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丁前溪: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文/言三午
丁前溪,诸城县人,家中富有钱粮,素有侠义之风,轻生重义,济弱扶危,平生最钦慕西汉游侠郭解的为人。行御史台风闻他素日任意施为,颇不合法度,便差人查访他,丁前溪就逃走了。
一路逃到安丘县。忽遇大雨,便在路旁一家旅馆暂避。不料直到中午,雨仍是下个不停。此时,来了一个少年,盛邀丁前溪去他家做客,服侍殷勤,酒馔丰盛。到了傍晚,雨下依旧,丁前溪便留宿他家。少年切了细细的草料,外加黑豆,喂饲丁前溪的坐骑,供给十分周到。
丁前溪询问他的名字,少年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内侄。主人喜好交朋友,可巧他外出了,不能陪客。家里只有娘子在,不方便出来接待。家道艰难,不能厚待客人,万望体谅。”丁前溪又问主人做什么工作,方才得知他家并无财产,仅靠每日设小赌场抽头,聊以糊口而已。
次日,大雨连绵如故,少年供给毫无懈怠。傍晚时分,丁前溪见少年所铡草料湿哒哒的,明显长短不齐,不由得心下疑惑。少年说:“实话告诉客人,贫穷之家并无草料饲养牲畜,这湿草是娘子刚从屋顶扯下的茅草。”丁前溪疑心更甚,料想他定是借此索要报酬。天亮后,丁前溪付钱给他,少年推辞不接受。丁前溪强递与他,少年只得拿钱进屋。过了片刻,出来,把钱归还客人,说道:“娘子说:‘我们不是以开旅馆谋生的人’。主人在外,曾经几天随身不带一文钱。客人来到我家,怎能向你要钱呢?”丁前溪赞叹不已,躬身告辞。临别嘱咐说:“我是诸城县丁某,主人回来,请转告于他,改日得闲,务必来我家做客。”
此后几年没有彼此音信。恰遇这年大饥荒,杨某十分困窘,束手无措。妻子随口劝他何不去拜访丁前溪。杨某欲待不去,但家里连吃的都快没了,只得依妻子所言去碰一碰运气。
来到诸城县,烦守门人进去通报了他的姓名。丁前溪想了半日,没丝毫印象。杨某再三说明前后原委,丁前溪方才想起来,趿拉鞋子忙迎了出来,喜得上前作揖,接上大厅。丁前溪略略上下打量了他两眼,见他衣服破旧,鞋跟绽裂,将他安置在暖和的房内,整治酒席款待,尊宠礼遇异乎寻常。
第二日,丁前溪又为他量身定制衣帽,使他里外一新,暖暖和和。杨某深感丁前溪的义气,但心中着实惦记家中之事,越发忧虑。杨某住了几天,丁前溪竟浑然不提接济钱物赠别之事。杨某心焦至极,只得忍耻说道:“我不敢瞒你。我来时,家里余粮不足一升。现在这里受到热情招待,我固然高兴,但妻儿怎么办呢!”丁前溪说:“不劳烦虑,我已代你料理。请宽心稍留,我再想法资助你些路费。”当下派遣仆从招来众多赌徒,让杨某坐场抽头,一夜杨某便得了百两白银。丁前溪这才恭送杨某回家。
杨某回家看到妻子,不禁大奇,只见妻子通身穿戴鲜明齐整,又有小婢女在旁服侍,忙惊问是个什么缘故。妻子说:“自你离开后,第二天便有一群仆从驾车马送来布帛和粮食,将之满满堆积了一屋,回话说是主人丁前溪着他们送来。又赠了一名婢女,听我使唤。”杨某感动不已。
从此,杨某过上了小康生活,再也不屑于从事原来的工作了。
-完-
注:本文翻译自《聊斋志异·丁前溪》,在翻译时,我对原文做了适量地修改,以便大家能更好地理解故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