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说还休九龙口,一言难尽沙家庄
作者:于凤阳

沙庄,江苏建湖县最西南的一个村庄,它不是一个行政村名,是原被一条东西向小河分开成河南、河北两村的民间合称,也可说是原称、古称,小河当然也就被称作夹河。
1990年版《蒋营乡志》载,明太祖洪武年间,官方强迁江南人口充实淮扬二府(史称洪武赶散,乡野另有一说叫“洪武赶杀”:不散即杀)。苏州阊门一沙姓家船行至此,一日正在吃午饭,主人一不小心把端在手心的饭碗掉到了河里,奇怪的是,饭碗在清澈的水中没有一丝飘摇,稳稳地沉到湖底。他顿时喜形于色,连呼:不必再找什么落头(地方)了,这儿就是饭碗之地!射阳湖东岸的这块地方,因是沙家较早上岸定居,并逐步繁衍成庄中大姓,此地就被称作沙家庄。可惜,历经时代变迁,沙姓人口已全部外迁,而庄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亦因洪武赶散,潘姓、李姓两婊兄弟接着也来到沙庄落户。(即使到现在,这二姓仍是庄中的大姓,约占总人口的80%。)他们安顿下来之后,勤勉耕读,丰衣足食,知书识礼,不断追求精神生活。在庄东首设立都天庙,里面供奉着都天爹爹和都天奶奶樟木雕像,香火一时旺盛。可惜在破“四旧”运动中,两尊雕像被抬出,刀劈斧砍了还不算数,最终付之一炬。

清道光年间,祖籍通州海门的马元彩携家逃水灾也来到沙庄,两个儿子勤勉农耕,仁义经商,持续发展,几次购置田产,“买梅宋庄(梅苏村)高麦田三十余亩,施作义冢。送田三十亩,供文昌宫香火。又买商家庄(建阳镇南一村庄)麦田九十亩,横家庄(梁泽村)圩田八十亩,备乡里灾歉。邑修学宫,捐银五百金。”直到现在,老人们还称这叫马家堂楼。幸存的一幢原版堂楼现为另两姓三户村民住用,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古建筑的韵味。

沙庄西有两个岛屿,当地老百姓口头上直杵杵地称作小墩子、大墩子。小墩子叫龙王庙岛,原来小岛地盘的大小是现在的双倍还多,庙宇耸立,佛事兴盛,可惜在经历六十年前的那场洗劫后,已不复存在。

小岛上有一株自根部就分两杈的大皂角树,市林业与园林局2018年1月挂的古树名木小牌上标注的树龄是150年。而庄中间李家祠堂里那棵雄性白果树挂牌的树龄是280年。银杏本有活化石之称,李家祠堂里这棵古银杏,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高大挺拔,傲视众生,它鲜活代言李家史话,也使远古走来的沙庄生机勃勃,灵气四射。
00:10
1943年10月,蒋营解放。沙庄荡滩水面广大,一小股土匪、伪军从沙庄逃窜到荡里负“水”顽抗。我方开展了屡试不爽的人民战争,最终以一顽匪头目被击毙,二人被判刑告终。为防止这片水荡成为敌对势力的庇护场所,因此在小岛上建起了巍峨的瞭望台,当然,最上一层四周设有露天回廊,以便全方位放哨。2020年4月,老瞭望台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观景塔仍是青砖五层,最上的第5层顶有跷脚凉亭,四周可凭栏观景。塔西复建了三间龙王殿。

大墩子叫龙珠岛,因位于神似龙在肆意翻腾的九条河道交汇点,于是就衍生出了九龙戏珠的传说,一派祥和,这岛因此也就有了这个文绉绉的名子。上面原来居住着近10户人家,1984年全部迁离,次年3月动工建设观光大楼——九龙楼,仅到8月底,三层连体标志性建筑即跃然矗立于水乡泽国,成为沙庄的又一道耀眼的人文景观。楼前的一棵年五谷树现在也是岛上的一个亮点,树上疏密有致地缀着心愿小布条。这棵树的母体生长在老谭赵村4组顾洪茂家,相传是明郑和下西洋带回的,1993年,通过枝条扦插的方法,又在大楼前安下了根。

兴盛沙庄的一个体面载体就是街了,原来夹河上的东、中、西都架有木桥,每桥都有自身的故事,河两岸有饭店、旅馆、洗澡堂、炸馓子、油条的摊点。……如今,许多昔日的兴旺已不复存在,有的殁灭于行业没落,有的消散于天灾人祸,更多的则沐浴着时代的雨露,演变出更多动人的昌盛。

沙庄戏苑在沙庄复建,就如同为淮剧安下了根!开苑一年多来,节目不断上演,一方群众心情舒畅地免费看戏。这不,眼下的淮剧表演周精彩纷呈,上、下午和晚上各表演一小时,喂足了戏迷的胃口。

漫步现在的沙庄,欣欣向荣气息浸染周身。它似一块质地古朴的璞玉,被时代的慧眼识得,秉承延续古韵理念,百般雕琢之后,更有深度、更富内容,置身建湖西南隅,漾溢出缕缕今古辉映的迷人气息。

(转自微信公众号:九龙口银杏树下)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