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泰坦尼克号沉没

  1899年,一代英国船王老伊斯梅去世,他的儿子小伊斯梅执掌家族企业,成为了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董事长。

  这富二代啊,总是想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

  因为子承父业,得来的太容易了,旁人难免会说三道四。

  小伊斯梅也是一样,他总想着要做出一番成就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当时,白星航运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英国卡纳德航运公司。

  白星航运公司的门面是四艘吨位超过两万吨豪华油轮,史称“白星四巨头”,分别是:“凯尔特”号、“塞德里克”号、“波罗的海”号和“亚得里亚”号。

  卡纳德航运公司为了抢生意,人家找到了英国政府的资助,建造了两艘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级邮轮——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

  这两艘超级邮轮首次使用到了大型蒸汽轮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他们创纪录的以27节的航速拿下了蓝飘带奖。

  蓝飘带奖,是奖励大西洋航线上远洋邮轮航行速度的最高荣誉。

  赢得蓝飘带奖,是当时每个邮船公司和每艘船长最大的荣誉,虽然没有奖金,但是以此来作为宣传,吸引更多的乘客。

  就和现在很多名车造出来,都要去第一时间去纽北刷圈速一样。

  

  卡纳德航运公司拿到了蓝飘带奖,这给他们带来了滚滚的利润和巨大的知名度。

  小伊斯梅坐不住了,他想要建造更大,更快,更豪华的超级邮轮来跟对方竞争。

  可人家卡纳德有英国政府资助,财大气粗,小伊斯梅也得要找到一个金主才行啊。

  那么,在当时谁有这个实力能和英国政府扳手腕呢?

  美国人。

  1901年,在摩根大通创始人老约翰·摩根的授意下,美国国际海运公司向白星航运公司发出邀约,两家公司合并扩大经营规模。

  

  一年后完成重组,白星航成了国际海运的子公司。

  两年后,1905年,在老摩根的支持下,小伊斯梅成为了国际海运公司董事长。

  钱有了,那么就要找工厂开始造船了。

  于是,1908年,小伊斯梅找到了皮尔里勋爵,皮尔里勋爵是Harland & Wolff,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的董事长。

  这家公司已经拥有80年造船历史,从1871年就是白星航运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

  皮尔里勋爵对于建造这艘史无前例的,世界上空前巨大的邮轮非常感兴趣。

  两人一直聊到了深夜,从造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从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吨位要在4万吨以上。

  不光是吨位上远超对手,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也要无可匹敌。

  

  航速要和人家一样,26-27节。

  要有高度跨三层甲板的头等餐厅,就连三等舱的装潢也将远比其它的邮船要舒适,高级。

  

  当时他们还没起好名字,就以数字来命名,分别是400号,401号和402号。

  其中这401号,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长约882英尺,排水量为46000多吨,有16个排水舱,号称永不沉没,有史以来最大、最豪华的巨轮。

  

  1912年4月10日,在南安普敦港的海洋码头,泰坦尼克号迎来了它的处女航。

  

  泰坦尼克号将乘客分为三个等级。

  三等舱位在最下面,是最便宜的,主要都是计划去美国的移民。

  

  二等舱就比较豪华了,装潢摆设都和其他邮轮头等舱的等级一样,很多人平时都是坐头等舱出门的,但为了体验泰坦尼克号,他们买了二等舱。

  头等舱是整艘船只最为昂贵奢华的部分,仅仅是单独铺位,大家坐过火车,买过那种卧铺吧,就一张铺位,票价就要30英镑,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一年的工资是30英镑。

  折合人民币相当于今天的2万块钱。

  这还只是一张铺位,那么带私人阳台的套房呢?

