”之起,在于明末建州女真之乱,而究其源头,则是明廷因一次误会与努尔哈赤结下的“杀亲之仇”。但是因为当时建州女真相对实力弱小,努尔哈赤选择了先统一女真各部,再伺机攻打明朝。一、努尔哈赤崛起万历三年(1575),努尔哈赤的外祖父——明朝建州右卫都督王杲,被明末名将李成梁带兵生擒,其后于八月“槛车致阙下,磔于市”。在此王杲之子阿台得以幸免逃脱,阿台之妻即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之孙女。然而明廷亦不放纵其残余之势力,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李成梁又因阿台势力仍存,若不除之恐为大患,于是以“阿台未擒,终为祸本”为名领兵讨伐,攻打此时阿台的大本营——古勒寨。

  

  古勒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李成梁围困数日无果,于是僵持。这时努尔哈赤之祖父觉昌安担心孙女安危,故同儿子塔克世一同来劝降阿台,望存其夫妻二人。另一方面,建州女真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亦有巴结李成梁之意,于是他主动献策,利用城内居民兵困日久之倦,在寨城下伪称李成梁已有命令,只要有人能除掉阿台,即可为城主,于是有阿台部下因命弑上,并开城门迎明军入内,迎来的却是一场屠城。觉昌安、塔克世、阿台等努尔哈赤的亲属,全部命丧古勒寨。在短短八年之间,明王朝之将领接连杀死了努尔哈赤身边的至亲人物,努尔哈赤的这些亲属的噩耗,给其以沉重之打击。努尔哈赤此后与明廷交涉皆未果,只能先将矛头对准出卖其父祖的尼堪外兰,从此开始了数十年的征战生涯,以其父祖之遗物十三副遗甲起兵,并屠牛祭天。

  

  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后,起初其对于明廷之态度,仍是处于臣服状态,鉴于其当时的势力并不足以与中央政府抗衡,故而依附之而徐图抗之。因此,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努尔哈赤做了两件事情,一则巩固内部,二则拓展外部。努尔哈赤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创立一系列制度,以管理民众、巩固自己的权力。大体来说即是创立八旗制度、建创城池、巩固统治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创立满文等。其中八旗制度之兴起,可谓努尔哈赤巩固内部、管理民众之最重要的措施,努尔哈赤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了后金,也有了自己的年号——天命,故日后其又称“天命汗”。

  

  而对外他开始了统一女真本部的过程。在此,首先要明晰明朝末年女真族之分部概况。女真族其实早在明朝初年便已经分为了三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东海)女真,其中建州女真以及海西女真是此时东北女真的主要二部,整合女真,即要在此二部之中下手。而努尔哈赤所在之建州女真这时又分为八个部,这时他的立足点,则必须是统一八部而后再向外图之,于是他花费了十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而后便向海西女真攻进,经历了著名的古勒山之战,慑服了海西女真,终于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攻灭了叶赫部,总共用了三十六年,统一了女真。其实在攻灭叶赫部之前,努尔哈赤就于天命三年,即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当众宣发“七大恨”,以此誓师与明朝正式为敌,这“七大恨”即是与明朝为敌的七大理由。这也就是努尔哈赤公开向明朝宣战的标志。自此之后,后金与明朝在东北的战争,开始成为明末的一项军机大事。

  

  二、明军惨败萨尔浒1.抚顺、清河之战在天命三年(1619),努尔哈赤触发了抚顺、清河之役。首先攻打的即是抚顺。攻打这里出于几种考量。第一,抚顺是辽东要塞之地,兵家必争之所,这里地形复杂,守军即是防备再细密,亦难以观其全貌,故而突破疏于防守之处极为容易;再者,抚顺与建州女真的地理位置关系极为密切,建州女真若想在辽东驰骋,必须要攻下此处,作为咽喉要道扼守。再来,努尔哈赤对抚顺非常熟悉,盖因其年轻时,经常来此做贸易,因此对此处了如指掌。于是,在四月十四日后金军兵分两路开始攻打抚顺。其攻势甚巧,并不强攻硬取,而是以智取为主。后金军伪装成商旅,混入平民百姓之中,进入抚顺城再里应外合之计策,招降了抚顺守将李永芳,而随后紧急前往抚顺剿后金的总兵官张承胤,亦力战死去。

  

  在同年七月二十日,努尔哈赤乘胜追击,攻打清河城。此次战役,努尔哈赤采取的仍然是智取为主,强攻为辅。努尔哈赤先是佯装攻打海西女真叶赫部,以麻痹明军,使得刚刚上任的辽东经略杨镐也受其迷惑,放松警惕。最终努尔哈赤攻破鸦鹘关,围困清河城并最终攻破,守将邹储贤等奋力抵战,最终失败殉城而亡。自此,抚顺、清河之战结束,以后金军之全胜为结局。2.萨尔浒之战明朝为了挽回败局,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初一,对后金触发萨尔浒之战,想要在辽东战场上占得主动权。这时的明军总指挥仍然是辽东经略杨镐,其大本营设在东北重镇——沈阳。当时明军的四路大军,约略12万人,号称47万人。而这次的进攻战略,则是分兵夹击,分为东西南北四路大军。西路军是此次萨尔浒大战之中明军的主力,由总兵官杜松率领,共有兵力约6万人,可谓浩浩荡荡的一支大军;这支军队从沈阳自西面攻打赫图阿拉,因为途径抚顺关,故而又称之为抚顺路。

  

  东路军是一支混合军队,不仅有明朝军队,仍有明朝之藩属国——朝鲜之联合作战,总兵官刘綎为将,加以朝鲜方面之元帅姜泓,共有约万五千人,从东面进攻赫图阿拉。北路军也是一支混合作战之部队,由明军与海西女真之叶赫部兵合力作战,以总兵官马林为首,从北面攻打后金国都,兵力共两万余。最后的南路军,是由李成梁之子李如柏坐诊指挥,因自清河而出故而又称清河路,这支军队约有两万人,为此次大战中战斗力相对不占优势的一组。

  

  然而,努尔哈赤并没有被这四路大军所慑服,当时八旗军之兵力不到十万,从数量上来说,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明军队,确实不占优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明朝此时即算是把他的优势分散化,原本有着无可比拟的兵力,如今分为四路大军,虽有优化军队部署之说,但是仍有漏洞。努尔哈赤便是抓住了这个漏洞,将八旗军中之优势兵力集中起来,利用明朝四路军行军速度的快慢,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于是便按次序,先破西路的杜松,再破北路的马林,再来是东路的刘綎,最后是孤立无援的李如柏。四路军队之中,有三路覆灭,主帅官杜松、刘綎战死沙场,李如柏逃回大本营后畏罪自杀,明军的势力被大大打击。自此明军亦陷入了被动局势,萨尔浒之战可谓是明清战争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