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答好“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这张答卷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这样告诫领导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将人民比作老师,言简意深地道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无尽的力量。开展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汲取“人民之师”的才智和力量,切不可“自以为师”。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和力量源泉。紧紧地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每一项胜利都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战争年代,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浓于水的关系,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遭遇困难时,人民群众总会倾力相助,比如淮海战役的胜利被陈毅将军形容为“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京剧《沙家浜》中阿庆嫂为了掩护新四军伤员,与敌人展开周旋,保护了新四军伤员。从中见证了人民群众与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军队牢不可破的鱼水关系。党的实践证明,紧紧地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脱离群众,我们党就会经受挫折,甚至失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个传家宝都不能丢弃,必须好好珍惜。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甘当小学生。“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智慧和能量。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就要放下架子,甘做小学生,虚心向人民请教,问计于民,扑下身子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苦。通过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制定的政策才会更符合民意。否则,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做任何事情不与群众商量,最终就会严重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修为。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贵在知行合一,始终把人民视为“座上宾”,自觉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心里有群众,就会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解决;心里没有群众,就会对群众诉求漠然置之,全然不放在心上。领导干部的楷模焦裕禄同志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白天一身泥,和人民群众同劳动,晚上则到每一户群众家中嘘寒问暖,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他把自己比喻为“人民的儿子”,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人民公仆孔繁森同志在西藏阿里工作期间,心系当地百姓,到牧民家中促膝谈心,为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发展做出了贡献。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心里有群众,行动最能说明一切。领导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就会把你当成亲人,主动反映问题和困难,这就是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
“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是我们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力量支撑。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因为背后有人民的支持。战争年代我们党得益于人民的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建设现代化强国,人民群众依然是我们党依靠的中坚力量。人民群众是胜利之基、力量源泉。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记总书记嘱托,学好“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这门“必修课”,在新的征程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交上一份优秀的“人民为师”的新时代答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