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短片季丨成为“普通滑手”
原创 FIRST短片季 FIRST青年电影展
作为影展制作培育系统的重要部分,FIRST短片季持续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影像实践机会,在与合作伙伴共创的过程中,寻找新的叙事母题与技术解决方案。本次短片季由FIRST与运动品牌NIKE SB携手发起,邀请纪录片导演刘汉祥,以纪录影像为工具,贴近滑板运动员潘家杰(PJ),讲述一名普通滑手的故事,为青春热血故事寻找另一种语法。
《普通滑手》主海报
滑手潘家杰,14岁第一次接触滑板,17岁以资格赛第一名进入省队参加全运会,18岁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高难度动作——“深圳峰”15层大乱的滑手,成为圈内知名的“大乱王”;19岁进入国家队,备战奥运资格;21岁时,在训练中突发伤病,右脚脚踝出现三处骨折,不得不暂停滑行,也错过了奥运资格赛的机会……在从巅峰跌落低谷的2个月后,这个自称“普通滑手”的滑板少年,坐在了纪录片《普通滑手》的摄像机面前。
《普通滑手》剧照
潘家杰至今记得自己第一次踩上滑板时的感受,彼时的他虽未开启职业生涯,但已经感觉到 :“好像上辈子有玩过这个东西一样。”顶着意料之中的质疑,潘家杰开始了很多青春主题电影都共有的开篇,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叛逆少年”。
《普通滑手》剧照
但潘家杰的叙事,没有拐向例如加斯·范桑特作品中甘溺沉沦的少年。很快,少年的热爱不再仅仅是“爱玩”而已,似乎一种使命感在不断翻转的滑板上逐渐生长。14岁时,也就是潘家杰刚踩上滑板的第一年,在一则用DV拍摄的记录视频中,潘家杰在同一个位置摔了一百多次,只为了成功落地一次。
刘汉祥注意到,潘家杰在这段视频中展现出来的与其说是某种求胜的顽强,不如说是“非常的专注和投入。他对于运动表现出来的专注和纯粹,有一种毫无目的的、没有包袱的快乐。”
《普通滑手》剧照
17岁时,潘家杰在小县城的印刷厂实习,完全无法从工作中找到任何乐趣的他,也无法对工作投入任何注意力,“满脑子只想出去滑板”。很快,在朋友们的鼓励和陪伴下,潘家杰再次走上了滑手之路。
第二年,18岁前夕的他从深圳市民中心的一处15级台阶——世界滑板圈公认的高难度场地“深圳峰”——腾空而起,完成了标志性的“15层大乱”,作为献给自己的成人礼。
潘家杰挑战“15层大乱”现场记录
滑手的身份,给潘家杰带来了比任何时候都更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所给予的温暖,反过来也让潘家杰更坚信“滑手”这个身份的认同感。滑板店老板韦於谦“谦哥”,是潘家杰滑手生涯的第一个领路人,从基本技巧的教学,到后来陪着潘家杰参与全国各地的比赛,谦哥既是潘家杰的启蒙大哥,更是伙伴。
潘家杰获得的第一块奖牌,现在依旧悬挂在谦哥的滑板店里最瞩目的位置,他们拥有如同《绿皮书》(Green Book, 2018)中深切的友谊,不同之处则是在街头长成的朴素经历。
《普通滑手》剧照
伤病期间,通往冠军的道路暂时阻隔,但这份单纯的乐趣缺越燃越旺。14岁踏上滑板的那天,也许并不是为了能拿下冠军;仅仅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滑手滑滑板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他感到快乐和骄傲,“不管我们的人生去到一个怎样的阶段、达到怎样的高度,当你还在踩滑板的时候,最令你开心的还是普通滑手的身份,而所谓普通,就是指一种心态的平和,回到最纯粹的那个时候。”
《普通滑手》剧照
起初我们都在期待也许即将进入《滑板少年》 (Minding the Gap, 2018) 类似的母题中,但潘家杰却让我们看到另一种街头的滑板人生刚刚起步。近期,为了筹备奥运会积分赛,潘家杰随国家队赴美国训练,当潘家杰发回在美国训练的素材,看着他在板场再次跳跃,与其他滑手击掌,仿佛看到他在自己的未来中再次闪闪发光。
《普通滑手》剧照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的这句格言,一度是体育精神的象征,如今却经常被心照不宣地忽略。藉由《普通滑手》,潘家杰的故事或许可以成为一条脚注,向着更多渴望找到某种依托的年轻灵魂,提示前进的另一个理由。
原标题:《FIRST短片季丨成为“普通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