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绞肉机之战:为什么攻克柏林,苏军付出了35万人的代价?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对于二战德军来说,巴巴罗萨行动的顺利进行,并没有让他们尝到胜利的最终喜悦。1945年的那个春天,盟军从东西两线压顶而来,直逼德军的心脏柏林。然而这场柏林战役,开始让苏军付出了超过35万人的代价。
![]()
穷途末路的德军,为什么会殊死抵抗苏军的进攻?在柏林战役前,西线盟军已经越过了莱茵河,直逼鲁尔工业区。这是德军最后一块有价值的肥肉,拿到了鲁尔地区,下一步就是柏林。在相对距离上,苏军距离柏林60公里,而西线盟军的距离是120公里。西线盟军总司冷艾森豪威尔很知趣,将攻击的重点转向了波罗的海,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
柏林已经注定将被苏军收入囊中。此时的苏军却也心生怀疑,担心德军正在跟西线盟军商量所谓的和平协议。为此苏军一定要不惜代价,拿下柏林,这是他们赢得的荣耀。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打响,苏军短时间内集结了大概250万人兵力,战机7000多家,坦克等装甲车超过6000辆,还有4万多门火炮以及迫击炮。
![]()
这样的火力,已经足以将柏林摧毁一次又一次。而此时的德军,却在盘算着如何向英美投降。德军深知自己在东线战场的所作所为,一旦投降苏军,自己将会迎来怎样的结局。彼时阿道夫还在世,德军为了自己的未来,也需要跟苏军拼死一搏,只求英美联军快点赶到。在后勤保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德军在柏林和苏军交战在一起。
德军依靠着先前建立的坚固防线,阻挡着苏军的进攻,而苏军的进攻意愿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付出的人员伤亡越来越大。一直到4月21日,苏军才抵达柏林城下,开始对柏林进行合围。德军试图把柏林变成第二个斯大林格勒,跟苏军争夺每一条街道,虽然正规不过数万人,但还是有许多平民参与了战斗。苏军只能以人海战术进行攻击,分割包围柏林的每一条街区。
![]()
在4月30日这天,柏林的帝国大厦被苏军占领,阿道夫饮弹自尽。战火又断断续续烧到5月2日,柏林守军才投降,5月8日,德军签署了正式的无条件投降书。是苏军的一鼓作气,浇灭了德军的最后希望。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