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话并非是迷信,是有依据
导语:中国有句古话是非常有名的,那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止计深远”。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一大难题,在中国也是,古人认为若是父母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要为他的以后和未来打算,不能仅仅只是看当下。
俗话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话并非是迷信,有现实依据!
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贯穿了整个文明。但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都做不到计深远。有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溺爱,这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是非常常见的,毕竟现在大家的家里面,可能孩子就那么一个,最多就是两个。
而且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在改变,而现在的社会风气,溺爱的更是占首位,舍不得孩子这个,也舍不得孩子那个,可是溺爱也终将会毁了一个孩子。
除了过于溺爱,还有的父母就是对自己的孩子过于冷淡,不闻不问的,这样最终也可能导致孩子往坏的一方面发展,一直以来,教育都是一个非常高深的问题。
不仅仅是在当今社会,在古时候,也有很多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出了问题的,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的社会下,似乎人们都已经习惯了。
而在这要说到的就是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反例,也是在古时候非常著名的两个例子,这个例子到现在都还经常被人们拿出来引用。
第一个要说的例子就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在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其中以最强大的齐国居首,而秦国则是最弱的,但是最终一统天下的却是秦国,这也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在当时,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而赵国的势力却日渐衰弱,秦国也看出了赵国的日渐衰弱,便想要一举攻下赵国,让它成为自己的领土。
因为当时的赵国是由赵孝成王当君主的,而他的年纪十分的小,所以实际上执掌权力的还是赵太后,面对即将国破山河的赵国,迫不得已,他们只好求救于齐国,众所周知,当时的赵太后非常的宠爱她的小儿子长安君,此时齐国面对求救的赵国,就要求赵太后把自己的小儿子放在齐国当人质。
赵太后那么宠爱自己的小儿子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小儿子交出去,但是一方面赵国又处于危难之中,群臣进谏,上奏说长安君本身就没什么本事,若是日后长安君长大了,可能赵国早就不存在了,并且长安君也不能一直都陪伴在你的身边。面对这一番番的劝言,最终赵太后把自己的儿子交出去了,而赵国也因此获救了。
第二个事例同样地,也发生在离我们非常久远的时期,那就是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在战国时期之前,但是同样的,这个时期的争霸也是非常的激烈的。
春秋时期的郑国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的郑国是由郑武公做了君主,她的妻子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武姜。在结婚之后,他们一共生下了两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郑庄公和共叔段。
郑庄公就是他们的大儿子,而共叔段就是他们的小儿子,但是武姜却十分的讨厌她的大儿子,但是对她的小儿子却宠爱有加,原因仅仅只是因为在生产大儿子的时候难产了。
在生共叔段的时候没有,所以她就把这个事记恨在了大儿子郑庄公的身上,以至于在郑武公立郑庄公为世子的时。,武姜一直想要郑武公废除,将它立给自己的小儿子,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实现。在最后,郑庄公坐上了郑国的君主,武姜依旧还帮共叔段共同谋反夺取这个王位,最终被平反了。
爱子不是溺爱,家里有不止一个小孩子的更是要一碗水端平,对孩子的溺爱终将也会毁了他的一生的,这绝对不是谣言。俗话就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是一点也没有错的,要是你从小就对你的孩子百般溺爱的话,那他将来混得肯定会不如别人,最后还会怪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