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自食其果、玩物丧志、以貌取人、同舟共济


自食其果
宋朝时,有位大官名叫丘泼。他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泼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着打扮非常气派,便笑脸相迎。丘浚愤怒地问和尚:“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
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根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玩物丧志
春秋时期的卫懿公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他几乎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高级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大臣不满,百姓也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秋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结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荣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原形毕露: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孔子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颂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同舟共济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经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
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