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只能当个草民
#寒门出贵子#
“寒门”一词出自《资治通鉴》,指的是古时因家境贫困而难以被录用的官员。与之相对的是“高门”,指的是因家境富裕而被录用的官员。
寒族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的官员,二是朝廷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在偏远地区设置的“流官”。
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为了迅速平定叛乱,将各地流亡的官员收归中央管辖。其中有一批官员是因为战乱而逃到了边疆地区。这些人不仅家徒四壁,还经常受到当地豪强们的欺负。后来朝廷为了安抚这些流亡官员,便将他们调回京城担任地方要职。
当时朝廷规定,流亡官员不得携带家眷,只能和当地百姓一起生活,朝廷不会给予他们任何特殊待遇。他们被称为“寒族”。
虽然这些“寒族”是被迫被征召入京任职的,但是这些人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中有些人因为不愿做“寒族”而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在古代社会中,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被称为“寒门”,而地位较高的人群则被称为“高门”。所以这个词原本并没有贬义,指的是平民百姓和官宦人家。
但是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阶级不断分化,原本的含义被改变了。如今用来形容出身贫寒、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没有地位的人。
寒族中也有一些人出身富贵之家,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曾说:“当日你老祖爷爷从龙入了仕宦之门,你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族。”
所以寒族中也有一些人出身较高,比如西汉时期出身于大司马大将军之家的刘询(汉宣帝)、刘询父亲刘进(汉元帝)等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