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一心为公的明朝官员,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

  于谦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钱塘,在其年仅七岁的时候,便有一个僧人断定其日后长大成人,必定能够成为一个挽救国家时势的宰相。

  于谦本人于永乐十九年考中进士,于宣德初年被授予监察御史的官职。每当在朝堂之上走对的术后,其言谈博雅流畅,让朱棣为之倾听。

  

  当时担任都御史的人叫作顾佐其对待每一个下属都十分严厉,唯独对于谦十分谦让态度和缓。因为其心中已经认定,于谦的才华在自己之上。

  后来在宣德初期,于谦跟着朱瞻基一起讨伐造反的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出城投降后,朱瞻基命令于谦口头列数他的罪状。于谦全程言辞郑重,声色威严激烈,让朱高煦害怕得伏的战栗,连声称万死。

  后来前往江西巡按,成功让数百重囚犯得以沉冤得雪,朱瞻基知道于谦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便将其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前往河南、山西一带巡抚。于谦上任后,轻装骑马全面视察所管辖的地方,同当地的父老乡亲进行深入交谈,并进行一番革除弊症,深得老百姓爱戴。九年后,被调任为兵部左侍郎,食二品俸。

  当初,杨士奇等三杨主持朝政的时候,也是很看重于谦的才能,于谦所上奏请求的事情,基本上都得到了允许施行,这些都有三杨在背后主持出力。等到三杨老的老,死的死,逐渐退出朝政的时候,宦官王振开始借着朱祁镇的宠信而把持朝政。

  

  当时御史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同于谦十分相似,其本人曾经得罪过王振。如今王振得势后,误以为这人就是于谦,便罗织罪名,将于谦逮捕入狱准备论死。三个月后,王振方才发现,自己报复错了人,于是便将于谦从监狱中放了出来,只是贬官为大理寺少卿。

  山西和河南两地的大批吏民伏阙上书,请求让于谦留任,以周、晋为首的多个藩王也纷纷上书为于谦求情。于是,朝廷便重新让于谦担任山西和河南两地的巡抚。于谦前后担任了长达十九年之久的巡抚,其间尽忠职守,廉洁奉公,一遇到灾情,积极赈灾,深得老百姓爱戴。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征召回京,继续充当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的时候,瓦剌也先大举入寇,在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觉得御驾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阻,但朱祁镇就是听不进去。

  

  后来,邝埜跟着朱祁镇一起出发,而于谦则被留了下来,负责处理兵部的诸多事务。没过多久,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便传来,整个京城为之震动不已,很多文武大臣十分恐慌,不知道要如何做才好,不少人都害怕着商议着放弃北京城,南迁到南京去。

  对此,于谦厉声反对,表示京城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如果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南迁的话,国本就会因此而动摇,我大明可能会重蹈北宋末年南渡的悲剧。

  当时刚刚登基的代宗皇帝朱祁钰认为于谦的话很有道理,便正式敲定要死守北京的战略。

  当时朝廷里能打的精兵都已经在土木堡阵亡了,其余的都是一些疲惫不堪的普通士兵,总数量不到十万。京城内的人都十分震恐,根本就没有想要誓死抵抗的心思。

  

  于谦带着朱祁钰的命令,集合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以及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一起火急赶往京城,进行防备。经过于谦的一番经营筹划部署,人心稍稍安定。不久后,其本人便被提拔为兵部尚书。

  这个时候,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于谦也毅然地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京城军队缺少武器,于谦便马上派人各分道募集民兵,命令工部修理武器镗甲。同时派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别带兵防守九门要害地带,在外城安置兵营,把靠近城郭的居民迁进城内。于谦还大力推举石亨、杨洪、柳溥等人来充当将帅。各营的军队都由于谦进行督察。

  当战端兴起的时候,于谦全部关闭各个城门,亲自督战。其发布军令,只要临阵对敌的时候将领不顾军队先退却的,就将那个将领给斩杀掉。由此,将士们都誓死听从于谦的命令。

  

  就这样,也先的几次强攻,被京军所击退,气势衰减,很快就没有了战意,想要讲和,并将朱祁镇给释放回来。

  大臣王直等人建议派遣使者接回上皇朱祁镇,这下子让朱祁钰很不高兴了,其本人表示:“我本来是不想要登上皇位的,是被你们这些大臣给强行推上来的。”

  对此,于谦从容表示如今皇帝之位已经定下来,难道还会有其他人来抢夺吗?陛下按照情礼应该将其上皇朱祁镇给接回来。朱祁钰为之改容,同意了于谦的建议。先后派遣李实、杨善前去把朱祁镇接回来。

  朱祁镇回来后,瓦剌人又重新请求朝贡,结果一下子派来了三千多人,要走了很多财物。于谦觉得瓦剌人只分明就是在明抢,觉得和议难以维持,双方难免会再打仗的。便分条呈上安定边疆的三条策略,并将京城的军队分别隶属于五军、神机、三千各营,每个营都有自己的总兵,彼此互不统属,明朝的团营制度从此开始设立。

  为了表彰于谦对于国家的贡献,朱祁钰想要在西华门赐给他住宅,但于谦推辞表示:“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但朱祁钰还是强行将房子赐给他。

  

  朱祁钰对于于谦向来十分信任,他所建议上奏的没有不听从的。每当任用一个大官的时候,也会偷偷咨询于谦的意见。而于谦也是知无不言,丝毫不避讳,君臣两人的关系处理得很是融洽。

  于谦的性格过于刚直,有什么说什么,一心为公,这让其在朝中得罪了不少权贵高官,比如: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只是赖于朱祁钰做靠山,其本人才能够安然无恙。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联合帮助朱祁镇复辟,成功后当即捉拿于谦和大学士王文。以擅自更立东宫,迎立襄王的儿子为由,将其定了一个谋逆造反的大罪,处以死刑。王文不能接受被诬陷,据理力争,而于谦却表现从容平静,笑着表示:“这是石亨等人授意罢了,辩解又有什么用?”

  于是乎,于谦慨然赴死。他的家人全部去充军去戍守边关,家产全部被没收。于谦死的那天,阴云从四处合聚,天下的人都认为他冤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