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都在讲同一件事:成功的底层规则
最近精彩电视剧不少,故事讲得热热闹闹。笔者追了三部:《狂飙》《人生之路》《他是谁》。
如果你细品,这些剧都在讲述一个共同的底层规则:成功必须有靠山。

高启强、安欣也好,高加林也罢,个人能力都很强,但真正熬出头,谁也不是靠自己。
不管剧中这种观念对不对,不管你认可与否,都非常现实。
“智者借力而行,慧者运力而动”。这个靠山,或者是资本,或者是权力。一个人单打独斗,背着包袱远游他乡,创下伟业衣锦归来,似乎成为遥远的过去式了。

高启强很厉害,一个底层鱼贩子,短短几年,叱咤京海。
可是仔细想想,他从什么时候发迹的呢?是拜泰叔为干爹以后。经历过生死“考验”,泰叔很欣赏他,“胆色不错,还有脑子”,一出手就送他整座白金瀚。高启强翻身当老板,又进入建工集团大杀四方。

可以说,高启强的成功不是空中楼阁,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了泰叔打拼一辈子的成果。
如果没有搭上泰叔,高启强在处理完徐江的事之后,可以收手,和弟弟经营小灵通店,没有机会承包政府的建筑工程。
可是高启强有膨胀的野心和欲望,借着泰叔上位,不甘心回头过小日子了。

高启强的第一位贵人,是警察安欣。
他挨打进了看守所,善良的安欣照顾他,还带他去市场里讨公道。唐家兄弟以为安欣是高启强的后台,而公安局副局长是安欣的后台。高启强在市场里地位飙升,马上有人拎着菜啊肉的来求他办事。
权力无意间撑腰,让高启强尝到了甜头。他顺势而为,狐假虎威地赢得了尊重,从此便和权力捆绑在一起。为了攀附更大的靠山,不得不与市长赵立冬为伍。可悲的是,他在巅峰时期,也只是权力的代言人,一生都在与权力角力。

安欣的靠山更厉害了。亲生父母牺牲,他是市公安局副局长安长林的养子,政法委书记孟德海的准女婿。连同事都戏谑地称他为“太子”。
正因为“有人保”,刚正不阿、又犟又倔的安欣才平平安安活到剧终。或者说,正因为有背后权力的支持,他才能任性地查案追凶。否则,早就像小徒弟陆寒一样遇害了。陆寒,谭思言等人,都是正直无私的代表,逆规则而行,结局令人痛心。其实,遇到无法抵抗的势力时,卧薪尝胆保存火种,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白发安欣终于了结夙愿,京海的黑社会集团被端,给了牺牲的战友们交代,给了受迫害的市民们交代。可是,是他做到的吗?不是。是因为上头要查京海,这股力量是自上而下的。

高加林的悲欢,更是基层权力舞蹈的缩影。
村主任高明楼利用职权,跟教育局股长串通,李代桃僵,让儿子高双星顶替高加林上大学,偷走了本应属于高加林的美好前程。
高加林最后逆袭成功,是因为他有真才实学。但这是逻辑学中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促成他改变命运的契机是:二叔回来了,是高官。
村里人都嫌弃高加林家的条件不好,只会读书不会赚钱。这种弱,也是高明楼敢欺负他们的深层次原因。

可是后来,二叔高玉智回来当劳动局局长了。掌管人事工作,那是多大的权力呀!
虽然二叔不肯帮助他。但是时任劳动局副局长的,就是当初的教育局股长,为了讨好,也为了掩盖罪行,赶紧把高加林调去县里。
所以高加林才有了翻身的机会,他的能力有了用武之地。不论二叔管不管他,他还是受到了二叔身为劳动局局长的福荫。
后来因为恋爱被举报,打回原形,那是后话。
起起落落,都是因为头上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拿捏他。可以统称为权力。

这部剧演的是连环杀人案,原型是“白银杀人案”+“南大碎尸案”。
张译扮演的是刑警队长卫国平,与《狂飙》中的安欣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同事关系不好,都有战友牺牲,都和黑道有关系。最关键的是,卫国平也有警察局长做靠山!
当众顶撞省厅专家领导,一般警察会受处分吧?卫国平反而更受局长器重。他也像安欣一样坚持查案,黑道上没人敢动他们,白道上又有局长顶着,不然轻则遇阻,重则丧命。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那个能耐,遇到靠山也白费。
高启强如果没有本事,在徐江的事上就会垮掉;高加林如果没有学问,被打翻在地之后就再也爬不起来;卫国平如果没有能力,破不了悬案,领导也不会欣赏他。
可如果没有“靠山”,这些人想成就大事业,难于上青天。
这些热播剧透露的这种现象,也是希望社会能越来越公平,让高启强不再黑化,安欣越来越多,像高加林那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另外,到底什么算成功呢?
要看我们自己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坐拥豪宅、叱咤风云是成功;粗茶淡饭、云淡风轻是成功;问心无愧,健康平安也是成功。
#4月创作打卡挑战赛#
举报/反馈