  价格更高:870英镑,折合今天人民币至少是58万元。

  

  但这依然挡不住那些有钱人的狂热,像是当时的世界首富约翰·阿斯特,美国顶级富豪本杰明·古根海姆、纽约梅西百货公司老板斯特劳斯夫妇、费城电车业巨头韦德纳父子,宾州铁路公司副总裁约翰·泰耶。

  这些是坐上去的。

  还有买了票,因为各种原因买坐上去的。

  比如,老约翰摩根,对,就是他,他就是资助白星航运公司,让他们造泰坦尼克号和卡纳德竞争的金主。

  就在一年之前,老摩根还出席了泰坦尼克号的下水仪式,船上有他自己私人套房及甲板,还有自己设计独特的浴室。

  本来他是肯定要来参加首航的,但当时他在法国旅行,法国的浪漫和美景让他流连忘返,所以他就放弃了登船。

  幸亏这是没上船,要不然死在自己出资建造的船上,得多憋屈啊。

  

  4月10日,南安普敦港口。

  上午11点,一号烟囱喷出了白色的蒸汽。

  29台锅炉中的25台开始依次生火。

  中午12点整,泰坦尼克号在拖船的拉动下慢慢离开了码头。

  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航行。

  

  起初的几天,风平浪静,人们沉浸在这艘邮轮带来的豪华和舒适之中。

  男人们喝着小酒,站在夹板上,享受着大西洋的晚风。

  时间到了4月14号这天晚上,泰坦尼克号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山通报,这一年因为是暖冬,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

  所以,史密斯船长命令瞭望员仔细观察,但是,船员们却并没有找到望远镜,因为当时船上唯一的一副双筒望远镜被锁在了柜子里,而那位保管柜子钥匙的二副最后并没有上船,瞭望员只能用肉眼观测。

  23时30分,值班的2名瞭望员注意到他们前方的地平线上有轻微薄雾,但没有采取任何动作。

  23时39分,瞭望员终于发现了冰山,但这时候距离只有不到400米。

  大副随即下令左满舵、全船推进器紧急倒退两个指令,后来证实这命令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在他下令37秒后,泰坦尼克号因为船体太大,而且船舵太小加上前进速度又太快,导致无法及时停止前进和转向,轮船右舷朝冰山的侧面撞去。

  虽然船首没有撞上,但是却以一种更具破坏性的刮擦方式撞上了冰山。

  冰山沿着船的右舷在水面下大约接触了7秒,大量的冰块从冰山上落到井围甲板上。

  

  如果就此停船,可能之后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但历史没有如果,泰坦尼克号的继续行驶,反倒使已经被冰山挫开的船体钢板撕裂,形成了6个巨大的破口。

  10分钟后,史密斯船长走进来询问船员发生了什么事,得知事情的经过后,船长立刻命令船内的所有引擎停止运作,泰坦尼克号慢慢地停在了一片寂静的北大西洋中心处。

  但这时候,为时已晚,海水以每秒7吨的速度从破口灌入,仅仅45分钟就有至少13700吨的海水进入船体,将靠近船首的5个水密隔仓灌满。

  而泰坦尼克号在设计的时候,只能承受4个水密隔舱进水。

  而且,船上所有水泵组合相加的总抽水量每小时只能抽走1700吨,远远无法跟上海水倒灌的速度。

  所以沉没不可避免。

  

  时间来到了4月15日凌晨零点15分,船长史密夫下令发出求救信号,并让妇孺优先登上救生艇。

  但是,救生艇的数量和容量远远不够,还有很多救生艇没有装满乘客就被放下水。船上的乐队一直在演奏音乐,以安抚乘客。

  在撞击冰山后约两小时四十分钟,泰坦尼克号断为两截,沉入海底。

  产生的巨大漩涡吸入了大批坚持到最后的乘客和船员,虽然有不少人浮出了水面,但由于海水的冰冷,加上没能及时得到救援,导致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部分乘客和船员逐渐失温而被活活冻死。

  3点30分,卡纳德公司的客船卡帕西亚号,最先赶到了出事现场。

  泰坦尼克号上总共2224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

  海面不久后重新恢复了平静,一艘伟大的远洋客轮在此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耀眼的一生,而那1500多名未能登上救生艇的乘客,除6人生还外,全都成为了它的陪葬品。

  

  85年后,随着同名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上映,这艘被全世界人所熟知的传奇巨轮,也将裹挟着自己戏剧性的命运,永远活在人们的非议中。

  

  1912年4月15日,历史上的今天,泰坦尼克号沉没。

  那艘曾经让世人惊叹的巨轮,那些曾经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旅客,那些曾经相爱相依的恋人。

  没有什么是永不沉没的,除了我们心中那颗永远燃烧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