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就是在学习上放任自由(深度好文)
本文首发知心教师(ID:zxjs365)
开学后不久,我教的五年级班上有位学生家长找我咨询:
“老师,我认为教育就是要‘静待花开’,小学阶段让他顺应天性,拥有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置可否,问她:“那你遇到什么麻烦了吗?”
她说:“前几天到朋友家做客,她家孩子背的古诗和单词,至少是我家孩子的三倍!
我想问问您的看法,孩子是不是落下了,要怎么调整孩子的学习?”
听到她的问题,我心里了然,她只看到了“静待花开”,却忘记了花开还需要“耕耘与浇灌”。
发现孩子被人远远甩下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孩子要想赶上同龄人的进度,要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努力。
这对孩子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今天这篇文章,希望所有家长都能抽空读一读,避免走进“静待花开”的误区。
学习不可能是快乐的,
家长别再一味退让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
“现在人们讲快乐教育,可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教育一定有痛苦的成分。 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在不断地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
近年来,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娇惯、纵容确实已经达到了一个丧失底线的地步。
上个学期,我给四年级的学生们布置了一个300字的读后感作业。
收齐检查时,我发现一个学生的字迹明显与往常不同。
书写整齐,没有错别字、拼音字,甚至没有任何涂改。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家长,替孩子做的作业。
之后,我联系上这位家长,他不光没有任何悔改之意,反而生气地说:
“你们布置太多作业了,我家孩子九点就要睡觉!”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倍感悲哀。
这份作业是周五布置的,孩子周六日有整整两天时间去完成。
其他孩子都能独立按时完成,他们家的孩子,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
白天贪玩,晚上就应当牺牲一定的睡眠时间。
这是犯错、懒惰应该付出的代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盆散沙式的放任教育,必然不堪一击。
等到他走出社会,父母还能替他完成工作,替他跟领导顶嘴吗?
《虎妈猫爸》里有句台词说的很对:
“这个世界上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纵容你。 不会因为你可怜,不会因为你长得漂亮就迁就你。 这个世界很残酷,你必须有真本事,不然谁也帮不了你。”
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别让你的退让,造成孩子一生的遗憾。
惯子如杀子,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着点“狠心”
《清华学爸教子经》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 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你可以让孩子相对自由,但绝对不能不加约束、引导。
“浪姐”郑希怡在一档综艺中,表达了自己的“放任教育”理念。
她给自己5岁的女儿报的兴趣班,只有学种菜,没有任何教育类的课程。
她甚至认为孩子7岁之前都不需要学写字,快乐就好了,压力她来承担。
张亮当场质疑郑希怡:“你顶得住,你孩子顶得住吗?”
当别的孩子出口成章的时候,你的孩子却大字不识。
当别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时候,你的孩子却只会种菜。
当别的孩子事业有成的时候,你的孩子只能混吃等死……
是,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养他一辈子,但这样废物的人生,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富家子弟,尚且应当努力究学,拥有一技之长傍身。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巨额财富兜底,让孩子刻苦学习,更是唯一的翻身“捷径”。
不少人都听说过,哈佛大学首位华人毕业生,是一名来自湖南农村的男孩:何江。
何江的父母没有文化,但是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孩子需要约束。
学习上对何江要求非常严格,当别的孩子下河摸鱼时,母亲会要求他在家好好写作业。
当别的孩子在田野里疯跑时,父亲会关他在家里读书、自习。
是父母的严格管教,让何江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自律、刻苦、坚持……
这些品质,让他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何江的故事证明了:
无论贫富,有远见、下“狠心”的父母,必定会教出优秀的孩子。
以身作则,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优秀的父母
有古文记载:“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
牛不好好耕地,舜鞭打自己,却没有责怪牛。
这是因为舜知道,牛没有走好,是因为人引导得不对。
教育也是如此,没有天生走歪路的孩子,只有管教失当的父母。
部分父母把“静待花开”变成放任教育,就是一种管教失当。
孩子考差了——“没关系,成绩不重要。”
孩子不做作业——“没关系,怪老师布置太多。”
孩子上课讲话——“没关系,怪老师太严厉。”
孩子沉迷手机——“没关系,开心就好。”
孩子任何偷懒、错误的行为,他们都能找到粉饰的借口、甩锅的对象。
对待孩子的问题,不去管教、解决,反而一笑了之。
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样的父母究竟是误读了“静待花开”,还是在找借口偷懒。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为人父母,除了生养孩子,更要管教孩子。
用严格的要求,培养孩子的习惯,用言传身教,树立孩子的三观。
今年安徽高考第一名的考生董吉祥,就拥有这样一对以身作则的父母。
每当他偷懒,不想学习时,父母发现后,一不纵容,二不强制。
而是身体力行,关掉电视,坐下来看书。
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自然而然地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正如作家黄淑文所说:
“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曾说:
“如果你认为教育的成本太高,试试看无知的代价。”
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先苦后甜的道理。
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
别再用快乐教育、释放天性、学习无用论去自欺欺人了。
对孩子学习的放任,实际上是对他们人生最大的残忍。
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再“绝情”一点,“狠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